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今日(五月二十八日)在立法会会议上梁志祥议员的提问和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教授的书面回覆:
关於行人路的挤迫度,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当局规划新行人路及改善现有行人路时,有否参考《公路容量手册》(《手册》);若有,在多大程度上参考《手册》及其详情为何(包括所采用的《手册》的出版年期);
(二)有否采用《手册》载述的指标量度行人路的挤迫度;若有,有关指标详情为何;
(三)《手册》载述有关行人路挤迫度的计算方法有否考虑下列因素:(i)步行中的行人数目、(ii)短暂停留的行人(例如候车或等候过马路的行人)的数目、(iii)不同时段(包括繁忙时间、非繁忙时间)的差异,以及(iv)行人路上障碍物(例如:巴士站、树、邮筒)的数量;若有,详情为何;若否,原因为何;
(四)有否定期就行人路的挤迫度进行统计;若有统计,首10位挤迫的行人路路段的位置及挤迫度分别为何,以及有否采取措施,纾缓该等行人路的挤迫情况;若没有统计,原因为何,以及会否进行有关统计;及
(五)鉴於有市民向本人反映,下表所列元朗区道路路段的行人路在大部分时间均十分挤迫,以致行人被迫在行车道上行走,有关路段的(i)设计行人容量、(ii)实际行人容量(繁忙时间)、(iii)实际行人容量(非繁忙时间),以及(iv)已进行或计划中的改善措施(以下表列出)?
行人路位置 (i) (ii) (iii) (iv)
---------
青山公路(元朗段)
大棠路交通交汇处
青山公路(元朗段)
康乐路轻铁站
行人过路处
青山公路(元朗段)
丰年路轻铁站
行人过路处
教育路千色广场
与大棠路交界的
行人过路处
答覆:
主席:
就梁志祥议员提问的各部分,现答覆如下:
(一)及(二)《公路容量手册》(《容量手册》)是美国运输研究委员会出版的指引,列出计算各类道路容量的标准,例如快速公路、回旋处及行人路等,并分析交通工具及行人流量对道路容量的影响。香港的运输基建是根据运输署编制的《运输策划及设计手册》(《设计手册》)设计的。在编制《设计手册》的过程中,运输署参考了《容量手册》和其他地区的运输基建设计指引,并适当地将这些指引中的设计标准(包括适用於行人路的设计标准)纳入《设计手册》。运输署根据情况按《设计手册》规划新行人路、改善现有行人路及量度行人路的使用情况。现时《设计手册》所载的行人路标准,是以二○○○年的《容量手册》作参考。运输署会继续留意其他地区有关标准的发展,将合适的标准引进香港。
(三)行人路的整体阔度在概念上可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道路设施及绿化区域」、「短暂停留区域」以及「可供行人使用的区域」。「道路设施及绿化区域」计及有关设施(例如花槽及交通设施等)占用行人路面的空间;「短暂停留区域」则指行人在商铺前停留或进出大厦出入口等空间。在计算行人路的使用情况时,根据国际标准,《容量手册》及运输署的《设计手册》只会以行人路上「可供行人使用的区域」,以及在该区域内於繁忙时间的行人流量去计算行人路的挤迫程度。「道路设施及绿化区域」和「短暂停留区域」所占的行人路空间并不会计算在内。
(四)运输署会按不同的土地用途及预计的行人流量,设计新的行人路或改善现有行人路。虽然运输署不会全面统计全港所有行人路的使用情况,但是该署一直有留意各区行人路的使用情况。如有需要,署方会安排实地视察或统计行人流量,并与区议会及地区人士保持联络,从而设计适当的改善措施,例如扩阔行人路或行人过路处等。
(五)运输署一直有留意元朗区行人路的使用情况。就问题提及的四个行人路位置,它们的设计行人容量为每米每分钟23至33人。
在二○一四年完成的元朗市行人环境改善计划可行性研究中,研究顾问曾於二○一二年量度青山公路(元朗段)/大棠路路口及青山公路(元朗段)/康乐路轻铁站行人过路处的行人路使用情况,分别为每米每分钟26人及66人。就改善措施方面,路政署预计於今年下半年完成有关青山公路(元朗段)/大棠路路口的行人环境改善措施。至於青山公路(元朗段)/康乐路轻铁站路口,路政署已於二○一三年初完成该路口的行人过路处扩阔工程,并建议在元朗明渠上兴建一条连接西铁朗屏站至教育路的高架行人走廊,以进一步改善行人环境。
至於问题所述的另外两处行人路段,运输署现阶段未有相关统计资料。该署会继续留意区内的行人路的使用情况,作出评估,并在有需要时推出适当的改善措施。
完
2014年5月28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5时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