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在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后会见传媒谈话全文
******************************

  以下是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教授今日(二月二十一日)下午主持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后会见传媒的谈话全文: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今日会议主要的题目是说,对香港未来的住屋需求的评估的模型,今日就这个模型的特色只是作初步交流。我们今次做这个住屋需求模型,与上次(即十多年前)的长远房屋策略的研究有些不同。我们今次希望用一个比较动态的模型作分析。

  我们有两个主要概念,一个是存量的概念(Stock),另一个概念是流量的概念(Flow)。我们会看在现存的住户中,究竟会否存在一些居住情况不足,可能是居住环境恶劣等等,然后加上在未来一段时间的流量方面的变化。这个变化可能包括人口组成的变化,可能包括由於我们要进行一些重建,需要一些新的单位给予迁出的人士,或其他由於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甚至整个大环境的因素所影响带来的变化,这是流量方面的变动。我们会将两者相加,就会看到究竟在未来我们对新增的住屋单位方面的需求会是怎样。我们会引用计量经济学做一些情境的推算、情境的分析。当然,这些情境都会在背后有些基本的假设、基本的参数。我们得到结果后,当然会在委员会再详细看看,究竟这样的估算在不同的情境底下,是否一个合理的估算。

  还有要指出,任何的模型都有它假设上的基础,亦有一定的局限。无论是技术性的局限或是时间的局限。因为我们希望能够在今年年中,作出一个报告作为谘询之用。因此,或多或少,在时间上的限制,要在未来几个月做好估算。大体上今日我们委员之间交换了意见,亦有些委员提出了对这个模型有什么期望,哪些因素到时应该要考虑等等,但今日没有就任何详细数字上或模型可能得出的结论作讨论。

  虽然在任何环境底下,投资需求都是我们社会楼宇住宅需求的一部分,但是从长远房屋策略的评估角度,我们最主要关心的,是照顾本地人口的住屋需求。当然,这个住屋需求都会包括了流动性的人口,我们亦要在我们的模型包括在内,但我们整个模型不是无限度地考虑包括本地、海外的投资需求,如是这样,研究重心就很不同了。但无论如何,我们会将模型得出来的一些结果,稍后在委员会有机会全面细心去作分析。

记者:(考虑什么因素……)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在我们所谓流量(flow factor)内,大抵上第一我们当然要看本地住户数量方面的变化、人口的变化,住户数量的变化可以来自许多原因,可能来自原本一个住户可能会分户,子女出来组织新家庭;又或者新增的一些来自移民的人口;亦同时有本地人移居外地的,两者的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有小小互相抵销的作用。至於说一些临时性的人口,当然在我们做具体模型的假定及评估方面,我们都要考虑。还有,我们未来都有一些重建项目,无论是公营房屋或者是私人市场,都会有将旧的建筑物拆卸,亦有新建筑。那在过渡期间,亦会产生新的需要,这是在流量计算中会包括的。还有,我刚才说过,在现有人口住户里面,可能有一些是有居所的,但可能居所环境恶劣,需要改善。由於他要改善环境,而我们在政策上,亦想为一些居住环境恶劣人士改善环境,那可能会有新增对住屋方面的需求,这些都会在我们的流量计算中包括在内。

记者:为何考虑用新模型而不用旧模型?成效如何?时间是否足够?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我们的模型采用了所谓的流量概念,它的好处是比较动态一些。我们会考虑不同的社会经济因素和其他相关的因素影响之下,对流量的变化。所以我们觉得是比较动态的,比较准确地计算出或预测出究竟对新的住屋量、住屋单位的需求。至於时间方面,任何预测都无可避免地受到有几多时间去掌握所有这些因素。我觉得我们有几个月时间去做,都应该是足够的。我们会用计量经济学的方式去做模型的推算。

(请同时参阅谈话全文的英文部分。)



2013年2月21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20时03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