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下为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郑汝桦今日(十月二十七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施政报告》致谢议案辩论的致辞全文:
主席:
我很感谢各位议员就《施政报告》内有关运输和房屋的政策发表意见。我会就几个课题作综合回应。
运输政策
----
- 运输基建
有几位议员关心十大基建的进度,在这方面都有一些新闻。在港珠澳大桥香港工程方面,上诉法庭已一致裁定环境保护署署长上诉得直,并确定环境许可证的有效性。我们刚刚在昨天已取得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对拨款申请的支持,会从速在下个月向立法会工务小组委员会及财务委员会申请拨款,期望在今年年底前可以动工,让大桥可如期於二零一六年通车。我希望各位议员支持有关的拨款申请。
- 机场发展
有几位议员──林健锋议员、刘健仪议员、何俊仁议员和叶刘淑仪议员──都关心我们的机场发展。就这方面,机管局已经於九月初完成《香港国际机场2030规划大纲》的公众谘询,正在整理收到的意见,并会於今年年底前就未来路向,向政府提出建议。届时,我们会仔细考虑有关建议,以确定下一步工作,主要包括融资安排、工程详细设计,以及法定环境影响评估工作。至於议员提出我们要严控成本,这当然是我们的工作目标之一。
- 物流发展
议员亦关注物流方面的发展,特别是用地方面。我们已经推出一系列的长期及短期物流用地,以配合业界的需要。我们也正积极与相关部门物色适合用地,包括屯门区。我们会继续与物流发展局及业界保持紧密合作及沟通。
至於刘健仪议员所说的香港港口吞吐量排名,以我们现时的成本结构来说,已经不是单单追求吞吐量的数目。我想刘健仪是很清楚明白的,因为我与她是伙伴,一起到香港以外的地方宣传及推广我们的高增值航运服务,并取得一定成果,这亦是我们作为新一代航运中心的发展目标。
房屋政策
----
- 公屋供应
在房屋方面,让我先回应公屋供应方面的问题。行政长官在《施政报告》中重申了我们的长期承诺,维持一般轮候册申请者平均轮候时间约三年的目标,为无法负担租住私人单位的低收入家庭及人士提供公屋。为了维持这个目标,我们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建成总共约75 000个公屋单位,即平均每年约15 000个单位。
有议员建议增建公屋,我要强调,每年15 000个新建单位并非硬指标,我们的目标是维持一般申请者平均轮候时间为大约三年。房委会每年延展及检讨以五年为期的公屋建设计划。如有需要,房委会会调整建屋量及增加供应,以维持上述平均三年的目标。
《施政报告》中提到,我们需要探讨在不影响环境质素的情况下,适当地增加公共屋的密度和地积比率。为确保有足够及稳定的公屋供应,我们会积极跟进有关工作。房屋署会与相关政府部门紧密协调,也会与区议会和地区人士磋商,力求地尽其用。这方面的工作,我希望得到各位议员在地区层面的支持。
在设施方面,刘秀成议员,我们的公屋在公共和休憩地方设有wi-fi,虽然并非每户都有,这亦非我们的责任,但在公共地方,已经有wifi服务。
有些议员提出对公屋轮候时间的关注,甚至质疑,这是不需要的。我希望强调,一贯用来计算平均轮候时间的机制是科学化和客观的。根据我们的仔细分析,由去年年中至今年年中获安置的16 800个一般申请人,五成於两年内获得首次编配,而七成於三年内获得首次编配,这些数字与今年年中平均轮候时间为2.2年相符。至於较长时间才获编配的情况,大部分选择比较热门的区域单位,有些则涉及个别家庭特殊情况。
我理解,轮候较长时间的个案中,有的因为有一段时间他们的收入超越了上限,也有因为资料上有所改动,引致申请被冻结,最终令轮候时间变得较长。至於仍在轮候册上的一般申请人,有11 200,即大约13%属於轮候时间为三年或以上但仍未获得编配机会。这些申请人当中,有半数已达调查阶段,如符合资格,他们很快会获得编配。所以整体来说,我们认为平均轮候时间约三年是可以做到的。
此外,有议员建议恢复租置计划。回收公屋单位是公屋供应的重要来源,如果把公屋单位售予租户,有关单位便不能再用来编配给轮候公屋的人士,这样会影响公屋单位的流转及供应。我们现阶段没有计划恢复租置计划。
- 新居屋计划
就新居屋计划,很多议员都发表了意见。有议员希望提供多些新居屋单位。首先,让我重申新居屋的定位,是当私人住宅物业市场因为供求问题,以及内外的宏观经济因素,令本地楼市出现失衡时,新居屋计划就可以提供缓冲,是一个「可进可退」的缓冲机制。
根据现阶段已经物色到的土地,由二零一六至一七年起四年,我们会以总共提供超过17 000个新居屋单位为规划目标,每年约为2 500至6 500个单位。而首个年度(即二零一六至一七年)可先提供2 500个单位,有关单位最快可於二零一四至一五年预售。将来土地供应增加,我们会以每年平均可以提供5 000个单位为规划指标,有关目标会就每年实际情况、新建和推出的单位数目,及视乎当时市场的需求情况而再确定。
至於新居屋计划的执行细节,涉及复杂的事宜,会由房委会进一步厘定。有议员建议放宽居屋第二市场购买限制,让居屋白表人士申请购买。有关意见必须小心研究,包括有关建议是否符合设立居屋第二市场的目的,即加强公屋居民的流动,同时收回公屋单位再作编配,另外亦须考虑能否令居屋单位的需求和供应有效地配合。
就新居屋的转售和补价安排方面,我也留意到有一些意见,包括对现有业主是否公平。《施政报告》内已经清楚说明并订下方向,就是新补价安排有助新居屋业主向上流动,但房委会在制定细节时,要考虑对现有居屋业主的公平性,也要考虑公众的接受程度。房委会一定会小心研究。
另外,有人担心新补价安排会鼓励炒楼。新居屋是在公屋及私人供应之外提供的额外供应,作为缓冲,这个增加供应的计划,绝对不是鼓励炒楼。而除了补价要求之外,新居屋还会有其他申请条件及转售限制,不能作炒卖。
- 优化置安心计划
优化置安心方面,我们细心研究过各位议员和社会各界人士在过往一年提供的许多有用的意见,决定引入两项优化措施,第一项是在「先租后买」的模式外,提供「可租可买」的选择,第二项是为楼价设定「封顶价」。
置安心是居屋计划之上的另一住屋选择,是另一项置业缓冲措施。第一个位於青衣青绿街的发展项目进展良好,将会提供约一千个实而不华的中小型单位。预计明年四月完成打桩工程,随即会展开上盖工程。有关单位可於明年(二零一二年)接受预租申请,并在二零一四年落成。
- 立法规管一手住宅物业销售
最后,进一步加强对一手住宅物业销售的规管,是运输及房屋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很感谢督导委员会在本月向我们提交了报告,包括立法建议。我们会全力以赴,期望在下个月以白纸条例草案形式进行公众谘询,以加快有关立法工作的进度,并会於二零一二年第一季把条例草案送交立法会审议,尽力在二零一二年完成立法。
结语
--
主席,运输及房屋都与民生息息相关,我会就以上课题继续与各位议员紧密合作。多谢主席,我恳请议员支持《施政报告》。
完
2011年10月27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5时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