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环境局局长出席立法会环境事务委员会会议发言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是环境局局长黄锦星今日(一月二十八日)出席立法会环境事务委员会会议,以投影片简介二○一三年《施政报告》内有关环境及自然保育的政策措施时的发言全文:

  以下我用多一些时间详细解说《施政报告》内有关环境及自然保育的内容,大家都很关注,希望平衡各方面。今次《施政报告》其中一个重点就是强调环保方面人人有责,希望相关政策能做到与民共议及共同承担、共同决策。大家的愿景是希望做到香港成为一个更健康、环保、宜居的城市。这方面不可以一步到位,需要时间早点打好基础,使香港迈向这个目标,希望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在环保篇中有不同重点,重中之重有四大方面:空气质素,保障大家的健康;资源循环方面,是希望从比较新的角度去看固体废物的问题,我们不是重视末端处理,而是强调源头减废、减废为先的重点,珍惜资源;第三方面是低碳城市,节能减排方面。今早我在经济发展事务委员会中已谈及能源供应方面,但除了供应,用电方面香港九成用电是与建筑物相关,全世界类似的城市如何推动绿色建筑作为重点,令节能减排更上一层楼是今次《施政报告》其中一个重点,希望在此加把劲。第四是自然保育,大家看到香港在发展房屋方面有压力,如何平衡自然保育和发展,都是今次的重点。整体来说,我们认为这是硬件以外的一个人心工程,如何能够全民环保,正正是事半功倍的关键所在。

空气质素

  空气方面,整体的施政理念是以公众健康为核心,今次有目标和路线图。目标是到二○二○年,我们希望大致达致新的空气质素指标,我们稍后会向立法会提交订出新的空气质素指标。数字上看,过去几年间一般的空气质素,以至路边的空气质素都有改善。在二氧化硫和(可吸入悬浮)粒子方面都有改善,但在二氧化氮方面,一般来说进展是没那么明显。在路边空气氮氧化物方面其实是不跌反升,所以我们要知道对症下药的问题所在。另外一些数字,路边空气和一般空气质素的超标日子,一般监测站是比较平稳,但路边的趋势不是很乐观,我们要知道这些问题在哪里。空气质素方面,问题是复杂的,我们需要一篮子整全的方法去做,所以我们正在制作新的空气质素蓝图,希望在今年首季推出,讲出新的思维,如何能整全的推行。但同时间,我们认为要尽快做一些具体的措施,所以未来淘汰老旧柴油商业车是我们的重点所在,特别影响路边空气质素,包括粒子和氮氧化物方面,所以我们尽快推出这项措施。这个图表可看到柴油商业车占总体汽车的两成,但它们粒子的排放占整体的92%,氮氧化物占了53%,所以这个问题很重要,而且去年年中世徖(世界徖生组织)清楚讲出柴油车,特别是老旧车的废气排放是高度致癌的。观看数字,柴油商业车有不同型号,现在最新的型号是欧盟五期,迟些会有欧盟六期。比较欧盟五期和欧盟前期的粒子排放,是等於一辆新车的34倍、欧盟一期是18倍、欧盟二期是7.5倍、欧盟三期是5倍。新车和旧型号的车的分别很大,所以短期和中期我们都有决心,解决问题要从欧盟前期、一期、二期、三期,都要分阶段淘汰才能改善路边空气质素和减少对公众健康的影响。这是另一个图表,以图像化比较欧盟前期、一期、二期、三期和最新型号,看到幅度的分别有很大的倍数。

  我们有目标、路线图,最重要是有资源的配套令我们能做到环保的政策。这次特区政府有相当大的决心,预留一百亿元作为资助,分阶段淘汰约88 000辆欧盟三期或以前的商业柴油车。过去有纯粹鼓励的措施,但成效一般,所以今次要加大诱因,以及严厉管制,两者并施,才能真正善用资源和达致实效。

