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十五题:优化土地供应策略
***************

  以下为今日(六月六日)立法会会议上汤家骅议员的提问和发展局局长林郑月娥的书面答覆:

问题:

  政府表示因应未来人口增加而需作出建立土地储备的政策,以满足住屋及生活需求,所以推出在维港以外填海的构思。然而,其中改动海岸线的建议,令将军澳及马鞍山的居民极度不满,要求将该等地区剔出填海计划。另外亦有受乡郊发展计划影响的乡民,反对推行该等计划的机构收购他们的居所及土地,影响他们多年来的生活方式。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完成了在维港以外填海的土地供应策略的第一阶段谘询后,政府将如何回应市民对填海计划的不满;政府会否把填海计划搁置;如否,原因为何;

(二)鉴于政府推出优化土地供应策略并确立收购新界农地作为土地储备的途径之一,但有人因希望农地被收购或改作其他用途而破坏农地的生态及农民生计(例如建货柜场及非法将废料填倒河道),在新界东北新发展区及元朗牛潭尾村便有很多这些投诉个案,局方在收回这些乡郊土地时,有没有接到「先破坏、后荒废」的投诉个案;如有,过去5年的数字及投诉内容为何;如否,有否考虑设立专责投诉小组去处理以不正当手法收地的个案;及

(三)鉴于局方指出,香港于2039年最少要额外增加4 500公顷的土地,以应付人口的需求,因此会透过优化土地供应策略(包括收地、填海、重建、更改土地用途、重用前石矿场和发展岩洞等措施)增加土地供应,当这「六管齐下」的方式均不可行时,政府有否其他方法增加土地供应;如有,计划的内容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答覆 :

主席:

  政府致力开拓土地资源,多管齐下,为香港建立土地储备,以满足房屋、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我们需要采用一个灵活具弹性的供应模式组合,以提供足够的可用土地,满足我们长期的需要。2011-12年度《施政报告》提出六项措施,包括释放工业用地、在维港以外适度填海、发展岩洞安置合适的现有公共设施以释放土地作房屋发展、检讨没有植被、荒废或已平整「绿化地带」、检讨「政府、机构或社区」用途土地和释放北区/元朗主要用作工业用途、临时仓库或荒废的农地作房屋发展。

  其中,政府于去年十一月展开「优化土地供应策略」第一阶段公众参与活动,就维港以外进行适度填海和发展岩洞进行研究谘询。土木工程拓展署在今年一月公布二十五个可供考虑的填海地点,旨在利便公众更实质地讨论选址的准则,而非试图确立填海选址。事实上,直至目前为止,政府尚未决定在维港以外填海与否,以及填海时的选址准则,而可考虑的填海类别及地点亦可因应公众意见作出增减。

  就问题的三个部分,我的回覆如下:

(一)第一阶段公众参活动于本年三月结束。我们从不同途径收到1万多份问卷及电话调查的意见及4万多份书面意见,当中包括大量有关二十五个可考虑填海地点的意见。我们现正整理及分析所收集的意见,从而疏理出可供填海的地点并就此进行更深入的技术研究。我们了解市民对个别的填海地点有强烈的意见,在往后的技术研究及选址工作时,会注重对社区的影响这一项选址准则,并充分考虑市民的意见。我们计划在本年下半年公布第一阶段公众参与的意见调查报告,并同时提出数个可进一步考虑的填海及岩洞发展的选址,以展开第二阶段公众谘询。

(二)当局一直关注新界土地的使用情况,除了已开拓的各新市镇和正进行大型规划的新发展区外,我们正不断努力寻求其他可发展的土地,当中包括把荒废或未被充分利用的乡郊土地研究作住宅发展。然而,当局并没有以收购农地作为增加土地储备的途径之一,亦无因收购乡郊土地而可能引致的所谓「先破坏、后荒废」投诉个案之资料。

(三)正如上文所述,我们正努力不懈地推行多项措施开拓土地资源,此外规划署亦进行多个土地用途研究和检讨,涉及约2 500多公顷土地,有助于短、中和长期增加土地供应。其中,我们在某些范畴已取得一定成绩和进展。

  短期方面,我们已完成工业用地、「政府、机构或社区」用途土地及首阶段的「绿化地带」的检讨。至于中长期方面,较大型的规划及工程研究如新界东北及洪水桥新发展区、东涌新市镇余下发展等正在进行中,而安达臣道石矿场及前茶果岭高岭土矿场的规划及工程研究工作已开展,并会于稍后进行社区参与及谘询。

  我们会全力以赴,以期尽快完成有关工作,从而释放所涉及地区的土地作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亦会积极考虑其他可行的建议去增加土地供应,例如继续与港铁公司探讨铁路沿线可供进一步发展的用地。



2012年6月6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2时00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