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署理环境局局长就「改善空气质素」议案总结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为署理环境局局长潘洁今日(五月五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改善空气质素」议案的总结发言全文:

主席:

  我再一次多谢刚才十五位议员就改善空气质素提出的宝贵意见。政府非常重视市民对良好空气的要求,并不断采取各项措施,改善香港空气质素。

  近日,坊间有意见质疑本港改善空气质素的成效。主席,香港的空气质素是否毫无改善?我希望用资料来说明一下。

  在过去五年(即由2005年至2009年),我们的一般空气监察站所录得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粒子均全部下降,分别下降了36%,4%和15%。从图表上亦清晰看到在四种污染物中,有三种均下降,只有臭氧上升了。能见度差的时数也由2005年的1,502 小时下降至2009年的1,139小时,下降幅度达24%。这些数字正正显示我们在香港采取的措施,以及政府与广东省政府在共同推动区域性减排工作都已取得进展。

  过去几年,政府针对主要污染源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我们针对重大的排放源,如电厂及交通工具均采取的措施,包括:要求电厂安装脱硫装置、不断收紧电厂排放上限、淘汰区内较污染的设施、收紧车辆排放标准和提高车用燃料质素等等。除此以外,我们也通过“珠三角地区空气质素管理计画”与广东省共同减排。我们空气监察站所显示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悬浮粒子下降,正正是我们多年来努力的成果。

  当然,我们知道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一般空气监察站录得在同一时间,空气中的臭氧上升了23%,反映了区域性的光化学烟雾问题有所恶化。这说明,我们和广东省需要进一步减排以改善区域内的空气质素。

  主席,刚才甘乃威议员、余若薇议员和其他几位议员均提到我们路边空气质素需要改善。事实上在过去五年,二氧化硫和悬浮粒子的浓度都已分别下降了36%和19%。我有另一张图表显示路边空气监测站的数据,三种污染物均有所下降,只有一种上升了,这种上升的污染物是由于空气中的臭氧水平上升,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因与空气中的臭氧混合发生反应,令路边空气中的二氧化氮的浓度上升了15%。这些情况指出了我们改善空气质素所面对的挑战。我们需要不遗余力,对症下药。

  为了进一步改善路边空气,政府需要采取一篮子措施。首先,我们要继续加快淘汰旧柴油商业车辆,政府建议为欧盟二期柴油商业车辆的车主提供为期36个月共5亿4,000万元的资助,以鼓励他们早日以新车替代旧车;我们亦成立3亿元的「绿色运输试验基金」,希望鼓励业界引入更多绿色创新运输技术,在排放和节能方面能改善路边空气质素。除了提供诱因,我们也向环境事务委员会属下的改善空气质素小组提出,需要重新检视增加老旧柴油商业车辆的牌费的建议。在汽车排放方面,我们亦在制订一些加强管制汽油及石油气车辆废气排放的措施,包括用路边遥测仪器及功率机器测试车辆排气。另外,我们在上月28日向立法会提交了《汽车引擎空转(定额罚款)条例草案》,以减低汽车引擎空转时排放的废气对路边行人的滋扰,我们希望能够得到议会的支持。陈健波议员刚才说会支持这法案,我非常高兴听到他的支持说话。

  甘乃威议员提出的动议,以及何秀兰、余若薇、陈克勤议员所作出的各项修正,其实不少政府所提出的措施不谋而合。

空气质素指标

  政府于去年开始检讨空气质素指标。我们建议以保护公众健康为原则,按世界卫生组织的空气质素指引和中期目标更新现有的空气质素指标。此外,我们也提出十九项的空气质素改善措施,包括刚才议员提及的设立“低排放区”、提早淘汰高排放量的专营巴士、更换旧式商业车辆、推广区域供冷系统、改善城市规划和加强粤港合作。

  在检讨空气质素指标方面,我们同意何秀兰议员的建议需对空气质素指标作定期检讨。谘询文件建议每五年进行一次检讨,评估有关措施的安排是否恰当。这主要是考虑到由于一些重要改善措施所需的基建工程或落实时间可能需要四至五年才能完成,所以他们的成效需要在一段时间后才能作检讨,以便我们掌握一些有意义的资料。

  我们现正整理公众谘询中收集到的意见。由于有不少的空气质素改善措施建议,尤其是与交通运输有关的措施,我们预计会有一些争议,所以我们需要时间仔细考虑相关因素,以制定最佳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在设立“低排放区”方面

  我们正研究设立首先针对专营巴士的低排放区试点的可行性,探讨可否在繁忙的交通路段,包括铜锣湾、中环及旺角,分阶段设立一个或多个低排放区试点,以评估低排放区对改善路边空气质素的效果,以及对整体公共交通服务的影响。现时关键问题是要与专营巴士公司商讨能否提供和调派足够的环保巴士于低排放区试点行驶。刚才我们听到有些议员讲有些措施可行,有些不可行。但无论如何,我们会继续与巴士公司商讨。

资助巴士公司,提早淘汰及更换高排放量的专营巴士

  关于老旧及高排放量的专营巴士问题,各专营巴士公司目前必须使用车龄少于18年的巴士提供专营巴士服务,并按此标准安排更换现役巴士,预期到2015年会有超过40%的现役专营巴士会淘汰,包括欧盟前期及欧盟一期的巴士、及部分欧盟二期巴士。我们现正与专营巴士公司探讨加快更换专营巴士的方法。不过,我们考虑动用公帑补贴巴士公司推行这计划时,必须小心处理,正如刚才刘健仪议员提及,我们必须小心评估环保成效,使用公帑的成本效益,及对巴士车费可能造成影响。此外,我们会继续与巴士公司,探讨各种减低巴士废气排放的方案,包括重整巴士路线、调派更多环保巴士行走繁忙通道、为巴士加装减少悬浮粒子排放的装置,以及林健锋议员及梁君彦议员刚才亦有提到的,研究为欧盟二期及三期巴士加装减少氮氧化物排放的选择性催化还原器的可行性等。

