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寄给朋友 政府主网页
教育统筹局局长就二○○五至○六年施政报告有关人力的措施作简报
(只有中文)
******************************

  以下为教育统筹局局长李国章教授今日(十月二十日)在立法会人力事务委员会会议上的发言全文(只有中文):

主席、各位议员:

  要维持香港的经济活力和竞争力,就必须有高质素和高效率的人才。为确保我们的人力资源能配合本港未来的发展,政府近年投放大量资源於教育及人力培训上,鼓励市民持续进修,提升知识和技能。具体措施载列於上星期发表的《施政纲领》中。

持续推行的措施──设立资历架构及相关的质素保证机制

  为了营造一个有利终身学习的环境,帮助市民订定自己的学习蓝图,踏上成功之路,我们正逐步推行一个跨界别的「资历架构」。资历架构有系统地把资历分为不同级别,贯通学术、职业及持续教育界别,以建立四通八达的进阶途径。

  质素保证机制是推行资历架构必不可少的部分。立法会法案委员会现正审议《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条例草案》(条例草案),而条例草案的目的是设立一个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机制和一个资历名册,以保障资历架构下认可资历的完整性及公信力。我们希望立法会能够通过条例草案,让我们可以早日落实资历架构。香港学术评审局将负责资历架构下的评审工作,并管理资历名?。

  我们会继续向雇主、雇员、专业团体及其他有关人士解说资历架构,并鼓励他们为其所属行业成立行业培训谘询委员会(谘委会),为行业制订所需的能力标准及日后以这些标准为基础的「过往资历认可」机制。但我要强调,设立资历架构的目的是要清楚界定各培训课程的定位和水平,帮助市民订立清晰的进修方向。资历架构下的资历并不是「上岗证」,雇主聘请职员时会考虑其它因素,例如申请人的工作态度及经验、推荐人的评价等。因此,对现职雇员来说,「过往资历认可」机制有助他们为持续进修踏出一步,对於暂时无意进修的雇员而言,他们并无必要即时取得有关的认可。

  我们会继续协助香港学术评审局进行改革,包括其评审及收费模式,使该局能担当资历架构下新增的职能。我们亦已委托该局进行试验研究,探讨如何把雇员再培训局、技能提升计划及持续进修基金辖下的课程,列入资历名册。

人力培训的措施

  除了设立资历架构外,我们近年来亦推出各项计划,以提高市民的进修意欲。

* 持续进修基金

  我们於二○○二年六月推出50亿元的持续进修基金,目的是为鼓励本地雇员作好准备,装备他们在知识型经济下发展,提高香港的整体竞争力。直至二○○五年九月,已有超过23万人向基金申请资助,显示基金的受欢迎程度继续上升。而可供申请人选择的课程类目亦已增至二○○五年九月的4400多个。我们会继续确保基金资源用得其所。

* 技能提升计划

  另一个深受雇主及雇员欢迎的计划便是技能提升计划。该计划於二○○一年九月推出,为教育程度较低的在职工人提供针对性的技能训练,提升他们的技能和在劳工市场的竞争力。计划推出至今,已有23个行业参与。所开办的课程已逾6300班,超过13万名学员受惠。

* 雇员再培训

  雇员再培训局在来年会继续提供超过10万个培训名额,协助合资格的人士提升他们的就业能力。一如过往,再培训局会抓紧市场的脉搏和动向,编订更多具就业机会的新课程,务求提升学员的就业机会。

* 毅进计划

  「毅进计划」自二○○○/○一年推出至今,已举办了六届,修读毅进课程的学员约共2万5千名。「毅进计划」不但使同学对学习重拾兴趣,更令他们重建自信,让那些在中学会考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仍有机会继续奋斗,升读专上课程或就业,为自己开创光明的前途。由於高中学制改革将於二○○九年九月正式推行,我们将会检讨毅进计划的长远路向,并为计划重新定位。

* 毅进/中学协作计划

  我们於二○○四/○五学年在10间中学以试验形式开办毅进/中学协作计划,初步结果显示,试验计划具备成效。在二○○五/○六学年,参加试验计划的中学会增至18间,参加的学生人数亦增至约930名。我们现正就试验计划进行评估研究,以决定该计划在新高中学制下的长远发展路向。

* 为待业待学青少年提供培训

  至於待业待学青少年的问题,青少年持续发展及就业相关培训专责小组会继续试办适合他们的培训课程,并为青少年工作者提供导师培训课程,以及进行调查研究。

* 为居住在贫穷地区的青少年提供更多培训机会

  为协力解决跨代贫穷的问题,我们会加强为居住在贫穷地区的青少年提供职业培训服务,包括额外增加职业训练局的学额予该等青少年及少数族裔的年青人。

* 社会各界共同合作

  政府一直投放大量资源,落实多项教育及培训计划。不过,单靠政府的力量是不足够的,还需要靠社会各界通力合作,为香港提供充足的高质素的人才,让本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及知识型经济发展下保持优势。

  多谢各位。



2005年10月20日(星期四)
香港时间18时19分

列印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