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财政司司长出席智经研究中心「智经之友」春节聚会致辞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今日(二月十九日)出席智经研究中心「智经之友」春节聚会的致辞全文:

Charles、Norman、Donald、各位智经之友:

  大家好!

  虽然已经过了「新十五」,但我也要先跟各位拜过年。祝各位在马年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龙马精神。

  还有一个星期,我就会公布新的一份《财政预算案》。这几日的确是比较忙碌,但是似乎每年都是「宿命难逃」,公布预算案前一星期都是最忙碌的时间。不过,我今日仍然争取时间来跟大家见面和交流,因为「智经之友」多年来都是十分支持我们工作的好朋友,给我们提供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所以,我希望把握最后机会听听各位的看法和提示。虽然,修改预算案的空间不大,但是我都希望知道大家关心的议题。我亦都会把握今天的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香港经济发展的一些体会。

  近年不少朋友热衷讨论「竞争力」这个议题。不少家长为了催谷子女,很早就安排他们学习「琴棋书画」,希望可以「赢在起跑线」;关心香港的朋友,亦不时讨论香港作为国际都会的竞争力,担心我们的优势和地位,会被邻近城市取代,期望政府可以加紧发展经济,特别是发掘有潜质的新产业,让香港经济有新的发展。

  我自己亦有一个孙女,对於有家长要小朋友在幼稚园甚至更早阶段就进行全天候特训,参与竞争,的确感到有点不忍心。所以,在家里我是当好人,恶人留给我太太做。但对於提升香港的竞争力,发展经济,我作为财政司司长,当然会格外紧,不时当上坏人的角色。

  我关心香港的竞争力,不是因为我怕香港在不同的竞争力调查中排名下跌。实际上,不同国际机构的调查,都有它们的局限性和主观因素,不可能全面反映事实,所以,排名升降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我真正关心的,是与竞争力互为因果的香港经济表现,它关系到每一个香港人的就业和营商环境,直接影响到每一个香港人的生活。

  要讨论香港的竞争力,我认为必须要了解我们当下的优势和限制,以及环球经济的最新动态。能够充分了解我们的强处与弱项,以及我们竞争对手的实力,我们才能够对症下药,巩固我们已经具备的实力,提升有发展潜质的环节,继续保持我们的竞争优势。

  我们的传统四大支柱产业,即贸易物流、金融、旅游、工商及专业服务,贡献香港大约百分之六十的本地生产总值,雇用了近一半的劳动人口。环顾海外其他大城市,能够同时发展出四个以上支柱产业的地方其实寥寥可数。所以,对於有评论认为我们的产业单一,我始终觉得有点奇怪。

  今天,当我们思考如何提升香港的经济实力,我认为不应该,亦不可能,抽空这四个支柱产业去讨论。我们一定要专心钻研具有优势、具有基础、具有进一步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令我们可以进一步向更高增值的方向迈进。

  提升我们的支柱产业,不单关系香港能否继续在国际上保持优势,亦影响超过百万名香港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事业发展和晋升机会。所以,继续做好我们的支柱产业绝对不是「食老本」。

  回顾四个支柱产业近年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它们本身也是朝高增值和多元化两方面发展。贸易物流业提供的高端服务,货值越来越高;金融业再不是独孤一味专攻股票市场,随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和配合内地金融改革,人民币业务和资产管理等新发展方向应运而生;旅游业方面,我们力增加硬件配套,吸引更多高消费旅客访港;至於工商及专业服务,亦随内地市场开放,我们专业人员的市场亦越来越大。

  巩固这些支柱以外,我们当然应该关注其他新兴产业,令到香港的经济变得更多元化,增加更多优质的就业机会。对於新产业的兴起,不少朋友认为政府应该担当领导角色。我认同政府有责任提供适当的环境和便利,让有潜质的产业得以发挥,但我认为在发展新产业的过程中,我们不可能撇除市场的重要性。

  香港的发展优势,除了低税率和简单的税制、四通八达的交通和基建设施、与境外深厚的商业联系等等,我认为另外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是我们建立多年、行之有效的自由市场制度。

  我们有优良的法治传统,重视个人和企业都有公平的竞争机会;人才、资金、资讯一直维持高度的自由流通;政府尽力维持公共政策的稳定性,这些因素都为自由市场制度在香港扎根提供了重要土壤。

  对於新产业的发展,我们亦不能忽略市场的角色。回顾我们的四大支柱产业,它们都不是经由政府挑选,而是随我们本土和海外的经济发展,经过市场竞争和淘汰,最后才能脱颖而出,有今天的成就。

  市场在新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虽然担当主导,但是政府同时亦要扮演重要角色。正如我刚才所讲,政府需要维持香港拥有良好的营商土壤,让个人和企业都能够公平竞争。同时,政府亦要时刻认清楚我们的发展限制,以及个别行业面对的困难,适时推出适当的支援措施,跟私人市场充分配合,令到有潜质的产业能够茁壮成长。

  决定一个新产业能否成功,政府固然有责任,但是关键还是取决於个人本身。回望香港的成功之路,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是一个个香港人的奋斗故事,主角是香港人本身,政府担当配角,为主角提供适当的支援和配合。所以,关心政府有否做好角色之余,我更重视香港人能否继续维持我们的活力和自信。

  正如我日前在网志撰文提出,香港目前面对的发展限制,总体而言是土地和人才两方面。如何解开这两方面的樽颈,我认为不单只是政府需要思考的问题,还要香港社会要寻找共识,一同为香港的未来作出抉择。

  各位,香港多年来的成就,有赖有活力、有创意、有决心的香港人,多年来努力不懈,为自己、为下一代的幸福,一同建造出这个亚洲传奇。面对区内以至环球的激烈竞争,我对香港有信心,因为我对香港人有信心,我希望大家都能够与我一样,维持这一份信心,为自己、为家庭、为香港整体出一分力,创造更美好的将来。

  多谢各位!



2014年2月19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21时03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