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环境局局长会见传媒谈话内容
*************

  以下是环境局局长黄锦星今日(二月二十二日)出席电台节目后,就「三堆一炉」及厨余计划与传媒谈话内容:

记者:想问「三堆一炉」重新闯立法会,你们的信心何来?现在看到印花税本来够票(在立法会有足够票数)也弄得如此;今次反对声音这样大,你们是否有信心今次立法会会通过呢?

环境局局长:去年八月,一些比较客观及有基础的民调,均清楚显示香港有六成市民支持这些基建,也理解这些基建是必须的;当然,当中有两成人持不同意见,这是一个三比一的比例。在去年八月之后,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可以归纳为三大方面:第一方面是整体香港如何落实《资源循环蓝图》,这减废计划有相当及各方面的进展,包括源头减废、落实废物按量征费的细节谘询,以至其他生产者责任计划的落实,均在逐步推展。第二方面是「惜食香港」运动,以及刚推出的厨余及园林废物计划,均对应香港的厨余问题。第三是回收业可持续发展督导委员会,逐步加大对回收业的支援。这三方面社会都是具体、受社会欢迎及得到支持的。整体来说,能平衡减废及基建的需要。

  同时间我们也回应地区的诉求,我们过去数月接触了不同的地区人士,了解他们的地区关注,做到能一方面关顾全港的需要,亦同时减少地区阻力。在将军澳方面,我们今次(提交立法会)的文件,列出十多项回应地区的诉求,当中可以归纳为三大方面:一方面是解决或减少气味以至环境滋扰,当中有六招处理当区气味问题,包括在家居废物弃置黑点安装闭路电视、跨部门打击非法弃置、密封垃圾车、气味监察队,以至更重要的,我们修改法例,将来将军澳堆填区只收集建筑废料,彻底对应气味问题;我们今年年底会全面落实污泥处理设施,把有气味的污泥从所有堆填区抽出来。这些种种整体来说,将大大彻底对应当区对气味的关注。同时,我们还有措施减少当地的车流量,以至改善当区环境,包括加快复修当区的堆填区,让社区能更加善用这些土地资源。

  简单回应你刚才的提问,我们整体对香港的废物管理是有进展的,同时尽量回应地区诉求,这方面的平衡,期望能加强大家对「三堆一炉」建议(的支持),这是政府回应社会的做法。

记者:是否已跟乡议局谈好了,获得「发叔」(刘皇发议员)的支持,才这么有信心可以闯关呢?

环境局局长:「三堆一炉」需要社会大众的理解及支持,包括当区人士要理解政府尽量回应地区诉求。今次有一点不同,上次也有市民问为何不谈焚化炉,大家明白焚化炉虽然谈了十多二十年,但受司法覆核影响,至去年暑假才有判词,政府胜诉。所以我们觉得这四个设施,东、南、西、北,分布在香港不同的地方,一次过交给全港市民讨论及考虑,是更加正面及更有信心。

记者:……立法会是否支持?这些措施是否足够?

环境局局长:我们过去数个月跟所有不同政党及立法会议员均尽量沟通,基本上主流议员均理解这「三堆一炉」客观上是香港的必需品,这是第一个前设。第二,他们固然关注政府如何落实废物蓝图以至回应地区诉求,这两方面他们是期望看到进步的。所以我刚才也说了,这两方面我们均有很多进展。第三方面,我们要取得区议会的支持,所以我们在屯门区议会安排了一个特别会议,三月十三日我们会到屯门区议会,希望取得他们的支持。

  我们在屯门方面做了的工作,可以用六点概括,即「三加三减」:第一是加强与地区的沟通,所以我们成立了一个地区联络小组,这小组在屯门及元朗很快便会召开会议,希望能更聚焦回应地区诉求;第二是加大对地区的关顾,我们有不同措施,例如他们期望研究改善稔湾路,回应当地乡郊需要;第三是加快活化已复修堆填区的善用,这方面我们有一个十亿元的计划,加大这方面的工作。

