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新闻网
立法会:教育局局长就施政报告致谢议案致辞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为教育局局长孙明扬今日(十月三十一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行政长官施政报告致谢议案动议辩论第四环节的致辞全文:

主席:

  行政长官在今年的施政报告中,提及当局会继续加强英语的教学。

提升英语水平

  香港是一个国际都会,年青一代应具备良好的英语能力,为国家和特区的发展作出贡献。多年来,我们积极推行各种措施,务求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

多元化的英国语文课程

  现行的英国语文课程重透过多元化的生活题材,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让学生可以运用英语沟通。我们设计现行课程时,参考了国际上有关语文学习的最新研究,以及其他以英语作为外语的地方的教学经验,目的是透过有效教授方法,好让学生更好地运用英语。教师应设计不同环境情况的课堂学习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文法规则,以便运用英语传达意思,并透过教授语音拼读,令学生的发音更准确。此外,我们亦在课程中加入故事、歌谣、戏剧等轻松活泼的语文艺术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意表达、欣赏和批判性思考能力,让他们能多阅读及创作各类文学作品,把英语知识活学活用。

提升英语教师的质素

  我们认同教师质素对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起关键作用。因此,近年我们推行了一篮子改善语文教师质素的措施,规定所有语文教师须达至指定的语文能力要求,以及提升新任英语教师的入职资历。

营造丰富的英语学习环境

  为了营造丰富的英语学习环境,我们每年动用超过5亿元,为全港中小学提供九百多名外籍英语教师,以活化教学及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效能。为鼓励学生多阅读英文书籍,我们每年投放大约900万元,让中小学推行英文广泛阅读计划。此外,我们亦向语文基金注资近9亿元,资助各中学推行校本措施,提升英语教学水平及加强英语语境。语常会亦透过资助及举办多元化的大型活动,在课堂以外的地方营造有利英语学习的环境,以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促进使用英语教授其他学科

  为了使高中学制的教师更能有效地运用英语授课,我们建议自2004年起每年投放约210万元,推行两项有关以英语教授不同高中学科的培训课程,惠及1,860名英文科和其他学科教师和56,000名中学生,促进英文科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之间的协作,让学生更有效地以英语学习高中课程。

措施的成效

  我们相信,上述措施的方向是正确的。在学习方面,2003至08学年的视学报告显示,逾半数中小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就我们在学校探访及「种籽计划」所见,学生都很喜欢参与故事演讲和戏剧表演等活动。他们透过这些活动,享受学习英语,亦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在阅读方面,我们亦取得不俗的成绩。学生不但比以前更主动阅读,他们的阅读能力亦有所提升。一项2007年进行的国际调查的结果显示,有24%参与调查的小四学生的英文阅读能力已达至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这远高於2004年同一调查所得8%的水平。

  在教学方面,视学报告确认了本港英语教师的质素。超过半数接受观课的中小学教师在专业知识及态度方面获评为优良,他们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清晰讲解教学内容及作出恰当的示范。

改善及发展方向

  当然,英语教学仍然大有改进的余地,例如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英语环境和更重照顾学习上的差异。我们亦希望能有系统地借助社会各界的参与,在学校内和外提供多元的英语运用机会。另外,我们须进一步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英语水平及教学技巧。当然,我们亦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他们在课堂内外积极学习英语,抱不怕犯错的精神,透过努力尝试和实践,勇敢克服困难,学好英文。

  我们现正检视各项措施的长期成效,并且研究如何重整资源,务求更有效地推动英语的教与学。我期望可以在年底前向事务委员会介绍一些新措施的详情。

国民教育

  刚才有议员谈到国民教育这个议题,并指出不应采用所谓「洗脑」或单向灌输的方法去推行国民教育,我想藉此机会作出回应。学校课程包括国民教育的所有元素,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国家语文、地理、历史、文化、艺术、制度及科技等,从而认识自己的国民身分,致力贡献国家和社会。教育局安排学生到内地交流和学习,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从不同方面了解国家最新发展的情况和所面对的挑战。教师应透过这些交流活动,指导学生学习寻找资料,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客观分析事物,然后作出自己的结论。教育局一向不赞成任何单方灌输形式的教学方法。

  我们十分赞同认识国家历史是国民教育重要的一环。事实上,中国历史及文化是小一至中三阶段必须学习的内容。小学一般通过「常识科」教授国史;而中学则采用不同的课程模式组织中国历史的元素和内容。目前,约有百分之八十七的中学在初中开设独立的「中国历史科」。不论学校采用什么模式教授中国历史,一般来说,在初中每周约有两个课节是与中国历史的学习内容有关的。高中「中国历史科」向来是独立的选修科,在新高中学制实施后亦不会改变。此外,新高中课程的「通识教育科」已被列为必修科目,而「现代中国」是该科的必修单元。因此,有别於现在文理分流的情况下只有部分高中学生可以选修中国历史,将来所有高中学生均可透过「通识教育科」的课程,加强对国家的认识。

增加公帑资助一年级学士学位课程的学额

  刚才有议员建议增加公帑资助一年级学士学位课程的学额。政府当局在这方面一定要仔细研究所需的额外开支、额外教学设施及额外的宿舍,以及对教学和学生质素的影响几项因素,方能作出决定。虽然第一年学士学位课程的学额长期维持於14,500名,但其他方面的发展增加了适龄学童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首先,政府於2008/09学年提供约1,900个公帑资助的高年级学士学位课程学额,为副学士毕业生及其他拥有同等学历的学生提供升学衔接机会。除了公帑资助的学位课程之外,自资界别亦有提供学士学位课程和衔接学位课程。在2008/09学年,如果把这些课程所提供的学额都计算在内,香港现时提供的学士学位课程学额总共约有21,000多个,约占17至20岁年龄组?平均人口的25% 。

  现时,政府每年在教资会资助界别的经常性开支,已超过100亿元。在公共资源有限的现实情况下,我们不能单单依靠公帑资助学额,来满足社会对学士学位的需求。因此,政府会继续推行相应的支援措施,例如考虑以象征式地价拨出土地,以及提供一次性的建校贷款等,以支持自资界别继续发展,以确保这个界别健康发展。

结语

  主席,虽然今年的施政纲领下有关教育的新项目并不多,但政府自2000年已推出教育改革蓝图后,已先后推出了多项优化教育的措施,其中新高中学制将於2009年9月实施,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我们会继续协助学校领导层策划及推行新高中课程,同时亦会加强与各界沟通,特别是与家长沟通,让各界获得有关「334」学制的最新资讯。此外,我们亦会与大专院校及雇主团体包括公务员事务局保持紧密的联系,向他们介绍新的香港中学文凭学历,以便学校及雇主制订入学及入职要求。

  政府优化教育的承诺和决心是有目共睹的。我们会继续与学界和其他持分者紧密合作,为我们下一代提供优质教育,好好装备他们,以便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

  多谢。



2008年10月31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5时38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