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十题:天水围区公立基层医疗服务
******************

  以下为今日(十一月二十三日)在立法会会议上李国麟议员的提问和食物及徖生局局长周一岳的书面答覆:

问题:

  现时新界西人口约有200万,区内天水围的发展尤其迅速,天水围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计划中的天水围医院仍有相当长的时间方能落成。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现时新界西各区的人口数目分别为何,以及是否知悉过去三年,每年新界西各公立门诊诊所的服务人次,当中天水围北普通科门诊诊所及天水围健康中心的服务人次分别为何;当局有否评估该两所诊所的服务是否足以应付区内居民的需要;

(二)鉴於天水围医院尚未落成,而天水围的公立门诊服务一般只维持至晚上十时,是否知悉医院管理局会否考虑在天水围增设二十四小时公立门诊诊所服务,以切合居民的需要;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及

(三)根据当局的最新估计,天水围医院落成后是否已足够应付区内居民的需要;有否计划在该区提供其他医疗服务,以应付需求?

答覆:

主席:

(一)规划署资料显示,现时医院管理局(医管局)新界西医院联网覆盖的人口约为106万,其中元朗区约有56万,屯门区则接近50万。医管局在联网内设有包括屯门医院和博爱医院在内的四间公营医院、八间普通科门诊、四间家庭医学专科门诊,以及四间专科门诊诊所。有关服务在过去三年所录得的就诊人次表列於附表。

  公立普通科门诊服务以低收入及弱势社群,包括长期病患、贫困老弱或残疾长者,以及低收入家庭等,为主要服务对象。现时天水围的公立普通科门诊服务主要由位於天瑞路的天水围健康中心提供。医管局自二○○六年起在天华恏博爱医院中医诊所,设立只有一间临时诊症室的天水围北普通科门诊诊所,作为过渡性措施应付区内服务需要。两间诊所在过去三个财政年度每年合共提供约165 000人次的普通科门诊诊症服务。

  为进一步加强天水围区的公立基层医疗服务,医管局自二○○八年六月起推出「天水围基层医疗合作试验计划」,由区内私家医生为需要在天水围普通科门诊诊所跟进特定慢性疾病而病情稳定的长期病患者提供门诊服务。计划推出至今,已扩展至整个天水围区,有十名区内执业私家医生及超过1 600名病人参加计划。

  根据医管局的数字,公营普通科门诊优先服务的对象,包括长者、综援受助人士和获豁免公营医疗收费人士等,透过电话预约系统成功获发筹往上述两间诊所求诊的比率接近九成。除公营普通科门诊外,天水围有大约30多名私家医生执业,为区内市民提供便捷的门诊服务。

(二)医管局普通科门诊照顾的病人,主要为病情稳定的长期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压病人等),以及症状相对较轻的偶发疾病病人(如感冒、伤风、发烧、肠胃炎)。长期病患者会获预先编配下次覆诊时间,无须另行预约。医管局亦透过一系列加强慢性疾病治理的计划加强对长期病患者的支援。偶发疾病病人,可透过医管局电话预约系统,预约未来二十四小时的诊症时段。

  由於急症需要医院分科服务及其他配套的支援,确实有严重紧急需要的急症病人应到医院急症室求诊,以作分流及视乎需要由医院提供适切的治疗和支援。普通科门诊并非为提供紧急服务而设,基於有效运用普通科门诊资源的考虑,加设深夜或通宵时段门诊服务,并非符合成本效益的做法。当局现阶段并无计划开设深夜或通宵时段的公营普通科门诊服务。

(三)医管局以医院联网为基础提供服务。医管局各联网根据区内的人口结构、居民使用服务的模式,以及联网内各医院的服务范畴等因素,为当区居民规划及提供适切的服务。联网内各间医院各有服务角色,互相配合及作出支援。

  因应新界西医院联网内包括天水围区人口增长所带来的服务需求,当局正筹划兴建天水围医院作为一所社区医院。医院预计於二○一六年落成,为新界西联网额外供应260张病床,提供急症科、复康、疗养及护理等住院服务。天水围医院落成启用后,会配合新界西联网内的博爱医院及屯门医院,为区内居民提供适切的医院服务。

  在基层医疗方面,全港第一间根据基层医疗发展策略及服务模式设计,位於天水围天业路的社区健康中心将於二○一二年上半年启用,提供综合和全面的基层医疗服务。届时,天水围北普通科门诊诊所亦会迁往天水围社区健康中心。预计新的天水围社区健康中心联同现有的天水围健康中心每年将为区内提供合共超过20万人次的普通科门诊服务,并会配合区内需要提供护士及专职医疗护理,以及其他基层医疗支援服务。



2011年11月23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5时26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