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下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今日(七月十日)出席立法会财经事务委员会会议简报香港整体经济最新状况的开场发言:
主席:
首先,多谢您在上一届政府六月初的会议,就议员的提议,邀请我和我的金融经济团队出席今日的会议,向大家简报香港整体经济最新状况以及政府应对外围风险的策略和措施。
维持本港经济发展和金融体系稳定是上届亦都是今届政府最重要的工作。大家今日都见到,新一届政府的金融经济团队全部都是「旧面孔」,他们都具备专业知识、熟悉市场运作、对监管工作有丰富经验,并且过去一直合作无间,建立了良好的默契的一班好同事。我深信我和我的团队可以一如既往,共同努力,在现在外围经济相当波动的时间,继续维护香港金融体系的稳定。
目前,全球经济最大的隐忧是欧债危机。自五月初起欧债危机再度升温,继续拖累全球经济的发展。上月尾的欧盟峰会就解决欧债问题取得了一些进展。欧元区领袖同意,在欧元区成立单一银行业监管机制后,欧洲救助基金可以直接注资到成员国银行,而向西班牙提供的一千亿欧元援助资金将不会享有优先债权人地位。与会领袖亦同意,以更灵活的方式运用救助基金直接购买成员国的国债。上星期欧洲中央银行更决定减息四分之一厘,而英伦银行亦宣布将量化宽松的额度加大五百亿英镑以刺激经济增长。但是,今次欧盟峰会并没有为欧洲救助基金增加额外的资金来源,而且措施很多细节尚未清晰,因此市场对这次会议的成果存有一定的疑问。
另一方面,希腊在国会重选后仍要面对重重困难,市场对希腊最终或许须要脱离欧元区的忧虑,依然挥之不去;加上市场一直担忧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情况会恶化,而西班牙国债的高孳息率水平更清晰地反映市场的不安。我相信欧债危机会继续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之内,困扰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
现时欧元区内不少成员国已经陷入衰退,美国经济的复苏势头最近亦有转弱的迹象,而公共财政在二○一三年更有可能急速收紧,加上中国内地经济及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增长动力亦进一步放缓,香港作为一个细小而外向型的经济体,将无可避免受到牵连。
本港货物出口在四、五月份依然疲弱,只有轻微的按年升幅。本港中小企的出口订单近期再度下跌,对业务前景的观感亦转趋负面。
随外围环境转差,本港资本货物留用进口货量在四、五月合计出现按年下跌,反映私营企业的机器和设备购置需求减弱。幸好,内部经济的其他环节大致保持坚挺,应该可以为整体经济表现提供一定的缓冲。零售销量在四、五月合计按年升百分之六点七,显示本港消费市道虽然略有放缓,但仍尚算稳定。访港旅客人数在四、五月维持双位数字升幅,旅游服务输出仍然表现突出。
本地劳工市场情况到目前为止仍然不错。最新失业率维持在百分之三点二的低水平,而就业不足率亦只有百分之一点四,继续处於全民就业的状态。稳健的劳工市场可以在短期内继续为本地消费市道带来一定的支持。基建工程全速开展,更可以为内部需求注入动力。同时,今年的《财政预算案》中推出了多项提振经济的措施,亦有助抗衡本港经济面对的下行风险。
不过,由於外围环境相当严峻,并有随时急转直下的风险,我们不能够排除本地就业情况在未来一段时间有转差的可能,政府会密切注视相关形势的发展。
我认为香港经济在今年余下时间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於欧债危机的演变。如果希腊决定退出欧元区,或者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情况恶化,而欧盟区的成员国仍然未能达成任何共识,这将会对整个欧洲、以至环球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造成重大的冲击。此外,美国经济的复苏基调仍然不稳,亦大大增加了全球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
不过,亚洲的经济虽然亦有放缓迹象,但是相对上仍然比较稳健,政策回旋空间亦比较大。随内地采取「稳增长 」的政策,在近月适度放宽银根,包括上星期四宣布进一步减息,内地经济可望在下半年重拾动力,为亚洲区、以至全球经济提供重要的稳定力量。
假如全球经济不再受到新的重大冲击,我预料香港的出口可以在下半年稍为好转,本港经济在今年应该可以达到我在二月预测的百分之一至三的实质增长率。
不过,现时外围局势非常不明朗,我不能完全排除在稍后时间会有需要作出调整。在下个月公布本港第二季经济增长数据时,我会一并提供最新的经济增长预测。无论如何,政府会密切注视环球经济形势发展。
物价方面,本地通胀现正逐步缓和。今年以来消费物价指数中不少主要组成项目的按年升幅均已收窄,反映本地物价压力普遍得到纾缓。综合消费物价通胀率由二○一二年第一季的百分之五点二回落至四月的百分之四点七,五月更进一步回落至百分之四点三,而基本消费物价通胀也同样从今年第一季的百分之五点九回落至四月的百分之五点六,在五月再降至百分之五点一。
