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财政司司长出席中总论坛致辞全文(只有中文)(附图/短片)
****************************

  以下为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今日(一月五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出席香港中华总商会主办中总论坛的致辞全文:

蔡(冠深)会长、各位嘉宾、各位工商界的朋友:

  大家好!

  今天我很高兴出席中华总商会举办的「中总论坛」。首先,在2011年的开始,我谨祝在座各位身体健康,新年进步。今天,我除了跟各位分享我对香港经济的展望之外,同时我也希望了解一下各位对财政预算案的期望。

  整体而言,香港经济在2010年表现令人鼓舞,经济扩张步伐麹劲。整体经济早於2010年第一季已经全面收复在2008和2009年金融海啸期间的失地,去年第三季已经连续六个季度录得按季的增长。

  香港经济能够克服金融海啸的挑战,一方面反映香港经济基础稳固,而特区政府「稳金融、撑企业、保就业」的应对策略也发挥了效用。另一方面,国家经济自2009年年初率先复苏,回复较快增长,其他亚洲地区的经济活动亦见蓬勃,这些因素都为香港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整体货物出口总值在2010年首十一个月,按年大幅上升百分之二十三点八。亚洲各主要经济体系内部需求强劲,加上区内生产活动增加,成为香港整体货物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虽然美国和欧洲的进口需求继续自2009年的谷底回升,而输往欧美市场的出口亦进一步改善,但2010年首十一个月的货值仍未回复至2008年同期的水平。

  内部因素方面,本地的消费和营商信心保持良好,企业在增聘人手方面亦见积极。失业率已经从2009年年中百分之五点五的高位回落到2010年9月至11月的百分之四点一。工资收入亦正稳步向上。整体而言,2010年香港经济的全年增长率是可以达到百分之六点五。

  香港经济的表现,亦得到国际信贷评级机构的认同,最近标准普尔调高香港的长期外币及本币主权评级至「AAA」,前景为「稳定」。这是有史以来评级机构给予香港的最高评级。标准普尔调高香港的评级,是基於香港庞大的对外资产净值和政府充裕的财政储备,以及香港相对於其他高收入经济体系具有较快的经济增长潜力。反映国际社会充分肯定香港稳健的经济基调及金融体系抵御冲击的能力。政府会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发展形势,继续有效应对未来的挑战。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去年10月的预测,全球经济在2010年增长百分之四点八,而2011年的增长则预测为百分之四点二。全球经济表现强劲,但个别地区形势和情况不一。

  美国和欧洲主要经济体的增长依然乏力。为了解决失业率高企和公共财政状况恶化的情况,美国和日本等先进经济体系都先后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的政策,以图藉好像「印钞」的措施来刺激经济增长,希望可以压低市场利率,推高资产价格,减轻债务负担。这些措施难免造成全球资金泛滥,并且大举流入亚洲和新兴市场,争取较大回报。至於欧洲方面,部分国家仍然被笼罩在主权债务危机的阴霾下,复苏的过程仍然漫长。

  热钱涌入亚洲和新兴经济体系,增添了通胀上升的压力,令资产泡沫风险上升,为金融市场带来波动。国际流动资金泛滥和持续超低利率大大增加了楼市的泡沫风险。要避免泡沫爆破时对金融市场、物业市场和整体经济所造成的巨大冲击,政府需要采取果敢手段,防患於未然。我在去年11月中推出的楼市措施,正是为了确保楼市、以至整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另一方面,香港的经济表现和国家的整体发展息息相关。去年10月举行的第十七大五中全会提出了对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中的一个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包括扩大内需、改造提升制造业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策略。我希望在内地发展的港商能够深入了解这些发展方向,早作出部署,好好把握计划带来的机遇,继续保持我们的竞争优势。

  国际形势风起云涌,对企业来说是一项重大的挑战,对政府而言亦是一样。目前我正在开始准备下一年度的财政预算案,正在多方听取市民、立法会议员、区议会议员、社会各界人士、地区人士、学术界人士、经济学者和商界的意见。过去几年,中华总商会都会对财政预算案提出宝贵的意见,我在此表示感谢,亦十分期望能尽早了解商会对下一个财政预算案的想法。