  「三减」则是:减少堆填区整体面积以至分阶段工作,大家明白,屯门堆填区的面积相对其他的较大。我们有数个目标:第一,屯门堆填区的扩建需要申请拨款作研究,研究方向是希望将来的整体面积维持在二百公顷以下,这是第一个改变;第二是在堆填区扩建范围附近的村落,设三十米阔的绿化带,这绿化带会先建好,期望能减少(堆填区)对附近村落的影响;第三个更重要的新思维,是把这整体二百公顷以下的面积分阶段落实。虽然向立法会的拨款申请是一次过,但落实时会希望逐期进行,每期不超过数十公顷,例如第一期完成后,便会加快绿化及复修,同时使用第二期,整体便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另外还有三方面,包括减少车流量,增加水路(运输);第二是如何减少长远依赖堆填区处理生活垃圾的研究;第三方面是减少其他的环境滋扰。

记者:局长,想问今次再闯关,上次(政府)主动撤回将军澳(堆填区扩建),令屯门那边很不高兴,所以一定「企硬」。今次是否你们反而会「企硬」,一定是「三加一」一并提交?会否有一些空间,例如某个地区真的反响很大,会否先撤回一个,先进行其余两个?

环境局局长:我相信越来越多议员支持,认同香港应整体「三加一」一并考虑,因为从分布、香港整体需要及各区人士的反应,是大家共同承担的做法,所以这个「三加一」方案,大家一起集中讨论、集中支持,是一个大方向。

记者:会否有机会即使一个不成功,其余两个先「上马」?

环境局局长:这个我们容后再思考。我们主要思维或是议员的支持是,香港三个堆填区及一个焚化炉,这「三加一」分布在香港的东南西北,是一个平衡的分布,大家应该整体去思考。

记者:上次「发叔」(刘皇发议员)在立法会的反对最激烈,刚次你(在节目中)也说有跟「发叔」讨论过,今次他初步是否支持?

环境局局长:可以这样说,距离是在逐步收窄。我相信屯门的区议员,包括「发叔」他们也明白在香港,「三堆一炉」在这十年的过渡期是必须的,如何能够尽量回应地区诉求,是大家的共同目标,希望能逐步收窄距离。我们在三月中屯门区议会的特别会议,期望能把距离更加缩小,获得他们的支持。

记者:局长,将会有五至六个有机资源回收中心,加上「三加一」方案,(环境)局方面是否可以处理这么多火头?堆填区仍未处理好,便要觅地兴建这么多大型设施,会否难度很高及起了太多火头?另外,你们下午会有一个十八区回收站简介会,如果有团体希望做厨余回收,会否获优先考虑?

环境局局长:先回答你第二个问题。社区环保站基本上是以教育为本,亦处理一些回收配套。照我理解,厨余暂时并非它们(处理的)范围内,大家明白厨余处理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而且在香港现在来说,厨余处理的瓶颈并非在地区收集方面,而是如何在末端建立收集网络。

  至於有机资源回收中心,首三个中心的规划及地区支持的进展相对是顺利的,因为它们的选址比较远离民居。我们很快会向立法会申请拨款,兴建大屿山小蚝湾的中心,希望在二○一六年落成;沙岭的亦已取得地区支持;至於下一个,石岗的也比较远离民居,而且附近农业相关设施也比较接近,跟环境的匹配也比较好。我相信,未来这方面比较大的挑战是,我们希望在其他地方如港岛、九龙及新界东这些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在觅地选址上会较有难度。因为这些设施虽然不太大,但也需要约一公顷的面积,客观上是否找到这些地方及如何融合周边环境,是需要一定过程。

记者:除了觅地外,厨余也有臭味。除了焚化炉,又有堆填区,现在又加上厨余中心在家居附近,会否有些影响市民生活?

环境局局长:这些设施会有相当高的标准,刚才我在电台也说了,以南韩为例,他们也选址在市中心,在市议会的前面兴建,证明这些设施如能达至好的标准、有好的运作及全面监察的话,对环境的影响是相当小的。我想市民也希望多了解这方面的设施及对环境的影响,相信透过良好的沟通,将能释除市民的疑虑。多谢大家。

(请同时参阅答问全文的英文部分。)



2014年2月22日(星期六)
香港时间17时43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