*************
以下为今日(十二月二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姚思荣议员的提问和民政事务局局长刘江华的答覆:
问题: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下称《公约》)於二○○四年延伸至香港。政府於去年中公布涵盖480个项目的首份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非遗」)清单。本年的《施政报告》提出,为加强保护非遗,政府将深化确认、立档、研究、保存、推广和传承等工作,并会编制非遗代表作名录,优先保护具高文化价值和急需保存的非遗。据悉,当局计划成立专责办事处并每年向其拨款一千万元,落实保护及推广非遗的工作。然而,有民间团体向本人反映,尽管《公约》已延伸至香港超过十年,亦有不少项目已被纳入非遗清单,但有关的保育工作尚未展开,而且推广非遗的工作进展缓慢。他们认为政府应向有关团体提供资源,以利便官民合力保护及推广非遗的工作。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过去五年,当局保护和推广非遗的工作进展为何;有哪些非遗具高文化价值和急需保存,而当局就保护该等项目取得什么较突出的成果;
(二)过去五年,当局在推广非遗的工作投放了多少人力资源及开支,以及当中用於资助民间团体进行有关项目的开支有多少;当局有否计划在未来五年,扩大与民间团体的合作,以进行传承非遗的工作;若有,详情为何;若否,原因为何;及
(三)当局会否考虑成立一个专项基金,用以加强和深化推广和传承非遗的工作;若会,有何目标及详情为何;若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香港特区政府非常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致力提升社会对非遗的认识,及加强市民对保护这些文化资源的意识。就姚议员的问题,我现回覆如下:
(一)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界定,保护非遗的措施有多个方面,包括对非遗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和振兴。特区政府在推行保护非遗的工作均涵盖上述各范畴。
关於确认、立档、研究这些基础性的工作,特区政府在二○○九年首次展开非遗普查,调查了约八百多个项目。其后经谘询非物质文化遗产谘询委员会及公众后,特区政府在二○一四年六月正式公布第一份香港非遗清单,涵盖四百八十个项目。同年十二月,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康文署)建立了初步的非遗资料库,让市民在网上查阅清单项目的基本资料。
政府先后三次向国家文化部申报,成功将本地十项具高文化价值的非遗项目,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确定了这些项目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这十个项目包括粤剧、凉茶、长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龙舟游涌、香港潮人盂兰胜会、大坑舞火龙、古琴艺术、全真道堂科仪音乐、西贡坑口客家舞麒麟和黄大仙信俗。其中,粤剧更於二○○九年成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述十个国家级非遗项目,都是特区政府重点保护和推广的项目。香港历史博物馆和香港文化博物馆,收藏了不少与这十项非遗相关的文物。当中,香港文化博物馆的粤剧藏品尤为丰富,约有三万件,除粤剧文献外,亦包括粤剧名伶所捐赠的戏服及舞台表演用品。馆内设有粤剧文物常设展厅,亦有举办其他非遗项目的展览,包括在二○一三年与蔡昌寿琴学会合作的「香江琴缘」古琴艺术展览。
政府致力推动粤剧方面的工作,包括为粤剧剧团提供场地支援,例如活化油麻地戏院成为粤剧及其他戏曲的专用场地、加建高山剧场新翼优先供粤剧演出之用,以及兴建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资助新秀演出、安排上演新编粤剧作品、举办粤剧教育及推广活动,例如每年的「粤剧日」。民政事务局亦设立了粤剧发展基金,提供专项资助支持粤剧的保存、研究、推广和发展。
为了订立采取保护非遗措施的缓急先后次序,我们现正就非遗清单中个别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和评审,再挑选具代表性项目,以期於二○一六年内完成编制首份香港代表作名录。
事实上,在特区政府及各有关机构团体努力推动下,社会人士近年对非遗,特别是已成为世界级及国家级的非遗项目,都加深了认识和兴趣。例如大坑舞火龙、长洲太平清醮等,近年均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游客前往观赏。
(二)自二○○六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生效以来,特区政府已投入相当资源进行相关的保护和推广的工作,更於同年在康文署辖下的香港文化博物馆,增设了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专组(专组),负责调查、研究、展览、宣传、教育和推广等多方面的工作。由二○一○/一一至二○一四/一五年度,非遗专组用於保护及推广非遗方面的开支为2720万元。今年五月,康文署已将非遗专组升格为专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非遗办事处),并增加了六个新职位,以深化保护非遗的工作。
教育及推广活动继续是非遗办事处其中一项主要工作。过去五年,康文署除展览外,还举办各式的宣传推广活动,如公开讲座、研讨会、工作坊、传承人示范、出版书籍、及多次实地考察和导赏活动,由专家带领参加者到不同的地区考察非遗的场地。非遗办事处现正计划在荃湾三栋屋博物馆,设立资源中心及定期举办非遗展览,预计於二○一六年中开放。
非物质文化遗产,泛指那些源於民间、世代相传,而又与大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传统和知识技艺。要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极需要个人、团体,以至社会共同参与。因此,我们未来的工作路向是借助并结合民间的力量,以加强对非遗推广和传承。事实上,近年不少民间团体均积极参与和非遗有关的活动,而非遗办事处也不时与民间团体合办推广活动。
(三)民政事务局在二○○五年设立了粤剧发展基金。过去五年,粤剧发展基金资助的大型项目包括「油麻地戏院场地伙伴计划」及「香港梨园新秀粤剧团」三年资助计划,为新秀提供了不少表演及培训机会,将粤剧艺术传承下去。此外,奕信勋爵文物信托每年透过拨款,资助保护香港文物的活动及研究项目,当中不少资助的项目均支持民间团体推行保护非遗的工作。未来,我们会继续积极探讨有助进一步深化保护非遗工作的各种策略。长远而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能单靠政府的财政和人力资源。我们会与社会各界及有关团体携手合作,让保护非遗的工作得以持续地推展。
多谢主席。
完
2015年12月2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2时4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