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其实在报告中有提到短中期的措施去增加房屋供应,是可以增加到128 700个,其实这个有没有具体时间表,何时可以推出市场?面对市民很多很急切的房屋需求,其实有什么即时措施可以帮到他们?另外就是想问标准工时和15年免费教育也有设一些小组去讨论,其实这里有没有一些时间表是何时真的可以落实?何时可以推出一些实质的政策?
行政长官:所有我们想去做的事,我们都会不失时机,尽快去做。但是所有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亦不想挂一漏万,还有我们应该听取各个方面的意见,考虑到我们作任何的政策制定的时候,可能会引起的社会或者是经济,以至财政影响。因此,答你的问题就是我们有没有一个时间表,各个这些委员会开动后,他们会制定他们的工作时间表。我希望他们能够尽快,在不影响工作质量的情况下,尽快向我提意见和提报告。
你提到的120 000个住宅单位,我在这里要说明一下,这是根据我们现有的,或者已有的地积比率计算出来的那个单位数。我在政纲方面都交代了,在土地发展这个问题上,我会要求适度地提升发展密度。在提升发展密度,即是地积比例之后,这120 000个单位的数,可能不只120 000个单位。
那个时间的问题,说法也是一样,我们不失时机去做。大家可以看到在过去那半年时间里面,在过去那半年时间里面,我们与土地房屋有关的部门,他们的协调和合作是做得非常好的。因为如此,所以我们在半年时间里面,能够推出一些重大的,与土地房屋有关的政策,无论是白表买未补地价的居屋也好、「绿悠雅苑」也好、「港人港地」也好、SSD(特别印花税)也好、BSD(买家印花税)也好,说明所有土地房屋的部门,他们的协作是十分好的。所以我下去有信心,这七个发展计划里面,我们能够生产120 000,或者多过120 000个单位,我是有信心能够可以早日做到的。
记者:想再问关於房屋方面的问题。之前有一些意见估计「长策会」的报告在今年年中提出之前,估计今次《施政报告》不一定会具体地提及增加公营房屋供应的数量,但是又提了,为何这么急?是不是想趁《施政报告》,都感觉到一些危机,想尽快挽回一些民望?另一个问题就想问关於15年免费教育,好像有点雷声大,雨点小,已经谈了很久,大家都以为《施政报告》一定会做,吴局长出来都说了一些东西,为什么到现在突然间有少少「褪」,又打算暂时不做,再看清楚,为什么?
行政长官:15年免费教育没有说过暂时不做,我读清楚,在优化幼稚园教育那里我的说法是这样的:「教育局(正)成立专责委员会,研究免费幼稚园教育的可行性,并提出具体建议,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接受优质的幼稚园教育。」为什么要研究呢?因为现在幼稚园教育体系里面,不同的幼稚园,它的开支,包括譬如说它的场地租金、师资,因此老师的薪酬是十分不同的,它的收费亦十分不同的。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可以提供免费的,或者15年免费教育?这是我们去做研究的。
你刚才提的问题,关於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的问题,为什么不等他们开完会后,然后才说我们的房屋供应量。这个问题和刚才有些问题似乎又不完全一样。有些事情我们确实认为我们需要做和有把握去做,方向是正确的,譬如增加供应量,这个我们先做。而「长策」会研究香港的房屋需要,日后的需求,不同的形态,我们公营和私营房屋等等各方面的事情,他们会继续去做。但是生产土地和生产房屋的时间是需要长的,因此我们希望能够不失时机,有些事该做就先做。
记者∶我想问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说这次的《施政报告》中,没有提到有关跟新移民有关的政策。刚刚你也说到,这次《施政报告》是优先照顾香港人的需要,那么是否代表特区政府在未来5年就会放弃新来港人士这方面的政策照顾?如果不是的话,有哪些计划或者方向,怎样平衡吸引外来的人才和平衡香港人的需求?另外第二个问题就是说,这个住房问题,就是说SSD和BSD公布之后,这个措施你是否觉得会忽略了新来港人士的置业需要?
