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主网页
立法会:教育统筹局局长就施政报告动议辩论致辞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为教育统筹局局长李国章教授今日(十月二十七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行政长官《施政报告》动议辩论致辞全文(只有中文):

主席女士:

  自最新的施政报告及施政纲领发表以来,部分教育界的朋友向我表示,杨森议员亦有对我说,报告中就教育的范畴墨不多,我认为这正好反映过去几年推出的教育改革措施已渐上轨道,反映教育的未来路向是在现有的基础上炞根。

  行政长官在施政报告中重申,特区政府不会削减教育总开支,这一个承诺无疑是为教育界打了一支强心针。作为负责教育政策的官员,我的挑战是如何确保占政府开支超过百分之二十的资源用得其所。

  首先,我希望争取议员的支持,於今年稍后进一步注资语文基金,以提升学生两文三语的能力。

  自语文教育及研究常务委员会(语常会)於2003年完成了香港语文教育检讨之后,教统局已开始推行一系列措施,以提升香港学生和市民的两文三语水平。例如为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逐步引入中英文双语的基本能力评估、改革香港中学会考的中文科和英文科考试以采用标准参照模式来评定成绩等级、为大学毕业生及初入职专业人士厘定他们应具备的英文能力、制订一套适合中三及以上程度学生的普通话能力标准参照评估、资助语文教师在本科知识及教学法等方面的资历提升,以及成立「语文教学支援组」以为语文教师提供专业支援等。这些措施之中,有不少均由语文基金拨款资助。

  与此同时,香港在过去十年经历了急速的社会和经济转型,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也日趋频繁。但同时我们的语言环境比上世纪时的香港变得更多元化。故此我们有必要投入更多资源,以维持所需的语言环境和加强语文教育。而这也是教育界以至整个社会的共同愿望。教育统筹委员会就中学教学语言政策检讨时所进行的公众谘询,就有不少人促请政府透过提升英语的教与学成效和增加学生在课堂外接触英语的机会,以确保以中文学习非语文科目的学生能同时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

  另一方面,课程发展议会早在2000年提出,使用普通话教授中国语文乃该议会的长远目标。此一目标亦为语常会於2003年时所认同。该会早前进行的调查发现,为数不少的学校在推行此目标时面对不少困难,包括课程及教材的配合、缺乏适当的语境配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学校和教师的准备等。这些结果反映出,我们有必要研究,如何对有意转用普通话教授中国语文科的学校,在各方面提供支援。

  在语文基金的现有拨款中,有颇大部分已用於或预留用於多项持续推行的措施,因此,政府须向语文基金注入新的资金,以规划和推行新措施。我们绝对明白,如要对语文教育投入更多资源,必须确保有关措施能增加现行多项支援措施的效益,并能向学校提供最有效的语文教育支援。我们会在考虑教统会提出有关教学语言政策的建议及语常会的意见后,制订有关措施,并於稍后就新措施征询教育事务委员会的意见,并要求财务委员会批准向语文基金注资。

  我们未来几年的另一个重点项目,就是与学界携手合作,为2009/10学年推出「三三四」新学制作好准备。有关的工作正密锣紧鼓地进行,当中:

* 我们现正进行谘询,务求於2006年中完成新高中课程指引和评估指引初稿,并於2006年年底定稿及派发予各中学。此外,教统局亦会就有关特殊教育的新高中课程架构,以及「职业导向教育」的推行细节於本年年底或明年初进行谘询。我们亦已安排推行职业导向课程2005-07学年试点计划,所累积的经验将作为参考,以便为2009/10学年开始实施的新高中课程,制订职业导向教育长远拨款安排。

* 在培训方面,我们已开始为百多名学校领导人,就如何制订策略性行动计划及人力资源计划进行培训。这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因为在新高中学制下,每一所学校都要检示现行的班级结构、给学生的课程选择及老师的调配。

* 至於教师专业发展课程方面,单在2005/06学年,我们会开办90个新高中专业发展课程及约400个项目,共提供36,000个名额予教师,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亦会由2005/06学年开始,给予所有中学为期四年的「教师专业准备津贴」,学校可以运用该项津贴,聘请代课教师或购买专业服务,以便腾出空间让教师参与专业发展课程。

* 另外,由2006/07学年开始,教统局会分三年拨出「新高中课程过渡津贴」,让学校购置所需的学与教资源,作为发展新高中课程之用。

  无可置疑,香港教师的工作一般都十分繁重,各项的改革措施以至社会对老师的专业要求都为他们带来冲击。我们会继续透过不同形式给予老师支援,包括在小学推行专科专教、善用五亿多元的教育发展基金为中、小学提供校本专业支援、投放资源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增加学校运用拨款的灵活性,让它们更能照顾教学的需要。

