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英文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香港科研人员获颁「国家科学技术奖」(附图)
*********************

  香港科研人才的能力备受认同。本地科研人员今日(一月十四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在北京公布的二○一○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共获得六个二等奖项。

  政府发言人说:「香港的科研人员屡获殊荣,彰显了香港在基础和应用研究发展方面的超卓实力,给予本地致力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士以至特区政府极大的鼓舞。我们衷心恭贺各得奖者,并期望他们能在科研工作上继续再创高峰。」

  得奖项目详情如下: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由香港科技大学李行伟教授领导研究的香港特别行政区项目「复杂环境下水力射流新理论、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二○一○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的其他主要研究人员有香港大学的王文平教授、李玉国教授和张华伦博士,以及南京河海大学的唐洪武教授。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旨在授予在重大科学技术项目中有突出贡献的科学研究工作者。在二○一○年,全国共有超过680个推荐项目参与竞逐此奖项。

  李行伟教授和其团队是次获奖的项目属於环境水力学及环境工程应用研究领域,曾获得裘槎基金会,香港研究资助局和创新及科技基金资助。

  团队利用理论分析和大量实验对浮射流的特性和污染物扩散机理进行深入研究。他们研发了三维虚拟的计算机模型软件「VISJET」,去预测和显现在任何天气环境下海洋底部污染物的浓度和流向。透过这项突破性的科技研发出来的环保软件获得国际好评,在香港,有关的研究成果已有效地应用於几个具有重大社会效益的项目,例如:

- 香港海港净化计划环境影响评估;
- 元朗行洪道设计; 及
- 二○○三年淘大花园非典病毒空气传播及医院隔离病房通风设计的研究。

  两项由内地单位推荐的研究项目亦获颁「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它们分别是由香港中文大学的潘伟生教授、吴浩强教授、黄国柱教授和吴志萍博士参与的项目「颅脑创伤后继发性脑损害发生机理与诊治新技术应用」,和香港大学周中军教授参与的项目「衰老的分子调控机制及个体化衰老评价的创建和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奖

  「国家自然科学奖」是国家在自然科学领域中规格最高的奖励,旨在奖励在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的优秀成果。在二○一○年,共有超过120个项目竞逐此奖项。

  由香港中文大学的黄捷教授领导的香港项目「非线性输出调节问题及内模原理」,荣获二等奖。项目的其他主要研究人员包括澳洲纽卡素大学的陈智勇博士、中国科学院的张纪峰教授和浙江大学的叶旭东教授。该项目由香港研究资助局资助。

  现实生活中许多控制问题都可透过数理概念,以输出调节问题的方式表述,例如高速列车的减震功效、舰载飞机如何在恶劣天气下降落的问题、航天器的姿态控制,以及机械人的协调和操控等。因此,输出调节问题在近20年来,一直是非线性控制领域中热门的研究课题。

  黄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为不确定非线性特质的系统,提供了可供解决强健输出调节问题的系统性方案,更把基於内模原理的设计推广应用在非线性系统上。黄教授的研究在国际控制学界备受推崇。

  另外,两项由内地单位推荐的研究项目亦获颁「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它们分别是香港大学关新元教授参与的项目「肝癌转移机理的新发现及其意义」,以及香港城市大学李国耀教授参与的项目「塑胶的复合结构、注射成型过程与机械破坏行为的研究」。

  「国家科学技术奖」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主办,是国家科学技术界一项崇高的荣誉,旨在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及组织。「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有五个类别,除「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外,还有「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邀请统筹和推荐「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的香港特区候选项目。创新科技署负责统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在香港特区的推荐工作。至於「国家自然科学奖」的推荐工作则由教育局负责统筹,并由香港研究资助局和京港学术交流中心协助。



2011年1月14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20时20分

图片 图片 图片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