更换欧盟前期及欧盟一期柴油商业车辆资助计划

  至于「更换欧盟前期及欧盟一期柴油商业车辆资助计划」,我们已向立法会环境事务委员会报告。计划于2010年3月31日结束时,共有约16,000辆旧车被欧盟四期新车取代,这数字约占合资格车辆27%。我们已作出特别安排,令那些在2010年3月31日申请限期或之前订购新商业车辆的申请人,可以保留他们申请资助的资格。截至2010年4月7日申请限期,我们已收到约1,350宗申请。若果这些申请全部经评估后均合资格的话,整个资助计划总数有17,350辆车辆换车,占合资格车辆30%。

  在更换欧盟二期柴油商业车辆资助计划方面,我们已谘询运输业界和车辆供应商的意见。我们现正整理他们提出的意见。我们会于下星期再次听取改善空气质素小组委员会的意见,并会于稍后时间向立法会财务委员会申请拨款以落实这项资助计划。

在启德发展区以外,广泛推广区域供冷系统

  余若薇议员刚才提到关注推广区域供冷系统这议题,现时政府正筹备在启德发展区设立香港首个区域供冷系统,立法会财务委员会已于去年批准这项拨款申请。不过区域供冷系统的设立,要视乎多个环境条件,例如空调供冷量需求及地区的发展程度。我们会根据启德试验计划的经验,考虑是否有其他可行的地方可设立同类系统。

改善城市规划及设计,改善市区空气流通

  余若薇议员和刘秀成议员都关注城市规划及设计,我们明白社会大众对改善居住环境的期望。在2007年开始,政府逐步检讨各区的分区计划大纲图。我们在有充分理据的情况下修订有关的规划参数,以减低发展密度。我们会优先处理有发展及重建压力的地区,以及具环境特色而需要保护的地区。

  于2005年,规划署完成了"空气流通评估方法可行性研究",并根据可行性研究制定了一套改善空气流通的设计指引。当中包括设定通风廊及风道和适当的街道布局,利用楼宇高矮、密度,优化加强楼宇通风布局。该指引已收纳于《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的《城市设计指引》内。

  在2006年7月,政府发出一份「空气流通评估联合技术通告」。要求各个部门和决策局在开展大型政府工程、规划新发展区及综合重建区、以及拟订新的或订定主要规划图则时,进行空气流通评估。政府亦会根据个别土地的情况,为可供出售的土地进行空气流通评估,以评定发展项目对行人通风环境的影响。

  规划署认为「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和「空气流通技术通告」在现阶段已为大家接受,亦能令重建项目的空气流通评估上提供足够指引。

加强与邻近地区合作及协调改善空气质素,包括改善双方的通报及预警机制

  多位议员提及加强与广东省合作及协调共同改善空气质素的问题。其实在过去多年,粤港两地在改善珠三角地区空气质素方面一直有紧密合作。两地政府于2003年12月制订《珠江三角洲地区空气质素管理计划》,分别推行了一系列针对电厂发电、车辆和较污染的工业程式的改善空气质素措施,并且在「粤港持续发展与环保合作小组」之下成立了「珠江三角洲空气质素管理及监察专责小组」,跟进这个管理计划下的各项工作。我们有信心双方如期在2010年达至减排目标。

  刚才陈克勤议员提到,希望提升区域性的空气质素,林健锋议员亦提到要尽快实施一些粤港合作的实际方案。李国麟议员亦提到粤港如何进一步探讨使用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方面的合作。其实我们看到粤港合作过去已有很大的成效。过去3年,区内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悬浮粒子的年均值已分别下降38%、9%和7%。

  不过,为了进一步改善区域空气质素,去年8月共同签订了「粤港环保合作协议」,共同研究珠三角地区2010年以后的减排安排,我们希望能争取在2011年上半年完成有关工作; 双方并同意共同推动船舶及机动车的污染防治,和逐步实现优于全国其他地区的机动车排放和成品油标准;共同推动电动车的研发、生产、应用和普及;共同完善区域空气监测网络,以及加强对光化学烟雾以及灰霾天气研究。今年4月7日,大家均注意到在北京粤港签署了《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当中提出一系列珠三角地区共建设优质生活圈的措施及各项安排,这些充分反映了两地加强环境合作的意愿。

‘沙尘暴’及改善预警机制,并确立跨部门机制,处理空气污染指数「严重」的情况

  王国兴议员、叶伟明议员和李慧琼议员刚才提到沙尘暴的预警机制和跨部门的协作。这个问题今早我们花了很多时间与大家讨论。正如今早我们和大家所讲,我们会切实采取一些加强措施令预警的防御措施能做得更好。不过我亦要提出在空气污染指数系统的更新上,环保署其实在去年初已聘请本地大学的医学教授和大气科学专家进行检讨,以便能向市民提供更准确的空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资讯。

总结

  主席,我再一次感谢甘乃威议员提出关于改善空气质素和空气指标预警的动议,让我有向大家解释环保政策的机会。事实上,要改善香港的空气质素,我们需要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采取积极进取的态度。当然,在众多的措施当中,有些是比较少争议的和容易取得共识的,这些措施可能可以马上实施,或者已经实施了;有些比较重大的措施,需要从长计议;也有一些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所以我们需要多些公共讨论,亦希望议员多发表意见,令我们最终在决策时能够综合不同方面的意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不过,无论哪一种措施,我们都需要议会给予最大的支持。

  多谢主席!



2010年5月5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21时43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