  建议的特惠补偿方面,我们有几个想法。第一方面是污者自付,所以车主要承担资源的一大部分。同时间要有公平和合理的做法,所以我们建议旧车的资助较少,相对没有这么旧的,资助可以多一些。同时间要多些诱因和选择,让车主作更替的过渡期,所以和以往不同,今次是多了选择,例如有纯粹浻车的方案,如换车的话,也有另一个安排会有较多的优惠补偿。

  整体来说,进行这么多工作都要达到一个目标,所以我们会配合整体减排的目标,在二○一五年底达到某成效,到二○二○年前达到我们的减排目标,所以我们建议分三期,根据柴油商业车不同的型号采取不再续牌的安排。届时这些车辆,如欧盟前期、欧盟一期大部分或全部(车龄)都在十八年以上,根据我们的时间表,欧盟二期(车龄)到时超过十五年,是十六至十九年;另外欧盟三期(车龄)平均十五年以上。大家明白在国内或其他先进城市早已立例规定柴油车(车龄)约十五年便要自然淘汰或立法要淘汰,我们要追回(处理)过去积累的污染问题。

  当然我们也要未雨绸缪,今次处理一些积压未处理的问题,我们与业界商讨,他们的反应是正面的,欢迎日后若有新(法)例,以后新买的柴油商业车可以定下十五年退役期的新法例,这方面可以与其他先进城市看齐。

  虽然柴油商业车是问题的重点,根据它们的排放绝对是大持份者,但我们路边的问题,譬如重组巴士路线、为旧型的欧盟二期、欧盟三期巴士加装选择性催化还原器,提升它们的效益,以及推动混合动力巴士和电动巴士都是我们多管齐下的措施。除了巴士、柴油车外,石油气的士、石油气小巴,我们较早前亦向立法会申请拨款更换催化器,令它们的效益可以提升。同时我们会加强监控,使用路边遥测设备,令这些车辆效益有所保障。我们稍后的蓝图会提出更多如何在整个交通策略,包括电动车方面的环保车,如何整体提升香港的空气质素。

  谈完车以后,香港其实有几个主要空气污染的源头,除了车及电厂外,船(污染)占越来越高的比率。我们看到二○一一年最新的资料,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粒子方面,船只的排放已占三高,所以我们在这方面会加大力度,包括建议立法强制远洋船泊岸转油,现时是自愿性质加上鼓励,但我们与业界商讨后,迈向立法是我们希望尽快做到的方向。同时,我们会与广东省探讨整个珠三角港口如何做到低排放的区域,做到泊岸转油的鼓励安排。

  大家十分关注今年中将会启用的启德邮轮码头。大家看到它的位置在维港中央,所以我们会透过不同的方法令该处的污染减少,包括提供岸电的安排,同时鼓励他们泊岸转油。香港的船只,包括小轮及各方面都有其排放,所以我们正进行很多研究和测试,希望要求本地的船只使用更加清洁的燃料。

资源循环

  第二个主题是资源循环。整体来说,香港人每日运往堆填区的垃圾是13 500公吨,是一个相当大的数目。回收率不算太差,有48%,当然有上升的空间。厨余方面,在垃圾堆填量上占三分之一至四成。最大的问题是现时香港人的人均垃圾量大约1.36公斤,较其他的亚洲城市,例如台北、首尔、东京,多出几成,(这些城市)大概1公斤左右,这正正是源头减废为重点的问题。看看数字,香港是1.36公斤、台北是1公斤、东京1.01公斤、首尔0.95公斤,所以这正正是香港人要了解的废物危机问题,源头要减废。

  我们亦会於今年首个季度推出资源循环蓝图,详细用数字、数据解释各方面最新的状况和建议。整体来说,源头减废绝对是整个蓝图的重点,刚才说过,我们每人每日生产垃圾量高是问题所在。相近的城市都有垃圾征费的安排,令市民加强源头减废,所以我们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提出,我们今年会与民共议,大家详细讨论细节,尽快向立法会提出具体建议立法通过废物征费。外国来说,垃圾征费一般可以减废两至三成,所以是一个重要的减废政策。香港过去都有透过胶袋征费各方面做到文化转移,我们希望在这方面加大力度。在三色回收桶方面,过去成效不算太差,可以有改善的空间。整体来说,刚才亦提到,我们的回收率有48%,我们希望由现时到二○一五年可以提升到55%。