现时我们预测今年全年的整体和基本消费物价通胀率分别为百分之三点五和百分之四。不过,国际食品和商品价格近日都是颇为波动,加上目前环球资金泛滥,因此我们会保持高度警觉,留意通胀的上行风险。
在低息环境、流动资金充裕的推动下,楼市在二月开始出现反弹。不过,受欧债危机恶化和环球股市出现调整的影响,楼市气氛在过去两个月显著转淡,楼价升幅放缓,交投减少。五月的整体楼价按月升幅少於百分之一,而六月送交土地注册处登记的住宅物业买卖合约则按月下跌百分之三十至五千八百九十宗。市场资讯显示,在交投进一步减少下,六月的楼价缺乏明显方向,个别屋苑的成交价亦表现参差。
楼市近期表现与早前亢奋的情况,有强烈的对比。受到疲弱外围经济和超低利率两股不同方向的力量影响,楼市未来走势难以预测。不过,只要一日低利率的环境未有根本性的改变,楼市泡沫的风险依然存在,情况是不容忽视的。
为了确保楼市健康平稳发展,政府自二○一○年年初起循四个方向推出一系列的措施,即是(一)增加土地供应、(二)遏抑物业投机活动、(三)防止按揭信贷过度增长和(四)提高物业市场透明度。这些措施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具体情况我已经在六月初的财经事务委员会会议上作出简报。我今天不会重复这方面的资料,但我可以承诺,政府会时刻保持警惕,密切留意市况。如有需要,政府会毫不犹豫地推出进一步的措施,确保楼市健康平稳发展。
我亦想再次向市民呼吁,置业是市民一生中最重要的长远投资,在作出置业决定前,大家必须审慎分析,要量力而为,小心各种潜在的风险。
主席,香港过去经历过多次严峻的挑战,但全赖香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灵活多变的特质,群策群力,加上本港经济的基调良好,以及适时推出应对措施,每次都能够转危为机,我有信心今次也不会例外。
无疑,欧债危机并非一时三刻可以解决的问题,在可见的将来,欧洲的问题将会继续为全球经济带来不稳定的因素。我们会一如过往保持高度危机意识,密切留意环球事态发展,并会因应环球经济的变化,迅速作出应对。
在维护香港的金融和货币稳定方面,我们必须全力保持香港金融体系的全面稳定。我们与监管机构一直通力合作,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和措施,在不断增强香港金融体系的抗御能力的同时,亦致力提升香港的竞争力,为当前以及未来可能遇到的挑战作好准备。
有鉴於欧债问题和其他外围的不稳定因素,政府当局和各监管机构一直就提升监管和风险管理措施以及加监察市场方面保持密切联系。各监管机构各自实施不同的措施以控制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并不时进行压力测试,以确保市场在市况极其波动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正常运作。在监察市场方面,我们亦已推出一系列措施,包括今年六月十八日实施新的「淡仓申报制度 」,以便有关当局可以收集更多市场资讯。
此外,我们会同时跟进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致力让香港的制度和国际标准看齐。在刚於五月在香港举行的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全体会议上,我们向G20成员汇报香港在主要的金融改革领域上所取得的进展,包括落实《巴塞尔协议三》、场外衍生工具市场改革、加强对有问题银行的处置机制和监管影子银行等。这些措施对防范下次金融危机十分重要。政府亦会继续跟各监管机构联手推出措施,加强对投资者的保障。
根据我们的观察,现时香港的金融市场在环球市场波动下,仍然是有序运作。但是我们不会松懈,并会继续不时检视现有制度,以达致保持市场稳定、加强投资者保障的政策目标。我亦会继续透过现有的沟通渠道,跟监管机构通报信息,同心合力,及时应对市场风险。
接下来,我会邀请政府经济顾问向大家简介香港经济最新表现和展望,然后,我会邀请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介绍政府在应对外围风险上升的情况下,确保本港金融体系稳健的措施。跟,我会邀请监管机构的同事,包括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总裁、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的署理行政总裁,保险业监理专员和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管理局的行政总监,向大家报告他们应对欧债危机所做的准备工作。稍后我和我的同事会乐意解答各位议员的问题。
多谢主席。
完
2012年7月10日(星期二)
香港时间15时2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