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报
 
 

 寄给朋友政府主网页

立法会:教育统筹局局长就《二○○五年拨款条例草案》
二读辩论致辞全文

*************************

  以下为教育统筹局局长李国章教授今日(四月二十七日)在立法会会议上恢复《二○○五年拨款条例草案》二读辩论的致辞全文(只有中文):

主席女士:

  二○○○年一月,在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会议上,教统局表示因成本效益问题而打算搁置部分学校改善工程,遭委员大肆抨击。委员会促请政府加快完成学校改善工程,以改善学习环境。

  二○○○年五月,张文光议员动议,促请政府立即拨款,令全港学校可在二○○四年前,完成校舍改善工程计划。动议获得大多数议员的支持而通过。

  二○○○年十二月,在立法会教育事务委员会上,议员要求政府增拨学校用地,并加快兴建新校。

  政府当局从善如流,在过去几年积极地推行学校改善工程及实践建校计划。但不够五年,有议员竟批评教统局在建校计划及学校改善工程的政策失误、浪费公帑。这些批评有误导之嫌,对教统局绝不公道,亦有损立法会的公信力。

  在二○○二年公布的人口推算结果显示,学生人口将持续下降,政府亦在第一时间暂停尚未批出的工程,避免不必要的开支。政府以负责任的态度,回应议员们的要求,亦迅速回应供求的转变,但依然招来一部分议员的批评,并且出言威吓要求审计署作出调查,真可谓「恶人先告状」。

  议员应该记得,在二○○二年十月十五日公布的审计署第39号报告书中,审计署署长建议应把收生不足的班级合并,以减少班级数目,使以公帑提供的小学教育更具成本效益。就此,政府帐目委员会亦促请教统局研究采取各种措施,以解决预期学位供应过剩的问题;政府帐目委员会亦提出削减过剩的学额,特别是在成本高及使用率低的学校。

建校计划

  教育界及社会人士都同意应逐步协助半日制小学转为全日制、为地方和设施不足的旧校原址重建或觅地重置,并为教育体系引入多元发展,为家长和学生提供更多选择。这些亦都是经立法会同意的政策。可是,当政府根据这些既定政策进行建校计划,却受到部分立法会议员猛烈抨击,实在令人费解。

  议员应该清楚知道,建校计划并非单单为了应付中小学学额的需求,而是有其他改善教育的考虑。事实上,为了推行全日制、重建或搬迁现有学校而兴建的新校舍,对於整体学额的供应并无重大的改变。近日有民主派议员批评政府「建千禧校舍,让旧校杀得更快」。我实在不明白一个负责任的政府,又怎能为了保住个别学校的利益而将其它学校就全日制、改善校舍的合理期望置诸不理?

  教统局在制订建校计划以实践教育政策的同时,亦会参照最新的人口统计及推算数字,进一步衡量兴建新校舍的需要及规模。然而,要十分精确地推算未来每年的学位需求是非常困难的。单是内地新来港学童的数目,在过去数年便有急剧的变化。在一九九八年,六至十一岁的新来港儿童的数目约19300人,但在二○○四年却只有约3700人。在短短几年间,相差超过15000人。由此可见,要准确地推算每年学位的整体需求绝非易事,而兴建学校更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得到。此外,其他因素如家长选择、人口分布的转变等,都会影响学位的需求,也令分区的学位供求规划更加困难。

  有议员表示,政府当局不应该在学位过剩的地区兴建新校。我必须指出,在同一地区,同样面对人口下跌的影响,有不少学校仍然极受家长欢迎,申请入学的人数不跌反升。即使新成立的学校,也比部分有多年历史的资助学校更受家长欢迎,这现象值得收生不足的学校反思。事实上,家长为子女选校,主要的考虑是教育质素和校风。

  对於收生不足的学校,如果经过特别视学证明教学质素良好,我们会容许它们在下一学年继续招生。特别视学的结果,亦可让家长有一定程度的质素保证。如果教学质素不佳,又不受家长欢迎的学校,我们实在没有理由浪费公帑继续资助。如果我今日接受议员的要求继续资助这些学校,难保数年后某些议员不会再一次转变态度,批评这是浪费资源,又要求审计署署长追究责任。见到一些议员态度的转变,我才真正明白什么是摇摆不定,朝令夕改!

学校改善工程

  至於学校改善工程,是源自教育统筹委员会在一九九二年发表的第五号报告书。工程在一九九四年开始,分五期陆续展开。由於工程能改善学校的设施,从而提升学习效能,增加学校的吸引力,因此深受学校欢迎,纷纷争取早日纳入学校改善工程计划。

  我必须强调,在策划进行学校改善工程时,所有学校均是拥有健全的班级结构。由一九九四年至目前为止,共有743间学校已纳入在学校改善工程,其中只有小部分学校将会停办。况且,在决定进行学校改善工程计划至决定停止取录小一,已相隔一段时间。以最近两个学年内停止取录小一但已进行学校改善工程的22间学校为例,它们获立法会财务委员会拨款进行学校改善工程,与获教统局停办小一的通知,其中约有一半的学校在时间上相隔最少六年。若计及学校实际停办的时间,相距更会扩惗至十年或以上。另外一半的学校则是在二○○一年获批准进行改善工程,这是因应立法会於二○○○年多次强烈的要求而切实推行的。

  教统局有责任确保拨款用得其所。所有已进行的学校改善工程,均得到立法会通过拨款,原因是大部分议员都认同各项兴建或改善学校工程背后的教育政策。若只因未来会有学校出现收生不足的情况,而停止所有工程,对我们的学童实在不公平。此外,不合标准的校舍,更会令有关的学校难以竞争,削弱收生能力,恐怕届时部分议员及学校,又会以「阴谋论」批评政府,硬说政府想透过停止改善工程而扼杀学校的发展。

  即使有学校在改善工程竣工后因种种因素而停办,经改善的校舍亦可以用作其他用途,例如分配予其他基础设施条件未如理想的学校,或供其他需重建、重置的学校短期使用,亦可以供其他社区团体使用。换言之,花在进行学校改善工程上的公帑并不会浪费,而将来的用家亦可以继续享用改善后的设施。相反,若某学校收生不足,但教统局却硬要继续让学校开办,岂不是浪费资源?我想强调,我们不能够只顾把教育经费用尽,而将成本效益、教育质素等基本考虑置诸不理,我相信这亦不是立法会、审计署及大众市民的期望。

结语

  二○○○年五月,张文光议员说:「对学校恶劣处境的沈默,便是在教育问题最大的失职,议会最大的无能。」张议员要求在二零零四年之前,为余下的500所学校全部进行改善工程,否则威胁会「组织受影响学校的教师和家长,包括十万个曾经签名的家长,继续抗争,不达目的,永不终止。」

  五年后,同样在立法会,同样那么年青的张文光议员,却改为批评建校计划和学校改善工程是荒谬政策、浪费公帑,并要求审计署追究责任。

  主席女士,我今日发言的内容,其实已经多次在事务委员会和特别财务委员会内作出合理交代。可惜有些议员们却置若罔闻,三番四次重覆批评,其实这样做法是不健康的,长此下去很容易令人怀疑立法会的功能,到底是寻求真理,还是歪曲事实、误导市民?

  考虑到小学学生人口持续下降,我们正全面检讨各区的建校计划和现有校舍的情况。若有需要时,我们仍会继续兴建新校以配合各项政策措施,以及改善现有不合标准的校舍。我希望议员会以理性的态度,去审视修订建校计划的建议。

  多谢主席。

二○○五年四月二十七日(星期三)


寄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