  源头减废方面,刚才提到,厨余是香港其中一个大问题,所以我们率先在去年底成立惜食香港运动(Food Wise Hong Kong Campaign),希望大家由心出发减少厨余的废物。整体来说有源头减废的重点,同时如食物仍然可以食用,可以做到食物捐赠(food donation),之后才(用作)堆肥或转废为能。我们的(惜食香港)委员会很积极工作,希望今年初可以做到一些大型宣传和实际行动。这个委员会虽然是新增,但以行动为本,希望透过与不同业界合作做到减废的目标,期望在两、三年内在厨余方面减废最少一成。

  同时,我们极力支援回收业,除了在环保园、公众装御区,我们将会建议预留一些泊位给回收业界,因为某些物料,如纸方面主要依靠出口,所以有一些重要的设施可以帮助回收业界是重要的政策。另外,我们稍后会提出玻璃樽回收,都能够提供本地就业机会,将废玻璃做到建筑材料,例如环保地砖,是给予整体回收业的支持。

  全世界都有资源循环的蓝图,几乎都是第一要源头减废、重用、循环再造,最后的末端处理,包括转废为能、堆填,我们都会在蓝图详细交代不同数字及如何选择适合香港的状况。

绿色建筑

  第三方面是低碳生活。刚才说到,我们除了在能源政策方面、两电方面有一些政策外,在demand side即求方面是一个重点。香港的九成用电是与建筑物相关,六成碳排放与建筑物相关,所以绿色建筑是很多先进城市的新思维,如何能做到更大的进步。过去不同的政府部门在这方面作出不同努力,今次《施政报告》的重点是希望整合全政府在这方面的工作,能够做到突破,改善公共建筑,以至私人建筑两方面的能源提升,不单是针对现有建筑,未来有很多发展机遇,如何能结合发展机遇,同时间能做到环保和低碳的未来,这正正是督导委员会的重点。过去有很多工作在进行中,如节能约章、绿色认证和不同能源的法例。透过绿色建筑物,可以支持整体的低碳生活,推动全民节能。

  另外,我们会推动碳审计。我们会在今年年中建立全新的上市公司碳足迹资料库,鼓励这些资料的披露、分享经验,针对大企业,希望他们能在低碳节能方面先行,因他们用电方面属大户,很多城市都是以大户先行做政策。

自然保育

  第四,自然保育方面,香港根据中国大陆参加国际公约,要制订生物多样性策略和行动计划,今年、明年要做各方面的公众参与和研究,制定策略,到二○一五年要开始实行这策略。大家很关注是现在制订这行动策略,同时香港正面对发展压力,如何使两者能够平衡?我们非常关注这方面,同时希望两方面都能够兼顾。长远来说,我们对陆上、海上或海岸的生物都有一个更加好的保护。

绿色社区

  刚才提及四方面,我们明白要推动环保政策以达致事半功倍,一定要建立绿色的文化、绿色的社区,所以今次《施政报告》有一个重点就是投放五十亿在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内,以支援各方面的环保新政。过去亦有很多不同的做法,支持绿色企业、低碳环保生活、支持不同屋恏就地回收厨余或一些自然保育,例如荞原等的保育,都是非常成功。看看这些数字,过去在这方面的投放一直攀升,涉及不少资源,这些对建构绿色文化非常好。所以今次加大力度,能够有一个长远及平衡的做法,令到我们有长远的承担,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基金支持我们在环保的投放。除了投放之外,可以让不同机构参与推动不同教育或社区行动之外,我们同时认为环保行动需要渗入不同的社区,让社区和这些环保活动更加接近,今次的新做法就是建设一系列的社区环保站,接近不同人的居住环境,更加将环保文化与大众结合,我们建议第一期在香港五个不同区域,希望做到一个环保的亮点。

  最后总结,除了不同的政策之外,我们希望建构香港成为一个更绿色的社区。整体来说,是一个健康、环保和宜居的城市。多谢主席。



2013年1月28日(星期一)
香港时间20时28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