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署理发展局局长在立法会发展事务委员会就洪水桥新发展区规划及工程研究的发言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署理发展局局长马绍祥今日(七月二十二日)在立法会发展事务委员会会议上,就洪水桥新发展区规划及工程研究的发言全文:

主席:

  今日我们向各位议员简介「洪水桥新发展区规划及工程研究」。该研究于二○一一年展开,经过了第一和第二阶段的公众参与,规划署与土木工程拓展署制订了新发展区的「建议发展大纲图」,并于上个月即六月十七日正式展开为期三个月的第三阶段社区参与,让公众参与讨论及发表意见。

  我希望先讲几个重点,再由规划署同事向各位议员作简介,然后我们非常乐意解答议员的提问和聆听大家的意见。

  首先,为解决香港的居住和经济活动空间不足的问题,同时应付香港持续的人口和住户增长、社会及经济发展,我们需要加紧规划及开发新发展区。洪水桥新发展区是二○○七年完成的「香港2030:规划远景与策略」所建议的项目,亦是二○○七/○八年度《施政报告》的十大基建项目之一。我们希望通过具规模的城市规划、土地开发、基建配套,让洪水桥新发展区、古洞北/粉岭北新发展区及东涌新市镇扩展,成为香港中长期提供宜居、就业和发展机会的空间。

  洪水桥新发展区会成为香港新一代的新市镇,为香港提供需要的房屋、经济及社会发展用地。由于位处新界西北的策略性位置,主要交通基建交汇处,并与天水围、屯门和元朗紧密连接,新发展区将成为新界西北的「区域经济及文娱枢纽」,为当地居民提供多元化的经济、政府及社区文娱和休憩设施;而对香港整体发展来说,新发展区将为促进经济和就业提供空间。

  按照「建议发展大纲图」的规划,新发展区将可提供约6万个不同类型的住宅单位,我们估计公私营各占约一半,提供共约107公顷商业及产业用地,联同社区服务、住宅发展和商业设施,估计可提供约15万个就业机会,以及服务新发展区及新界西北居民的政府及社区设施。新发展区是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规划,亦引入多项环保的运输及基础建设,以缔造一个绿色市镇。按现时计划,若一切顺利,我们希望第一阶段起动工程可于二○二○年展开,目标是让首批居民可于二○二四年入伙,但因范围相当广阔,整个计划需要分阶段进行,估计二○三七年完成。

  第二,现时新发展区范围内,有约190公顷是「棕地」,即是已改作货柜贮存、物流、建筑物料/机器贮存、修车场、物料回收场、乡郊工场等用途的新界乡郊私人土地,当中亦夹杂了不少牌照屋、寮屋和其他临时构筑物。洪水桥新发展区其中一个主要的目标,就是通过综合规划和提升基建,将现有已遭一定程度破坏的乡郊土地,更改为更合适的用途,并且更好地利用现时杂乱无章、影响环境、占用大量土地但使用缺乏效率的「棕地」。当然我们亦明白现时「棕地」上有不少作业,有不少行业仍有实质需要继续在本港运作,对相关行业和地区经济作出一定的贡献,业界对这些作业能否有空间继续经营非常关注。政府会探讨在新发展区内物色适当的地点,以发展多层建筑物或其他善用土地的方式,希望提供空间容纳有关作业继续运作。

  第三,洪水桥新发展区并非白纸一张,要推动新发展区,无可避免会影响现时土地上的居民和其他使用者。在规划过程中,我们已尽力减少受影响居民的数目,但要释放土地作更高密度发展,部分民居因为所处位置等原因无可避免需要清拆。对于受影响的居民,除了按照现行土地收回及清理安排作出补偿及安置外,我们亦会考虑为受洪水桥新发展区影响的清拆户提供特设补偿及安置方案,当中会考虑的包括为合资格居民提供原区(上楼)安置,方案将参考古洞北/粉岭北新发展区的做法。同样地,我们亦会为少数受影响的务农人士,提供特殊农地复耕计划。我们会在第三阶段社区参与后,进一步制订方案的细节。

  各位议员,洪水桥新发展区的规划已经踏入最后阶段,我们诚意邀请各议员及公众提供宝贵意见,使整个项目的规划更为完善。现在,我请规划署同事简介「建议发展大纲图」。



2015年7月22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7时32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