  在我们已收集到对财政预算案的意见中,有几方面是比较突出的。我希望借「中总论坛」这个平台跟大家分享一下一些观点。

  很多人关注的是政府财政盈余和财政储备,有很多言论认为政府现在的财政储备已经过多。我想指出,香港是一个小规模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十分容易受到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政府几个主要收入项目亦因而常常大幅波动。例如利得税是我们最大的经营收入,过去10年就在388亿元至1,042亿元之间上落,而同期的地价收入则在54亿元至623亿元波动。这些是相当大幅度的波动。

  政府收入的波动是公共财政的一大挑战,亦为制定财政预算带来困难。相对於收入的波动,财政储备可说是我们的应急钱,不但可以帮助我们应付突发的需要,它的另一重要功能是在经济和财政困难时发挥保护作用和提供缓冲,让我们在一段时间内可以达致收支平衡,例如在1998/99年度起的六年内,我们五度运用储备来填补财政赤字,共耗用了约2,000亿元的储备,相等於当时储备的四成多。

  长远而言,财政储备必须能够应付日常需要,并且给予我们足够的资源以应付未有拨备的负债,以及由於经济周期起落和突发事件,或社会结构转变而对政府财政带来的压力。

  谈到财政储备,我想指出政府绝不是「守财奴」,我们的原则是应使则使。事实上,我在任准备的三份财政预算案中,政府开支已经由2,300亿元增加了800多亿元,至2010至11年度预算的3,100多亿元,增幅超过百分之三十五,大幅高於同期本地生产总值百分之九点一的名义增长。若无财政储备作为后盾,在经济逆转或政府收入减少时,政府就不可能推出一些反周期,扩张性的措施来稳定经济及民生。

  近来另一个大众关注的课题是通胀。基本通胀率在去年首十一个月合计平均为百分之一点六,随香港经济持续快速扩张,通胀压力是自然的上升。因「量化宽松」政策而流入亚洲区的热钱,也进一步增加区内的通胀风险。有见於通胀上升压力,有不少意见认为政府应纾解民困,推出特别的纾困措施,即所谓「派糖」。我们亦收到不少意见是反对「派糖」的。

  正如大家所知,过去几年,因经济环境之故,政府曾推出多项利民纾困、创造就业和刺激经济措施。我在去年的财政预算案中已经强调,「非常时期」所作出的「非常措施」不可能长期继续,否则将影响政府财政稳健和削弱经济积极性。

  目前香港的经济已经大致重回增长正轨,面对通胀压力逐渐上升,我们必须用务实的眼光来审视各项政策,包括衡量这些措施会否对整体消费有过度的刺激作用,避免反过来加大通胀的压力;同时亦要坚守审慎理财的原则,不可将所谓「派糖」视为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以免对政府财政造成持续而且沉重的负担。因此,我们会密切留意通胀走势,尤其是关注通胀对低收入家庭日常生活的影响,因时制宜作出相应适当的对策。

  我们奉行「大市场、小政府」的原则。作为公共财政的管理者,我深信把资源投放在教育、基建和社会福利这几方面,能够提升整体竞争力,提升生活水平,协助市民面对社会经济变化和促进社会流动。政府除了重纾缓低下阶层的困境之外,亦致力透过教育和培训,让不同背景的市民,都能有合理机会提高个人竞争力,在社会上各展所长,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质素。本这个信念,政府一直在教育和培训等范畴投放大量资源,现时教育已经是政府经常开支中最大的一个环节,我们在将来仍然会放大量资源提升教育和培训的水平。
 
  各位,香港经济的蓬勃发展,实在有赖社会各界多年的奋斗和努力。中总一直以来都为香港社会发展出谋献策,贡献良多,在制定未来的财政预算案时,我期望中总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使财政措施能够更加切合香港目前的需要。此外,我也祝愿中总能够继续汇聚商界的力量,鼓励更多跨界别的合作,发挥香港人的团结精神,共同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

  最后,我再次祝各位新年进步,事事如意。



2011年1月5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5时57分

图片 图片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