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署理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在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简报会后会见记者谈话全文
******************************

  以下为署理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邱诚武今日(一月五日)在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简报会后,会见传媒的谈话内容:

记者:今日据讲提供了一些数据,会怎样影响未来长远的房屋需求,是否都考虑到双非婴儿会来香港居住的住屋需要?

署理运输及房屋局局长:今天早上,我们与长远房屋策略督导委员会的成员,作了一个非正式的简介,主要由政府的经济顾问、规划署署长、统计处处长和房屋署的同事,将香港现在经济的情况和人口的状况、未来增长的推算,作一个介绍,让他们有一个认识。其实他们很多都是认识的,不过我们希望能够把最新的数据和状况,向他们交待一下,让大家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方便他们日后进行讨论和对住屋需求方面,有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去估计和估算情况如何。所以今天整个作用就是这样。

记者:其实会上有没有哪些委员特别关注某些数字?都见到有些数字是显著特别不同的,与1998年时比较。

署理运输及房屋局局长:我相信,我们今天除了介绍这个状况之外,亦都是因为大家都对1998年的时候,对於我们住户的需求、长远的需求比较有兴趣,当年的模式、模型是怎样做的呢?我们都向大家介绍了。当然,亦都有很多委员都觉得,可能当年的模型未必能够充分的回应或反映实际的现实情况,他们也提了一些意见。当然这些意见对於他们日后如何去建造一个新的模式,去估计香港的长远房屋需求,是有相当帮助的。至於今日是主要交流了一些看法,你说哪些真的会成为日后推算模式的重要参考呢?这在正式的讨论中,他们会讨论到。

记者:在小组中或局方,会不会都觉得认为不是一块铁板过十年,一个规划,要有一个弹性,不是有一个建屋指标,十年一块铁板过。

署理运输及房屋局局长:今日没有怎样讨论到这个所谓十年。在之前,我相信大家都会对什么是长远房屋需求,其实有一个初步理解都觉得至少是说十年期,所以,我想我们说到长远,是用一个比较大约十年或者更长一些的单位,而不是说一个短期,本身一、两年或三年的一个状况。

记者:局方的想法是否都接受一个弹性的一个住屋需求的估计?例如每五年转一次,而不是十年同一个数字?

署理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在以前亦曾经讨论过会留一些弹性,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当然,最后来说,我相信这个要在日后,大家委员来说,真的是有结论,才能作准,之不过之前来说,都是一些大家交换的看法。

记者:从数字来看,想问一下,会不会都是说需要等公屋的人多一些?还是等私楼的人多一些?有没有这类数字可以推测到建屋量?无论是公屋或私楼?

署理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其实,今天在介绍模型中,即是说过往的模型中,是有公营房屋和私人市场方面当年的估算。问题是,大家都会明白,在公营房屋方面,政府的掌握是会比较好的,不论是供应,或是有多少人正排队轮候上公屋。至於私人的市场来说,亦都反映到问题就是说与经济的周期变化关系很大,这亦都是在过往的模型,有些委员指出不能对应现实的问题,因为在过去十年间,或者十多年间,香港经济周期的上落相当大,这个上落相当大会影响,尤其是在私人市场中的住屋需求。虽然如此,但如果你拉匀了一个长远的情况来看,亦都看到了香港本身的经济增长,趋势增长是比较稳定的。过往用了十年的一个趋势增长来说,我们大约一个平均经济增长是百分之四点五左右,这个增长,以一个趋势来说,撇除了上上落落的话,可不可能作为一个长远房屋需求的一些基础呢?今天是有这些问题带了出来。

记者:有委员建议,政府再做一些进一步调查,了解一下有多少双非婴,或者来香港读书和工作的内地人,有没有意愿在香港置业。

署理运输及房屋局局长:至於双非婴儿的问题,或者这样说,因为我们过往是总共有约十七万双非婴儿,在过往亦做过很多次的调查,去估计究竟他们当中会有多少个有意愿会来香港住,他们有计算过一个比例,这些比例日后亦会供各委员参考,究竟是在我们计算的房屋需求中有多少。大家都知道,这些双非婴儿已经是没有了、停止了,所以我们正在处理的是一些过往的数字,将来亦不会再出现新的数字。这是一个背景供大家参考的。所以,大家在日后考虑的时候,明白现在处理的是过往的数字。但是,都要提醒一句,当时是通过调查去问过其意愿的,实际上他们来不来香港,还可能会随着经济环境和其他的变化,可能有分别的。

(请同时夒阅谈话内容的英文部分)



2013年1月5日(星期六)
香港时间18时34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