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行政长官出席香港报业公会午餐演讲会致辞全文(只有中文)(附图/短片)
******************************

  以下是行政长官梁振英今日(十一月十五日)下午出席香港报业公会午餐演讲会的致辞全文:

甘主席、各位报业公会的朋友、各位新闻界朋友、各位来宾、各位同事:

  大家好!感谢报业公会今天邀请我出席午餐会讲座,让我有机会和大家交流,亦让我有机会谈谈我怎样看政府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这个不能够说是今日社会的一个热点议题,但是长期以来社会对这个问题都有讨论,我认为讨论这个问题是重要的,因为我们要就这个问题,是政府在社会及经济发展中的职能及作用,有了共识或主流意见之后,我们才可以明确我们的发展道路,同时我们知道周边城市的政府在他们的社会及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香港特区政府在我们的社会及经济发展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应否如一些朋友所讲「缚住一只手同人打」,这个我觉得是十分值得探讨而又重要的一个问题。

  我相信大部分香港人都认同,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是香港成功的关键。同时,大部分香港人是务实的。大家不会认为政府在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作用上,应该被教条缚束。大家会同意:我们应该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捉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本届特区政府致力营造有利的营商环境,包括在维护自由、法治、公平竞争、廉洁高效的公营部门和提供完备的基建设施等前提下,为工商百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我提出「稳中求变,适度有为」的施政方针,我认为自由市场可以发挥优势时,政府不应随便干预。不过,自由市场亦非万能,当市场失效、未能发挥最优功能时,政府便需要适度介入。政府的功能和市场的运作其实是相辅相成的,重要的是两者如何及何时配合。我想在这里用一些例子向大家说明,政府适度有为的必要性和作用。

  第一个要举的例子是大家十分关心的政府房屋政策。本港房屋问题的主要症结在於供求严重失衡,这个症结我们都花了一段时间才取得一个共识,而取得这个共识是重要的,是一个重要的阶段性发展。香港楼价高、租金高,与经济基调脱节,与一般市民的负担能力脱节。

  政府十分明白当前市民买楼难、捱贵租的处境,所以於去年年底及今年年初先后推出两轮需求管理措施,即统称的「辣招」,以应对楼市过热的情况,减低楼市泡沫的风险,相关措施应该说已见成效。在二○一二年首十个月,整体楼价上升达24%,当时价位较二○○八年的低位大幅增加113%。到二○一二年,即去年的十月宣布加强额外印花税及推出买家印花税后,即时对楼市产生降温作用,令升势放缓。虽然今年年初楼市回复炽热,首两个月平均每月上升2.7%,然而自今年二月推出新一轮的需求管理措施后,楼市已稳定下来。今年三月至九月期间,这六个月时间整体楼价平均每月只是上升0.3%。

  在「双辣招」出台之前,估计有两成的新建单位被外地买家买走,「双辣招」实施后,本港市民买楼的机会增加,自住的比例也增加,这是符合我们的社会政策,虽然政府遏抑楼市亢奋的措施可能对各个与物业相关的行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内部经济强劲及整体劳工市场偏紧,大致减轻了这些影响。在推出这些措拖的时候,政府是有考虑到我们内部经济情况及整体劳工市场情况。更重要的是,为维持本港宏观经济及金融稳定,我们认为有必要推出一些需求管理措施,遏抑市场亢奋表现以确保物业市场健康平稳地发展。如果我们不及时冷却炽热的楼市,楼价将会更偏离经济基调,一旦利率或其他外围因素有变,随之而来的调整将会带来市场上更大的冲击和社会上更大的损失。权衡利害,我们相信政府「出招」符合整体社会的最大利益,这是一个例子。

  社会上有意见认为在目前租金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应该推行租务管制,以压抑租金升势。政府担心,一旦实施租管,这个在香港有这个经验、在海外亦有这个经验,业主出租单位的意欲可能会降低,出现选择租客,甚至「封盘」等情况,令供应减少。同时,这亦可能导致业主在开始协议租赁时尽量提高租金,以减低将来受租管的影响。在目前供求严重失衡的情况下,租管对有租屋需要的人士,未见其利,先见其弊,在实效上也将可能是治标不治本。政府对租管的立场没有改变,但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现正进行的公众谘询亦涵盖这议题,政府会继续聆听各界对租务管制的意见。