行政长官∶我在这份《施政报告》里面好几处地方都提出,凡是香港人,不分原居地,不分族裔,来了香港就是香港人。香港政府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政府,所有这些群族,都是香港特区政府的服务对象。在一些容易出现短缺的环节上,尤其是房屋,因为在房屋短缺的时候,我们不能靠入口来缓解短缺的情况,我们必须优先照顾香港人的需要。这个不仅是特区政府的一个施政原则,我注意到好像在房子这个问题上,内地有不少城市的政府也是本这个原则来做。
就新移民来了香港之后,不仅他取得一般的特区政府提供的服务,我们会一视同仁以外,我们还会额外地透过政府部门也好,透过我们一些协作单位,外面很多私人机构也好,在他们融入香港社会这个过程当中,向他们提供大力的支援。
记者:想问一条关於产业的问题。因为你在《施政报告》中提到你要把我们香港的产业做多做阔,但其实看你提到的产业,除了航运外,其他全部都只是「旧酒新瓶」,是曾先生(前任行政长官曾荫权)之前已经在做的内容。其实在你的蓝图中是否除了航运业外,我们香港没有其他新的产业可以再发展?还有在你的政纲中有提到一项很实质去资助产业的措施,就是用一些土地来帮助一些产业发展,但在你的《施政报告》内亦没有出现,其实你之后有什么实际的举措是可以令我们香港的产业真的做多做阔?
行政长官:几点,首先就是政府的态度问题。我认为与其讲「积极不干预」,与其讲「大市场、小政府」,与其低估政府的作用和角色,政府应该适度有为。我在政纲里面亦提出制定产业政策是一个,提供支援是一个,我们做好我们G2G的角色是另一个,所以一个很大的分别就是态度上的分别。
第二个,就是我们有些什么产业可以做。我在《施政报告》中提出了科技,我提出了文化艺术产业,我亦提出在金融业这个产业里面,我们可以做多很多其他的门类。香港是国家和国际的金融中心,但如果我们细分一下我们今天的金融产业里面提供的服务门类,我们不难发现门类的数目和种类是少於、低於英国的伦敦、美国的纽约的。我觉得我们在这方面需要发展、需要补充,譬如说我们的债券市场我们可以发展,与航运有关的一些金融事业,它既属於航运亦属於金融,我们可以发展。发展之后,我们不单可以在现有的门类的服务方面可以做多,我们还可以在新的门类方面做阔,这个是我们下去发展的产业方向。我相信香港固有的优势产业仍然有它的优势,我们要做的就是做阔,而我们有一些新的产业,包括在《施政报告》里面提出的检测验证,我提出的文化艺术产业,我提出的科技产业,这些都是我们新的优势产业,政府一样去支援他们,使得他们可以用好他们的发展优势,好好地发展。
记者:有没有实质的……
行政长官:我在报告中提出了大方向,亦有一部分的政策。至於实质举措,经济发展委员会下面所设的四个工作小组,明日我们会公布名单,他们会尽快开会。业界在过去一段时间已经向我提出一些初步的意见,所以在他们酝酿这些产业政策、政府制定产业政策这个问题上,我们不会是从零开始的,因此希望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我们会有结论。
记者:想问少少问题,刚才有人提到房屋问题,大家都知道觅地和造地是需要时间的,但在你上任到现在,楼价,私人楼价已升了一成。其实你现在的措施全部都是长远的,可否告诉大家,有没有一个指标?怎样去厘定你的房屋政策是否一个能够成功做到你所要求的东西呢?有没有例如楼价指标去到几多,见到目标去到几多呢?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我刚才见你讲房屋问题时,你拍心口,好似向市民保证你会做好房屋问题,你可不可以再拍一次心口告诉市民知道,5年之内,如果政府做不到你在政纲内所提的建屋目标和数量,你是不会连任呢?即是不会要求连任呢?
行政长官:我可以拍心口,告诉大家知,房屋政策是特区政府重中之重的工作。我们本协助基层上楼、协助中产置业这个理念,在公营和私营房屋两个方面,凡是属於政府职能的,政府会大力推动去做,我刚才已经举了一部分例子给大家看。如果我和我的政府不是一个这个理念,不是下了一个决心,不是投放了这样多精力的话,过去那6个月,大家看不到我们在公屋市场、居屋市场、绿悠雅苑和私人房屋市场已经做到的一些成效。下去,未来5年,这75 000个公屋单位,我和我政府各个部门的同事,会竭尽所能,尽快将这75 000个单位,在不影响建屋质量的情况下,将它完成,将它供应给大家。我们17 000个新居屋单位,我们会尽快施工,而且较早地将楼花拿出来供应。
刚才你提到生产土地是需要时间,这个讲法如果对长远的土地供应来讲是正确的,譬如我们要填海,这个是正确的;譬如新界东北,这个是正确的。但是我们是有短期的办法,这个在《施政报告》内亦交代了,举了例子,包括在薄扶林和半山区,我们基本上是禁制建新楼,禁止政府卖地,那个已经有40年历史了,一个这样的政策,我们现在要检讨。我们将GIC和其他政府土地,通过城规的程序,我们大概一年的时间,我们可以拿出来建楼,大概4、5年的时间就可以入伙,这些工作我们会做。
我们知道在做中期和长期工作的同时,我们做短期增加房屋供应,包括短期增加楼花应市那个重要性,所以我拍心口应承大家,特区政府的工作当中,每一瓣都很重要,但重中之重是房屋和土地供应。过去6个月,过去6个月,我在政府里面的工作,几乎每一日都是与土地和楼房有关的,而且我们与土地楼房各个有关的司、局和署,我们统一了对问题的认识,而且我们统一了工作的方向,这个包括规划署、地政(总)署、环境(保护)署、运输署、屋宇署和房屋署这六个署。我们统一了认识,统一了我们的工作优次,就是做什么呢,就是尽快和尽量增加土地,不单止是住屋用地,还包括非住屋用地,譬如商业用地的供应和供应量。
记者:想了解究竟在与内地经贸发展当中,我们看到你《施政报告》大概有十多条有关的这些条文,当中其实都说了很多有关叫做全面落实CEPA等等的措施。其实有关的这些措施可能之前在曾(荫权)特首的《施政报告》,其实他都有提到的。这些措施其实可否说是有点「旧瓶新酒」的感觉?
