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恢复二读辩论致辞全文(只有中文) *************************
以下为工商及科技局局长曾俊华今日(四月二十七日)在立法会会议上恢复《2005年拨款条例草案》二读辩论的致辞全文:
主席女士:
我十分感谢议员在财政预算案辩论中,就工商及科技局的工作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我和同事会详加考虑。今天我想特别就议员对CEPA的落实和深化提出的意见,作出一些回应。
特区政府坚信「大市场,小政府」和「市场主导,政府促进」的经济政策方针。根据这个方针,工商及科技局联同其他政策局一方面为本地货物和服务业争取在境外市场更优越的准入条件,另一方面为商界提供有利的营商平台,配合市场的转变和需要,为企业提供最大的发展空间。
CEPA正是上述政策方针的最佳体现。CEPA是本港业界进军内地市场十分有效的途径。政府除了积极和内地当局磋商CEPA的开放措施之外,过去一年多以来亦广泛地推广CEPA。正如政府推动的其他经济政策,CEPA最终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必然取决於业界能否和如何把握新政策所带来的商机。当然,香港人不断进取的企业精神、敏锐的市场触觉、跟世界市场接轨的丰富营商经验,都是成功落实CEPA的最有利条件。
CEPA实施以来,运作令人满意。根据政府最近完成就CEPA第一阶段的经济效益评估,CEPA对香港经济的影响正面和显著。无论是货物或服务贸易方面,受访者对CEPA都有很高的评价。从事CEPA第一阶段涵盖的18个行业的公司,在2004年基於CEPA的实施而增加它们在香港的资本投资额达10亿元。预期在2005年,有关款额会增加至45亿元。CEPA在2004年带来的服务收益达16亿元,在2005年,更预期会增加至38亿元。
另一方面,CEPA下「个人游」计划访港的内地旅客在2004年多达426万人次,带来了65亿元的额外消费,直接带动了本港零售、酒店、饮食、跨境交通服务等各行各业的发展,令市面气氛更见畅旺。
此外,CEPA下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措施,配合国家协助内地企业「走出去」的政策,也为本港带来了可观的商机。中央政府於去年8月底大大简化了内地企业来港开业的申请程序。新程序实施后,截至2004年12月底的短短四个月内,获审批来港投资的内地企业一共有68家,占全年总数的42.5%,投资额达4.7亿美元,占全年总额48.9%。这些企业一方面带来投资,另一方面亦提高了对本港服务业的需求,因此,香港作为中国服务业之都的地位亦得以巩固。
部分议员和劳工界就CEPA对本地就业市场的影响十分关注,我记得在刚推出CEPA的时候,有意见认为CEPA可能会令香港的经济空洞化,更有人担心CEPA只会令商家得益,对普罗大众的就业帮助不大。不过,事实并非如此。
从CEPA的经济分析可以看到,CEPA实施的首两年,不但为香港带来可观的新投资,也同时创造了近三万个新的就业机会。其中在2004年,CEPA所带来的新职位占本港新增职位总数约20%。新增职位分布在制造和服务的各行各业。在服务业的新职位中,专业和非专业的比例约为1比4,可见CEPA对改善本港整体就业情况发挥积极和全面的作用。
专业服务向来是香港服务业主要的支柱。CEPA为法律、医疗、工程和会计等本地专业人才,提供了不少在内地发展的机会。根据上述的CEPA经济效益调查,大部分专业界的受访企业均认为CEPA对整体经济有利。当中银行及医疗服务业对本业整体效益观感最为乐观,而保险、饭店及旅游对本业整体效益观感都持很乐观看法。
然而,我们也明白业界在开拓内地市场时遇到的问题,也了解业界希望内地市场环境可以再进一步改善,以及深化和扩阔CEPA的开放措施。政府十分重视这些意见,并已通过不同途径跟内地当局跟进。
与此同时,我也希望业界明白,基於体制不同,两地服务业的运作模式和规管制度存有一定的差异,其中以专业服务尤甚。香港人在内地市场发展时,要尽力加深认识内地的情况,在这方面我们也会继续加强关於内地市场资讯的发放。
至於未来的工作,就货物贸易方面,工业贸易署正接受本港企业提出希望在CEPA下一阶段享受零关税货物的申请,该署完成审核后,会将有关资料送交商务部,以便双方展开磋商。
服务贸易方面,各有关的政策局已经谘询业界,我们会稍后跟内地商讨进一步开放的范围,也会与各行业保持联系,交换对进一步完善CEPA实施的看法。
除这两方面外,我们亦会跟内地有关部委继续就CEPA如何进一步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进行磋商。
最后,我再次感谢各位议员对CEPA提出的意见,我期望在CEPA未来的工作方面,继续得到大家的支持。
多谢主席。
完
二○○五年四月二十七日(星期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