  在土地供应规划方面,政府有不可被取代的角色。我认同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的主张,政府应采取「供应主导」策略,以长远和根本地解决供求失衡问题。房屋问题涉及很多方面,包括土地开发及使用、城市规划及市区重建、人口及居住密度、生活负担、环境保护、交通及社区服务配套等等,在在需要我们於尽速增加房屋供应的时候,於不同制约下作出取舍。

  回顾历史,政府一直在房屋供应上扮演重要角色,香港社会、香港政府从来没有将房屋问题完全交给市场。香港公营房屋发展已有六十年历史。目前,香港大约有半数市民居住在公共租住房屋或各类型的资助自置居所单位。

  另一方面,香港在六十和七十年代制造业发展迅速的时候,政府也曾经向厂商提供廉价的土地,而且采取直接批地的方式。房委会亦在七十至八十年代初期提供了不少廉租的多层工厂大厦,政府其后更设立工业恏,为有特别需要的制造业,提供极廉价的土地,及至一九九八年,获准进入工业恏的行业扩展至工业服务业,近日工业恏更向数据中心批地,说明扶助产业的政策不断因应时代需要而演变。除工业外,金融业也一样。香港今日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新股市场,我们有今日这个世界地位,应该说是得益於八十年代四个股票交易所的合并,而合并的成功,则应该说是得益於当时政府以法例的方式,促成四个交易所的合并。

  另一个政府有角色的范畴是公共交通。香港的公共交通系统多元、平衡而高效,政府自九十年代在进行第三次整体运输研究以后,既定政策是以铁路作为本港公共客运系统的骨干,并以其他公共交通工具,包括专营巴士、公共小巴、的士、非专营巴士、电车和渡轮等,作为辅助。我亦曾在本年的《施政报告》重申这个分工。各种公共交通服务基本上按商业原则营运,政府的角色是确保整体公共交通系统能满足乘客需要,并透过积极协调各种公共交通服务,包括路线和营运成本,致力维持各种公共交通市场的生态平衡、良性竞争和持续发展。香港是一个人口密度高、市区街道挤逼的城市,如果政府任由各种交通工具系统自由发展,大家可以想像香港的交通会出现什么情况。

  另一个十分明显的例子是《竞争条例》。一直以来,特区政府十分重视市场机制,并尽量减少干预,以维持市场的良性竞争。但当市场出现了扭曲或妨碍竞争的做法,政府有责任作出适当及有效的措施以维持良性竞争。

  在二○一二年订立的《竞争条例》,便是政府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在加强规管以及自由市场运作之间取得平衡的好例子。

  在二○一○年,特区政府因应社会对引入跨行业竞争法的支持,向立法会提交了《竞争条例草案》,经过立法会及社会上详细的讨论,法例在二○一二年六月获立法会通过。

  《竞争条例》下设立的法律框架,将赋予竞争事务委员会法定的调查权力,并对违规的反竞争行为施加惩处。《竞争条例》的订立和实施将更有效维持市场公平的竞争,并凸显香港维护市场纪律的决心。

  事实上,世界各地超过140个司法管辖区均已订立竞争法。当中包括不少与香港同样支持自由市场的地区,这再次说明政府的规管行为与自由市场运作可以相辅相成。

  除了维持市场健康平稳发展,政府也可以配合市场机制,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我多次指出,只有持续而较高速的经济增长,我们才可以有足够的力量,解决社会上长期存在的各种民生问题,包括房屋、贫穷、老年社会和环境等问题。

  香港要凭借本身的优势,把握全球重心东移和国家实施「十二五」规划所带来的机遇,配合适度有为的政府作用,发展多元产业,满足香港人创业、投资、经营和就业方面的需要。我们一方面会致力巩固传统支柱行业的优势,扩大行业的深度阔度;同时会发掘具有增长潜力的新兴行业,扩大香港的经济基础,以达致长远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也会促进跟内地的经济合作,把握内地市场发展的机遇。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更要积极有为配合市场机制,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政府与政府,即是government to government ,G2G之间的磋商,为香港业界争取和落实新机遇、开拓新市场。