另外,如果是对於一些可能现时在大陆做生意有困难的港商,有没有一些快捷的措施,可以解到他燃眉之急?
行政长官:一个就是CEPA联合工作小组,这个在政纲里面提出的。我们很高兴能够得到中央的支持,因此,特区政府与国家商务部已经达成共识,完善现行落实CEPA措施的机制。这对香港的工商金融专业界四个界别,想用好CEPA内的条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一个举措来的。过去,香港的工商金融专业界,它看到CEPA内有某个条文,它认为可以应用,有点好像我们收到人开给我们一张支票,我们拿CEPA到某个省市,譬如想开一个分行,或成立一个企业,当地说:「我们不知道CEPA这个条文应该如何应用,请你与中央,因为是中央与香港签的,请你与中央再了解清楚。」到中央时,中央说:「这个条文写法完全没有问题,你的理解没有问题,请你再下去有关的省市再与它说一遍。」往往两头跑。如果用刚才说过的收到支票的例子,就是拿支票到银行,银行叫你去找开票的人,开票的人说我户口有钱,这张支票的写法没有问题,签名式样也没问题,请你再去银行一次,两头跑。
所以我在政纲提出设立一个机制,一方由商务部牵头,一方由香港的工业贸易署带领,就是为了解决这些个案。这个是十分十分重要的一个举措。再加上我们要提升香港驻内地的办事处的职能,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在当地和他们所负责的省、市、区,了解香港人在当地就业经营的需要,提供切实的援助。今日我们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应该说是未追上形势的发展。这个是第二个例子。
第三个例子,「先行先试」。在广东,令到香港的服务业可以准入,扩大我们服务业的市场。这个确实是很有用的,这个「先行先试」是成功的。
我上个月在北京述职,我向中央提出一个要求,就是将这个「先行先试」的范围由广东延伸至泛珠三角。泛珠三角有多大?有九个省、区,即是八个省加一个广西自治区,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一个经济腹地来的。我向中央提出这个提议,得到中央的正面回应和重视。因此我们会尽快与中央有关部委和省区开展工作。这些全部都是过去6个月的工作成果,我相信,我相信有志於在内地拓展事业、在内地经营或在内地就业的朋友来说,这些设施、这些政策,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为他们排除一些障碍,争取更加多的机遇。
记者:想问问你第174点,你说港铁(香港铁路有限公司)虽属上市公司,但并非一般私营企业。其实意思是不是将来港铁有机会不以上市公司的盈利为主做一个主导,是会以服务为主、以社会为主,甚至乎会考虑回购港铁呢?
行政长官:特区政府持有港铁百分之七十七的股票是一个事实。特区政府作为一个政府,港铁作为香港的一个主要的公共交通的营运者,这些亦都是事实。特区政府在未来,将来要做的一件事是就有关二零零七年签订的《营运协议》,与港铁展开五年一度那个票价调整机制的检讨也是一个事实,是我们的工作。下去我们首要做的工作是什么?就是我在《施政报告》里面说的,就是说我们要增加在票价调整机制的一个考虑因素,以包括港铁的服务表现和盈利情况,和市民负担能力。在这一个问题上,我们希望能够将港铁加价的时候的考虑因素与其他公共交通机构看齐。至於你问题里面再长远一些的事情,我们目前是没有任何的计划。
记者:其实在宣布《施政报告》之前,有不少政党都希望你在政改可以开一个头,而在最新发布的民调亦显示,市民其实都非常重你在政制上带出的idea,但你在《施政报告》,关於政制部分,只得两版不够,一如你的竞选政纲一样,非常之少,其实可否解释一下何谓适当的时候才立法?可否界定一下适当的时候是何时?以及你会用什么方向去做?还是一如外界所说,你要等中央的人士或中央的一些idea抛出来后,你才跟去做?