  有意见指出当局应透过小班教学减少老师的压力,亦有意见指减少老师的课节才是上策,因为真正有效的小班教学要求老师在教学法方面作出配合,不一定减少他们的工作量。我要指出,教育的资源并非无限。我们明白学生人数下降会腾出资源,但资源的运用要视乎各项政策的缓急及成本效益。

  以小班为例,由於海外经验对小班的成效并无定论,全面推行小班教学又涉及长远和庞大的财务承担,加上须同时顾及其他教育措施所需的经费,政府必须作谨慎的策划。教塻局於2004/05学年在全港37间小学开展为期3年的「小班教学研究」,评估在本地实施小班教学,学生在学业成绩和情意表现方面得到的好处,以及找出以香港的情况而言,要充分发挥小班教学成效的教学策略和配套条件。37间小学在2005/06学年共开300多班小班,约有700位教师任教中、英、数三科。

  上次施政报告发表后,教统局配合政府的扶贫政策,及考虑到一些海外研究的结果,显示小班教学对於缺乏家庭支援的低年班学生,成效较为显著,故自本学年起,将小班教学推展至一些取录较多清贫学生的小学,并逐步在小一至小三实施。共有29间小学参加计划,在小一开始推行小班,涉及90多班小班及约240名教师。

  我们如期向参与研究的学校搜集质化及量化的资料,以评估「小班」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效。首年搜集到的资料只能用作为基线,以评估未来的进度。研究的总体报告会於2008年完成。在现阶段我们难以下任何结论。我想强调,教统局非常重视为参与小班教学的教师提供专业培训和支援。我已於本年六月,向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汇报我们去年在这方面的工作。本学年的专业支援,亦已作出部署。教统局人员由九月开始,陆续探访各学校,与有关教师磋商推行小班教学的校本计划,并提供所需的专业支援。

  正如行政长官所说,我们推行小班教学试验计划,将有助政府决定推行小班所需的条件和办法。

  教育改革正稳步向前,并渐见成效:

* 在八年间,全日制的小学学额由少於百分之二十上升至百分之八十;

* 经过多年的推动,我们目前已引入近60间直资学校、近10间优质私立学校及约20组「一条龙」学校,使学界更为多元化,为家长带来更多选择;

* 我们先后推行毅进计划、毅进/中学协作计划、高中职业导向课程,使我们的课程更具弹性,照顾不同学生的需要;

* 老师及校长的专业水平大大提升,当中已取得学位资格的小学及中学老师已分别达百分之六十六及百分之九十,而教育界的协作文化亦逐渐出现;

* 只要我们走进校园,会发觉学生比从前更主动积极、愉快地学习、课外活动更见多元化。

  至於专上教育方面,政府在2000年订出目标,务求在十年内让百分之六十的高中毕业生有机会接受大专教育,同时推出了一系列支援业界发展的措施,包括提供免息贷款、校舍用地、学生资助,以及建立严格的素质保证机制。现时,有机会接受大专教育的年轻人,已由2000年的百分之三十三增至百分之六十六。换言之,我们已提早五年达到政策目标。

  学额的增加,主要来自新推出的副学士课程。香港的副学士资历已获所有本地大学和10个其他地区或国家约150所专上院校承认。此外,有22个专业团体豁免副学士持有人参加部分专业考试;而特区政府在招聘公务员时,也会接受副学士作为投考资格。随副学士获得更广泛认可,毕业生的升学和就业选择将会更多。

  香港的高等院校在区内名列前茅,提供全亚洲最出色的行政商管课程和款待学课程;在学术研究方面也屡创佳绩,获得全球认同。除了以公帑支持院校的运作和发展外,我们也鼓励院校之间进行角色分工,以集中资源提高效益;又合共拨款20亿元,推出了两次配对补助金计划,推广捐献文化,成功协助院校开拓资金来源。

  以上种种的成果得来不易,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更希望这些成果能为教育工作者带来一股新的动力。我期待继续和各位议员、教育工作者及家长衷诚合作,让各项教育政策继续炞根,为我们学生的福祉而努力。

  面对全球经济的急速发展,日新月异的科技,我们即使离开了校园,仍需要不断提升自己、更新知识,以迎接多元多变的未来。我们设立资历架构,订明不同资历所应达到的标准、确保资历的质素,正是要鼓励终身学习,建立「四通八达」的学习阶梯,帮助个人选择自己的路向和实践理想,使每个人都能尽展潜能,发挥所长,踏上成功之路。

  我再次重申,资历架构并非强制性的制度,架构下的资历亦不是「上岗证」。雇主聘请职员时会考虑其它因素,例如申请人的工作态度及经验、推荐人的评价等等。推行资历架构是一项长远、复杂、但具深远价值的工作。我们会循序渐进、务实谨慎,我亦希望各界人士与政府一同努力,为香港培养各方面的人才,使香港经济得以继续蓬勃发展。

  多谢主席女士。



2005年10月27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9时49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