  特区政府会继续在G2G层面为各个业界开拓机会,包括透过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多边平台,同时会增加G2G的双边协商,为业界开拓市场。为完善落实CEPA具体政策,我在竞选政纲提出建立CEPA联合工作小组,而工作小组亦已在六月份举行首次会议。我们也会继续积极跟贸易伙伴签订自由贸易、避免双重征税、民航服务等双边协议,为业界提供更公平和更稳定的贸易环境,所有这些都是G2G工作的一些方面。

  做好G2G的工作,就可以为香港的企业做到B2G,即是business to  government 的铺垫工作。香港在内地的企业告知我们,B2G碰到的一些问题,譬如CEPA的落实,必须由特区政府出面透过G2G解决。

  我上任以来,已多次在中央层面做香港和内地经贸关系的G2G工作,并且已经先后两次率领经贸代表团出访外国和内地:第一次是六月份到纽约,第二次是九月份到重庆,做好「内交」和对外国推广香港的工作。今个月尾,我会再次率领代表团出访广西,明年一月,再率团到福建,与社会各界一同为促进本港经济发展作出努力。

  另一方面,我成立的「经济发展委员会」正在研究如何用好香港的优厚条件,和国家给香港的机遇;并力研究扩阔经济基础,促进长远发展的整体策略和政策。「经济发展委员会」已举行了三次会议,我有信心委员会会向政府提供具体可行的建议,以适切协助推动香港的长远经济发展,让政府在发展经济方面可发挥「适度有为」的作用。

  金融服务业是香港支柱产业之一,二○一一年占本地生产总值的16.1%,大概是六分之一。过去十年,金融服务业增长强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日益重要的引擎。金融服务业产值高:二○一一年,就业人士人均增加值约为140万港元,并为香港创造大量就业机会,金融从业员去年占香港总工作人口的6.3%。

  香港不断优化本地的金融服务制度,主要的机构包括香港金融管理局、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保险业监理处及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管理局。这些机构的名称都有「监管」、「管理」、「监理」这些字眼,我认为除了监、管、理之外,我们亦需要发展金融服务业。

  随全球经济重心向亚洲转移,香港的金融服务业既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面对区内以至全球的激烈竞争。我们必须研究如何消除制约行业发展的因素,开拓高潜力的领域,建立更为多元化的业务组合,在产品和服务方面不断创新求变,力保竞争优势,在所有这些方面,特区政府都有职能、有作用、有角色。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我们应思考除了做码头业务之外,怎样发展相关的金融服务业,包括船舶融资和航运保险等,以增加香港金融服务业的门类,为行业做大做强。

  为达到上述目标,我在今年一月成立金融发展局,为业界提供高层和有效的平台,就如何推动香港金融业的更大和策略性发展路向,促进金融业多元化、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在国家和地区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向政府提出主张和建议,金发局稍后将会提交第一批研究报告,政府及相关监管机构会详细研究及跟进。

  旅游业是香港的另一个支柱产业,并且提供大量的基层就业机会。政府在交通基建、景点、酒店房间等关键环节上都有功能和角色,同时也要在来港人数和香港的接待能力之间维持平衡,避免对本港市民的生活造成影响,因此去年政府叫停了深圳非户籍居民一签多行来港的安排,这个亦都是一个政府在经济及社会发展中应该扮演及发挥的角色及作用。

  各位,刚才的例子说明本届政府在自由市场当中「适度有为」的理念。从刚才我讲的例子,大家可以看到在不同范畴当中、在不同的时期当中,政府都会适度有为,争取最大的和整体的社会利益。下去,我和我的团队会继续努力,促进香港的经济发展及社会发展,扩大在香港以外的发展机遇,并致力解决各项民生问题,我和我的团队希望与香港社会各界、各阶层、各个地区的市民齐心一意,为香港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多谢大家。



2013年11月15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7时28分

图片 图片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