行政长官:在政改这问题上,我和特区政府没有倒退,我们仍然有决心去争取二零一七年行政长官的普选,我们会按照《基本法》的有关规定及人大常委会有关的决定去做,但这个是二零一七年的选举,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希望我和特区政府,以至香港社会能够集中精力,齐心去解决好我们社会里面存在的、需要解决的其他问题。我一定会预留足够的时间,在未来这5年预留足够时间,让香港社会、特区政府和我本人,能够充分地就二零一七年行政长官普选的问题及相关政改问题,进行充分的酝酿、谘询和讨论。
记者:你认为何时是适当的时候?
行政长官:我们一定会预留足够时间去做好这件事,不会因为时间仓卒做不好有关的谘询和立法工作。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一定要集中精力,不要分心,去解决一些眼前迫切的问题,包括有更大比例的市民认为我们现在面对的更大问题是房屋问题、贫穷问题等等。
记者:我想问问,看到你的《施政报告》是回避了一些重要的问题,包括你刚才说的政改,其实你是否采取一个拖延的手法呢?以及《23条》方面,其实中联办主任张晓明都已经开口,特区政府在适当时候要立法,在这方面其实你的《施政报告》都没有提及,这是否等於你这5年任期内都不做呢?
行政长官:我们在勾划未来5年的工作蓝图时,我们一定要知道缓急先后,二零一七年的行政长官普选,这是在我们的时间表上的。就这个问题,我们没有任何的倒退,亦不会回避。只不过,我们是有足够的时间在二零一七年前可以做好有关的酝酿、讨论、谘询和立法工作。所以,我们不需要在现在就马上去启动这件事,《23条》立法亦是这样。一九九零年颁布的《基本法》已经写下,但目前特区政府有更迫切需要集中精力去做的事,所以我们先做了这些事情。
记者:是否在你任内都不会做《23条》?会否在你任期内都不会做?
行政长官:我们现在集中精力做好我们要做的事,其他的事情我们可以在其他时间再讲。
记者:梁先生,你好!你第一份《施政报告》,采取的态度是「成熟一项推一项」,但是很多意见都觉得你的《施政报告》多数都是长远方向性的政策,即是具体的措施比较少一点。你为什么不想想留少许子弹给《施政报告》,不然便会很虚。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有些长远性的问题,譬如是全民退休保障、标准工时等等,你说会研究,但商界反对也很强烈,会不会研究了之后又不做呢?会不会「缩沙」呢?
行政长官:如果这份《施政报告》是为我自己想的,我大概应该将过去半年,已经推出来,而推出来的时候,社会反应比较好的一些举措储起,留待今日宣布。但是这份《施政报告》不是为我写的,这份《施政报告》内的所有政策,包括我们已经推行了的政策,为香港七百万人写的。如果我为我自己做的话,我大概应该收起长者生活津贴,待那40万有需要的老人家,再等多半年的时间,我今日宣布,然后过几天拿去立法会,待立法会通过,因此整件事顺延半年。又或者特别印花税、「港人港地」、白表申请居屋、「绿悠雅苑」转为出售等等,买家印花税这些呢,全部都留待今日宣布。过去的6个月时间,我们说为了筹备《施政报告》所以不做事,或者至少不宣布一些事情,今日的《施政报告》呢,相信大家会觉得亮点多一些。但是这份《施政报告》不是为我写的,这份《施政报告》是我和我的团队为香港社会写的。我不想那40万老人家等,我不想有需要买二手居屋的朋友等,我不想有兴趣买「绿悠雅苑」的朋友等,因此这6项我们准备好,我们这6个月,凡是准备好的政策,我们便推出来。我们现在还需要与民共议,听业界意见、听市民大众意见的事情,我们会在各个委员会去做。当这些委员会有了建议,我们认为又不应该等的时候,我也不会等。因为下一份《施政报告》都不是为我写的,我希望在未来大半年的时间内,扶贫委员会好、经济发展委员会好、人口政策督导委员会好、金融发展局好,它有好的主意,政府觉得应该做的,我们便出来,或者好像今天般开记者招待会,我们便宣布。
记者∶跟进就是退休保障、标准工时会不会因为商界反对,研究完之后便不了了之?
行政长官∶我过去制订政策或提出主张的时候,都是从香港的整体和长远利益来考虑的。我不会因为某个主张某个政策,在社会上某个界别、某个阶层反对而不去做。总之,标准工时也好,其他问题也好,我是会本全香港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去做。
(请同时参阅答问全文的英文部分。)
完
2013年1月16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20时4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