缂佽妞掔紞瀣偋閿燂拷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财政司司长发表《香港家书》(只有中文)
*******************

  以下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今日(二月二十六日)在香港电台发表《香港家书》的全文∶

姑姐:

  刚刚在农历新年期间打长途电话向您拜过年,很高兴知道您身体健康。您告诉我当时纽约正下大雪,希望您不要太过辛劳亲自清理冰雪,保重身体。

  每年这个时候,我都写一封家书,分享财政预算案的一些想法,顺便向您解释一下香港最新的社会经济情况。

  在构思今年的财政预算案时,我从不同的谘询途径,掌握市民关心的问题。大家都很清晰地同我表达他们生活上的苦与乐。一方面,我很开心见到不少市民都受惠於经济复苏,收入增加,生活改善。但与此同时,物价趋升和楼市炽热,却加重了大家的生活压力,增添了大家的忧虑。

  农历年前,我到西环与一个家庭一起吃团年饭,见到户主卢先生一家人生活乐也融融,使我觉得现在的工作更有意义,但在通胀风潮下,他们持家亦不容易。卢生和卢太逐一告诉我,近期菜心几多钱一斤、牛肉贵了几多等等。吃完一餐饭,我感受到百物腾贵将侵蚀大家的生活质素。

  的确,通胀和资产泡沫风险是我们今年最重要的议题。因应通胀加剧,我推出了一系列的应对策略。长远而言,我们会透过提升生产力和增加食品进口来源等手段,来纾缓整体通胀压力。在短期来说,我也推出一系列总额约二百亿元的纾缓措施,包括多项一次性措施,例如向全港电力住宅用户提供1,800元的电费补贴、宽免差饷和为公屋住户代缴两个月租金等,也包括一些涉及经常税务宽减的措施,例如增加供养父母或祖父母和子女的免税额,减轻大家在供养长辈和养育子女的负担。让市民大众手上可以多个钱,减少物价上升带来的冲击。此外,我建议发行「通胀挂恥债券」,这个名为iBond的计划,既符合我们促进本地债券市场发展的目标,同时也可为市民提供多一个应对通胀的投资选择。

  构思这些措施时,我首要的考虑是有针对性地协助大家减轻通胀压力,同时避免过度刺激消费。我预计落实这些措施后,可以减低甲类消费物价指数,即是CPI(A)的通胀率约百分之二点二。

  我相信,措施可以帮到不少市民,好似方才提及的卢先生一家,就起码可以因为电费补贴和提升子女及父母免税额,纾缓通胀压力。不同情况的市民,可以受惠於不同的措施。以一个居於公屋的低收入家庭为例,他们可以收到1,800元的电费补贴、1,600元的免差饷、2,700元的公屋免租,此外,他们亦会受惠於6,000元的强积金注资,总额约为一万二千元。在中产方面,以一个月入息约四万元的五人家庭为例,亦可以受惠於电费补贴的1,800元、免差饷的6,000元,加上新增的免税额和注资强积金的6,000元,受惠金额达到一万七千元。

  我明白大家的具体情况和需要不尽相同,未必每一位市民都能受惠於每一项措施。但在这些措施以外,二○一一至一二年度预算案中的政府开支预算超过3,700亿元,比本年度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二,其中经常开支亦增长了百分之八,这些主要用於改善教育、医疗和福利等开支,将会改善公共服务和设施,各个阶层的市民都可以受惠。

  这些政策的长远承担是实在的。例如教育方面,我特别关心清贫学生的需要,所以推出多项涉及经常性开支的政策,例如改善学生资助计划、推出奖学金和助学金,让修读副学位的同学也可以受惠。我记得有一次落区探访时,一位母亲告诉我关於课后功课辅导的需要,在了解情况后,我建议预留超过一亿元,提供课后功课辅导,鼓励大学生参与,协助来自基层的小学生。在医疗方面,今年经常开支约为四百亿元,提升的服务包括增加白内障手术的次数、为不幸患上末期癌症的病人提供纾缓护理、增加药物名册内的药物涵盖范围等。这类措施当然不会人人受惠,但我坚信,大家不会反对增加这方面的开支。

  姑姐,我记得上任财政司司长时,您曾提醒我要审慎理财,一分一毫都是市民的钱,应当应使则使。这几年我一直坚持「应使则使」的原则,但为了应付金融风暴、纾解民困和投资未来,政府在二○一一至一二年度的预计总开支会比二○○七至○八年度实际总开支增加超过1,300亿元,增幅达到百分之五十八,远超过同期本地生产总值名义增长的百分之十五点八。在同一段时间,经常开支增长亦超过百分之二十,反映我们对社会的长远承担。

  楼市是市民关心的议题。我在去年十一月推出了针对短期交易的额外印花税,加上金融管理局收紧银行按揭贷款的标准,我相信,措施已经有效遏抑炒风。

  不过,由於资金泛滥和利率超低等的外围因素仍未改善,我们仍要时刻警惕楼市泡沫风险。在这份预算案,我们从根本入手,采取更主动的做法,增加土地供应。下一年度的土地供应,估计可提供三至四万个私人住宅单位,远远超过每年平均两万个单位的工作指标。

  我们在公营房屋方面亦会下工夫,确保增加私营房屋土地供应不会影响现时公屋供应,以维持一般公屋申请者平均轮候时间大约三年的目标。至於为纾缓夹心阶层置业压力而设的「置安心计划」亦进展良好,继首个位於青衣的项目后,我们打算第二个项目在沙田区推出。我们亦会为「置安心计划」物色更多适合的土地。

  我了解社会上一直有声音,质疑我们维持楼市健康平稳发展的决心。经过十一月推出的额外印花税后,再一次说明我们的决心是毋庸置疑的。我们会继续密切监察楼市发展,同时拟备不同的方案,在有需要时,可以随时出手,确保社会经济和金融稳定。

  预算案发表后,我听到社会上有不同声音。我了解传媒和公众对预算案的期望很高,对通胀预期有忧虑,我会虚心聆听各方面的批评,澄清一些不必要的误解,例如,有关强积金注资的问题、中产未能受惠等。我会继续耐心解释预算案的内容。我会总结今次经验,在将来作出改善。

  我希望今年财政预算案,可以回应市民当前的诉求,同时为我们下一代的发展,奠定稳当的基础。我更希望,今次预算案投入的资源,可以促进社会合作,让社会力量可以更好地发展。我相信,社会进步是由合作而来,只有更大的力量,我们才可以迎接未来更大的挑战。

  祝身心健康!


俊华上

二○一一年二月二十六日



2011年2月26日(星期六)
香港时间9时48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