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教育局局长与传媒谈话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教育局局长吴克俭今日(七月三日)出席新学制学习旅程(中期检讨)学校领导人论坛开幕礼前与传媒的谈话全文:

教育局局长:今日教育局和几百位学校的领导一同分享新高中学制中期检讨,主题是持续优化,不断进步。由二○○九年开始到二○一二年第一届中学文凭试毕业生出现后,我们在二○一三、一四、一五年进行检讨。持续优化是重点,亦要不断进步,详细情况稍后会由多位讲者和主席跟大家分享,我不在这里重复。大家有什么问题希望我回应?

记者:今日是否有讨论微调教学语言政策,局方是否倾向继续维持?

教育局局长:你指的是微调中学教学语言,经过多方面的考虑,我们决定作出宣布。这个宣布会让学校延续、稳步发展第一周期,即二○一○/一一至二○一五/一六学年校本教学语言安排。换言之,未来六年,即二○一六/一七至二○二一/二二学年,微调中学教学语言周期整体安排维持不变。

  我知道很多人关心这个决定是基於什么考虑,主要有三个考虑和大家分享。第一部分,第一个周期后,我们看到整体发展和经验开始扎根,学生受惠於教师团队的教学经验,以及校本支援措施所发挥的作用。

  第二个原因,语言不同其他特别的活动或课程,需要时间,中学有六个年级,需要时间检视效能。「微调安排」相关学生届别的学习表现仍有待验证,最早也要到二○一六年(香港中学文凭试的成绩)才能做到,所以是需要时间。

  第三部分,学校需要在较稳定的教学语言环境下发展各学科相关的教与学策略,亦要配合全校的语文政策。基於以上专业的考虑,我们虽然了解到整体学生人口暂时下降,或个别学校未必能符合预设「学生能力」的条件,(即所需「前列百分之四十」学生的数目)。我们不会仅因此而即时要求学校在第二周期改变教学语言安排。

  个别学校如有需要,可以参与相关的教师专业发展和研究项目,主要原因是,我们希望短暂因素改变不会令教学质素受到任何影响,我们一定要保持这方面的重要性。

  所有政策都需要配合社会与时并进。同样道理,在教学语言方面,我们认为要不断向前,所以我们会进行不同的研究项目,随新高中课程扎根,学生采用英语学习所需的能力、值得深化和仿效的相关成功经验,让学校在有弹性的情况下维持和向前推展教育质素。

  我再重申,整个教学语言微调政策从第一周期起,家长和学生特别关注是「中中」和「英中」这些名称。在第一周期时,学校已不再分为「中中」和「英中」,学校的初中教学语言安排变得更灵活和多元。我们了解到家长过往的习惯,我们不断提醒家长在选校时,不应只考虑教学语言,办学宗旨、学校其他优势等等亦是考虑的一部分,教学语言的回应大致上是这样。

记者:局长是否预先提示学校,让它们准备二○一六年「落车」?或鼓励它们尽快改善?

教育局局长:我刚才提过,从上一个周期教学语言微调来看,个别的功能正在扎根,而有经验的教师团队及专业支援计划已经产生效能,所以不存在有关其他的考虑。重要的是,因为这样的背景,所以我们觉得可以在第二周期的六年间继续推行这部分工作。

记者:局长你如何看待有三分之一的「英中」因未达标而要「落车」呢?

教育局局长:我不知道这些数字的来源。若个别学校因条件上有改变而受影响,我们会鼓励它们尽快,特别是个别的老师若要照顾学生的差异程度,应多作专业发展的工作,这是我们觉得有需要的。

记者:局长,若有大量学校需要「落车」,教育局有何暂缓措施?

教育局局长:刚才我提过不明白数字的来源和报道所指「落车」的情况。学校有相当大的酌情权,已经不是全校处理,是根据每班学生的能力、老师的能力、语言的环境和支援措施作为基础,不再是整体学校评估,所以我看不到「上车」、「落车」的情况出现,但是大前提是教学语言一定要配合和加强「教与学」这个层面。

记者:局长,日后会否考虑逐步推行以中文作教学语言?

教育局局长:「两文三语」的政策会维持不变,我们会继续朝这个方向走,而语文教育会继续加强、继续优化。

记者:(有关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育局局长:如果学生有能力差异的情况,我们会特别要求老师加强在专业发展方面处理学生能力差异的部分。

记者:升中学生人数一直减少,但「减派」措施至今年便完结,二○一六/一七学年学生人数仍未回升,局方会否考虑延长「减派」措施,有没有机会要学校「杀校」、「杀班」?

教育局局长:我们在二○一三年考虑「三保」政策时,并非一年、两年、三年的计划,而是整体盘算,当时与大家说明,并不是保三年就只是三年的计划。事实上,来年学生下调人口已是三位数字,不再是四位数字。另外,二○一九/二○学年开始,学生人口会稳定上调。我已不断强调,这是暂时人口下调,由以往的65 000到40 000多,很快又会上升至69 000,我担心到时是否有足够学位予学生,而不是考虑其他方面。当然,「三保」有其功能,亦是「三保」政策的精髓。

记者:可否具体说明,教师要加强培训,但如学生本身能力不够,是否能吸收到,可否谈谈如何加强?

教育局局长:刚才提及,每所学校有其酌情部分,现在是以「班」而不是以「学校」为单位,所以并无「英中」与「中中」的分野。若班内学生的能力高便以英语教学,否则就以中文教学,这是第一点。即使没有这个政策,学生仍会在「两文三语」情况下,不断加强和提高水准,对个人和整班的学习,这都是目标之一。



2015年7月3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7时59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