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郑汝桦今日(三月二十七日)在上海为由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主办、香港航运发展局及海事处协办的「上海-香港航运服务业互动发展研讨会」主礼及致辞。一同主礼的还有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副主任沈晓苏和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副局长李文辉。以下是郑汝桦的致辞全文:
尊敬的沈(晓苏)主任、李(文辉)局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早上好!我很高兴代表香港航运发展局,参加「上海-香港航运服务业互动发展研讨会」的开幕仪式。
我非常感谢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上海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合力筹办这个研讨会。
对於国家两个都会港口城市来说,今天的研讨会有特别深远的意义。前天,国务院常务会议刚刚审议并原则上通过,到二○二○年,将上海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并加强与香港的优势互补和战略合作,形成分工合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这个研讨会正好配合国家的这个发展方向,不单让两地业界和有关单位能彼此交流学习,推进香港与上海航运业的发展,并在稳固的合作基础上,共同发展,增加协同效应。
今天,我希望向各位介绍香港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优势,和香港为保持航运业持续发展而进行的工作。港口资源及基建发展固然重要,因为这些是支援整体供应链的重要环节。但是,业界对国际航运中心的期望,不仅是港口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处理能力,还有高增值及与世界接轨的航运服务。
世界各地的航运公司到香港建立业务,是因为香港能够提供理想的营运环境。香港的主要优势包括:
第一,法治制度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法律服务及仲裁制度;
第二,香港特区政府提供的良好营商环境,包括优质船舶注册服务;以及
第三,发展成熟的航运服务业群。
让我逐一介绍这三项优势。
在「一国两制」之下,香港沿用普通法,享有法治及完善的司法制度,这对於国际商业合约的订定及执行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些有利条件下,香港在回归祖国后保持亚洲主要仲裁中心的地位。《纽约公约》适用於香港,而香港所作出的仲裁裁定亦获得各缔约国执行。香港特区政府与内地也签订了相互执行仲裁裁定的协议。香港国际仲裁中心(HKIAC)自一九八五年运作以来,已吸纳大量仲裁员、调解人员以及其他具有国际视野和相关经验的专业人员,在二○○七年处理了448宗国际仲裁案件。
香港另一个优势,是香港特区政府致力提供的良好营商环境。香港奉行自由港、单独关税区、低税率、资金及资讯自由流动等政策,特区政府本身也以廉洁见称,使香港跻身全球经济最自由、营商环境最佳的地区之一,也为航运业在香港的发展奠下重要基础。而我们提供的高质素船舶注册服务,不单为船东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援,也为船舶注册及相关申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香港注册的船队,以优良的质素,赢取了非常良好的信誉。香港注册船队的扣押比率,是全球最低的,远低於在《东京谅解备忘录》所订明的比率。香港船舶注册总吨位,在过去五年的增幅,均达双位数字,并在今年三月中,突破四千万总吨,现在居於全球前五位。
在各项有利条件下,香港的航运服务业群发展成熟,服务网络完备,进一步吸引世界各地的航运公司到香港建立业务。航运业是香港的主要支柱行业之一,现有约900家与航运有关的公司在香港经营,提供全面的航运服务,包括法律、管理、融资、保险、核数及税务、船舶维修及保养、燃油补给、通讯服务、教育及训练等。
在国际舞台上,香港也不遗余力地推动航运业的发展。香港是国际海事组织的活跃成员,积极参与有关工作。我们很感谢中央政府大力支持,让香港可以在今年五月举办国际海事组织外交大会。我们预计,全球超过八十个国家及地区,会派出超过六百个代表,到香港出席会议,目标是在香港签订《国际安全和环保拆船公约》。
当前世界正面对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贸易萎缩,货运量下跌,航运界首当其冲。航运公司纷纷急谋对策。近日,主要航线上的船只需要减速,以节省燃油成本和应付过剩运力。航运公司重组或撤出原有航线、闲置船舶、取消新船建造订单等的负面消息也不绝於耳。纵然如此,只要贯彻航运业坚毅不屈的精神,配合适当的措施,相信我们必可早日冲破巨浪,向前迈进。
虽然我们正主力应付当前严峻的形势,但是为日后发展做好准备,亦同样重要。在出现金融危机之前,航运业受惠於全球化不断深化,经历了同样是史无前例的急速扩展时期,全球商船队伍亦随之而急速膨胀。以集装箱船为例,运力在二○○○年至本年初,不到十年时间,便由640万标箱升至大约1,300万标箱,增加超过一倍。由此衍生出来的其中一个问题,是航运人才严重缺乏,威胁航运业的持续发展。
最近,伦敦德鲁里海运谘询公司(Drewry Shipping Consultants, London)发表的一份报告指出,尽管经济不景,有很多公司大幅裁员,航运业仍然欠缺大量海员。根据该报告推测,二○○九年仍然会有33,000个海员职位空缺,即使新造船只会减少,到了二○一三年,空缺数目仍可能增至42,700个。由此可见,经济虽然下滑,我们仍然不可以掉以轻心,必须为航运业的持续发展,继续加强航运服务业的人才培训。
航运业有一个特点,就是它需要依赖一群拥有航海经验的从业员和专才。除了船上的工作,他们从事的业务遍及整个航运业群。可是,由於经济环境变迁,航海对香港,以至世界各个传统航运国家的新一代年青人都缺乏吸引力。
为此,香港航运发展局在二○○四年推出了「航海训练奖励计划」,鼓励年青人接受航海训练,加入航运业。在二○○七年再推出「香港航运奖学金计划」,目的是协助航运业应付航运专才短缺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设立奖学金,吸引香港、国内、以至全世界的尖子报读与航运相关的研究生课程,然后加入航运专业队伍。
吸引新人加入固然重要,我们也重视现职航运专才的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以满足全球化市场的需求。为此,我们会赞助在香港举办一些国际知名、高水平的训练课程。例如,我们在去年与波罗的海国际海运理事会(BIMCO)合作,举办了「亚洲航运研讨班」(Asia Shipping School)。香港特区政府会与海事教育院校和航运业界共同努力,培训新一代航运专才。
上海和香港有互惠互利的关系。在今天的研讨会上,会有不少香港和上海的航运专家发表专业意见,包括沪港双方如何加强在航运服务业方面的互动,香港二手船场交易的规则及运作,香港航运保险业的发展,以及如何构建与国际惯例一致的港口海事法律环境等。我希望参与会议的业界代表,能利用下午的两个工作坊,多点与专家讲者互相交流。
最后,我祝愿研讨会圆满成功。香港与上海的航运业百尺竿头,为国家及全世界服务。谢谢大家。
完
2009年3月27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5时0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