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报
 
 

 寄给朋友政府主网页

立法会: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局长就《2005年拨款条例
草案》恢复二读辩论的发言全文

*************************

以下为房屋及规划地政局局长孙明扬今日(四月二十七日)在立法会会议上恢复《2005年拨款条例草案》二读辩论的发言全文:

主席:

过去20多个月以来,香港私人住宅物业市场持续复苏,回复稳健发展,交投畅旺,负资产的情况亦因市场的复苏而大幅改善。虽然楼市表现活跃,市民和投资者一般对楼市的前景感到乐观,但也有意见认为豪宅市场开始过热,忧虑会出现泡獄的情况。无可否认,近期豪宅市道十分畅旺,而中下价市场则仍是在稳步调整的阶段。置业人士作出投资物业的决定时,应清楚考虑自己的实际需要和还款能力,而不应只看见豪宅市场的气氛而忽略了整体楼市情况和社会经济环境。当然,长远而言,市民和投资者对楼市恢复信心是十分重要,可以令到市场稳步健康发展,亦对香港的经济前景起正面作用。

私人住宅楼宇供应情况

除了对豪宅市场过热的忧虑外,市场上亦有一些分析认为新楼兴建量的减少,可能会引致未来一两年的供应逐步出现「断层」的情况。

以上的忧虑都围绕着楼宇的供求问题。其实,政府经已设有一套监察私人住宅发展项目的数据系统,密切注视楼宇供应。上星期政府刚刚发放了最新的楼宇施工量数据。2005年第一季的动工数字为三千五百个单位,的确较上年同期的五千四百个单位为少,表面上似乎加深了市场对出现「断层」的忧虑。但楼宇动工量并不全面反映新楼供应,因为早前出现的严重供过於求的情况尚未彻底解除,我们必须全盘考虑楼宇供应的整体情况。事实上,我们掌握的数据显示市场未来两至三年可供出售的私人住宅单位数量仍是相当充裕,分别来自以下四方面-

第一,目前尚在兴建中的单位大概有四万一千个;

第二,已落成但仍未售出的单位约有一万五千个;

第三,已完成补价或契约修订的住宅土地可提供约八千个住宅单位;及

第四,政府去年卖出而可快将动工兴建的土地可提供约五千个住宅单位。

上述四项数字加起来已经约有六万九千个单位。此外,房屋委员会现存的回购和货尾居屋合共一万六千多个单位,将於二零零七年后有秩序地逐步出售。

当然较长远年期的私人住宅供应,将视乎发展商对后市的看法。每个发展商都有他们的发展策略,以及他们各自对市场需求的估计,对於以后须要兴建多少住宅单位为最有利及最有经济效益的方案,自有不同的看法。如果我们信服市场主导的看法,我们应相信及让市场去作出有关的决定。政府的责任是监察市场的情况,并提供足够的土地去满足市场的需求。

确保土地供应充足

发展商可透过多个途径取得土地用作住宅发展用途。总的来说,未来的土地供应有以下四方面,包括-

第一,2005/06年度「勾地表」提供35幅土地,其中包括29幅住宅土地可供申请,包括各类不同面积和不同地区的土地,合共提供超过一万个住宅单位;

第二,预计在2005/06年度内,两铁会有秩序地将铁路沿线的住宅发展项目进行招标,涉及超过两万个单位;

第三,根据市建局的重建项目进度表,每年平均可提供一千多个单位;及

第四,正在处理中的补价或契约修订的住宅土地,实际数目视乎政府与申请者磋商的进度。

由此可见,未来几年实在不缺乏住宅土地供应。至於会否出现「断层」,最终视乎市场吸纳多少住宅用地,而这正正取决於发展商对市场需求的评估而作出的商业考虑和发展计划。我们的政策是,致力确保在任何情况之下,都会有足够的土地供应。

恢复出售剩余居屋政策不变

刚才提到居屋问题,我知道议员都十分关心房屋委员会处理剩余居屋的最新情况。近日有社会人士及议员建议在2007年前恢复出售居屋。我们留意到,社会上对有关的建议意见分歧,并未有共识。虽然有人期望当局可在市道兴旺时提前出售居屋,但也有不少人关注到这样可能会影响市场的稳定以及房屋政策的可预测性。因此,尽管物业市场逐渐复苏,为了贯彻落实重新定位的房屋政策,我想再一次重申,有关剩余居屋单位不会在2006年年底前出售的决定并没有改变。

以市场为主导的土地政策

过去一年,由於地产市道畅旺,有社会人士担心土地供应不足,要求政府恢复定期拍卖土地,以补充「勾地表」制度。就此,我想指出,「勾地表」提供一个市场主导机制,灵活地决定何时和有多少土地出售,这制度为地产界及市场参与者提供清晰度、一致性和确定性,我们无意作出改变。再者,我们会不时检视「勾地表」的运作,以确保能够切合市场的发展。就此,我们已经引入多项简化措施,期望能够令到「勾地表」更加顺畅地运作。

在讲到土地政策时,我想在此顺带一提,以回应部分议员就土地管理,特别是对以私人协约方式批地的机制表达的关注。我必须指出,这个批地方法沿用已久,它的目的是达到特定的政策目标。批地的过程,亦必须得到行政会议或其授权的当局按行政会议同意的标准批准。因应议员的关注,政府已经开始着手检讨在该机制下,如何处理承批人申请修改契约去改变土地用途,以达致演变了的规划意向,希望能够提出一些改善的措施。当然大家不能够期望短期内,很快会有实质的结果,但我相信议员能够和我们同心协力,以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为共同目标。

楼宇管理及维修

此外,我想讲一讲楼宇管理及维修方面的工作。我们制订了一套全面而有系统的策略,透过各项短期和中长期措施,全盘地解决这个存在已久的难题。我们已经得到香港房屋协会的支持,於本年二月推出一项为数达三十亿元的「楼宇管理维修综合计划」,为旧楼业主提供即时的「一站式」协助,我们现正以公众意见为依归,计划在本年底前就强制验楼的执行细节和配套措施,进行第二阶段的公众谘询。假如公众就强制验楼计划的主要执行细节能达成共识,我们期望於2006年把有关的条例草案提交立法会审议,以便有关计划实施后可有助长远地解决楼宇失修的问题。我们现正研究强制验楼的实施细节和配套措施,包括怎样厘订目标大厦、订定检验标准、设立独立仲裁机制、考虑成立自愿楼宇评级制度,以及为真正有需要的业主提供适当的协助,以履行其应负的责任。我们已经就初步的建议开始与业界讨论,并会继续作出跟进。

市区更新

有议员亦提出应该加快市区更新的工作。在这方面,市区重建局会继续采用全面的策略,包括拆卸重建严重失修楼宇、复修保养欠佳的大厦、活化旧区,以及保存市区更新项目内具有建筑或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市建局自2001年成立至今,已按部就班地开展了22个重建项目,并在不同地区推行活化旧区工作,以及推出楼宇复修计划。为了进一步加快市区更新的步伐,我们现正与市建局一起检讨《市区重建策略》,其中会研究市区更新各个工作范畴的比重,并会就修订《市区重建策略》的建议谘询公众。

总结

最后,我感谢议员在发言时对本局多个工作范畴表达了宝贵的意见,希望藉我刚才的回应能令议员更加了解我们的政策方向和工作进展,有助我们彼此在互信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展手头的工作。多谢主席。

二○○五年四月二十七日(星期三)


寄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