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报
 
 

 寄给朋友政府主网页

财政司司长在「香港经济峰会2005」致辞

*******************

以下为财政司司长唐英年今午(十二月十三日)在「香港经济峰会2005」的致辞全文(只有中文):

各位嘉宾∶

我非常高兴能出席由新城财经台和信报财经新闻合办、香港交易所协办的「香港经济峰会2005」。今日,我除了准备与在座各位工商界精英分享我对香港经济前景的看法,亦希望和您们就香港的未来经济发展方向及来年的财政预算案交流讨论。我保证我们一定会脚踏实地去制定下一个财政预算案,我如果有幸能制定将来的预算案,我们会制定至○七年的那一份。

由於国际经济大环境基本向好、国家在经济政策方面的支持,及香港人的积极奋斗和自强不息,香港的经济在过去一年经历了比较全面的复苏。第三季的经济增长达到7.2%,是连续第五季增长。

在对外贸易方面,整体货物出口在第三季按年跃升15.3%,连续九个季度录得双位数字增长。服务输出亦表现强劲,按年实质增长10.3%。由於营商环境和前景改善,整体投资开支亦续有增长,於第三季按年实质上升4.9%。

第三季的本地零售消费在市场气氛和就业情况均有改善下,保持坚稳。私人消费开支於第三季录得5.1%的增长。消费需求持续好转,以及进口价格有所回升等因素,亦使长达68个月的通缩期终於在今年七月宣告结束。综合消费物价指数在二零零四年第三季平均回升0.8%。随整体经济好转,物业市场亦全面复苏,负资产的数目亦已由高峰期超过100,000宗大幅回降至25,000宗。

在劳工市场方面,自去年八月以来我们创造了接近110,000个职位净增长,而总就业人数更创出了新高。经季节性调整的失业率於二零零四年第三季进一步下跌至6.7%,为两年半以来的低位。根据商界的反映,有部分企业,特别是在专业界别方面,近来更出现员工流失和人才短缺等问题,须要加薪来吸引和挽留人才。

在这势头下,我们预期今年全年经济增长应可达到我们在八月上调至7.5%的修订目标。

当然,我们不能因此而稍有松懈。香港面对的挑战仍然很多,特别是外围经济因素波动和由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经济转型及人力资源错配问题。在中短期来说,我们的外向型经济会继续受到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尤其关键的是油价和美元利率和汇价的走势,以及香港的两个最大贸易伙伴:内地和美国的整体经济表现。长远而言,我们必须不断提升我们的竞争力,配合经济转型带来的新要求,以及解决因人口老化对各项社会服务的需求增加等深层次问题。

内地的宏观调控至今已取得初步的成果。内地经济在平稳发展的同时,部分经济产业投资过热的情况已有所纾缓,看来不会出现「硬陆」的情况。在这情况下,内地的经济发展将继续是对香港经济增长的正面因素。

事实上,内地与本港的经济融合自七十年代末期,国家进行改革开放以来,已不断在深化。在去年及今年签订的第一及第二阶段《内地与香港关於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简称CEPA),以及去年开始实施的《个人游》计划,更把这个互惠双赢的发展推上一个新的台阶。这些措施对香港的经济作用正逐渐显露。其中有在短期内便发挥效果的,如《个人游》,在今年头十个月便为香港带来了近349万名内地游客,占全部访港旅客19%。这除了令访港旅客人数屡创新高外,亦为本港的餐饮、零售、酒店等与旅游有关行业带来蓬勃生机。

在短至中期来说,CEPA第一阶段自今年一月一日实施以来,香港的有关机构已共签发了超过2,700张产地来源证,有关货值共超过10亿元。工业机器的投资经过数年的萎缩后,今年年头亦开始回复增长,增长由第一季的18%,增加至第三季的33%。由於工业投资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策划,所以这些投资增长亦正好和CEPA的推行时间相吻合。

接下来,CEPA第二阶段亦会在明年一月一日开始实施,届时输往内地可享有零关税的香港产品类别将会超过一千种。更重要的是这些新的类别都是按照业界的要求而加入的,所以我们相信它们对业界将有更直接的效用。我想在此重申,我们第二阶段的713项税号,我们也是谘询业界,在五千多项税号当中何者是他们想优先特别考虑的,再应业界的要求,和中央政府商讨,而达成第二阶段的713项税号。我相信一个厂家,不会完全没有想过投产便要求我们争取税项优惠;我相信他们是经计算后认为有利可图,才要求我们去争取的。此外,由明年起,香港服务业及香港服务提供者在内地所享有的开放措施将会进一步扩大和深化,合共有26个服务业在内地获得优惠待遇。当然,我们亦可能需要再过一段时间才可看到这些新措施的实际效果。

长远而言,香港的经济需要继续转型,以配合内地的快速发展。CEPA和「9+2」这个泛珠三角合作概念,都能增强香港作为一个企业投资首选的双向商贸平台。一方面能够为各国企业提供一个参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基地,另一方面亦成为希望进军国外市场的内地企业「走出去」的平台,缔造一个内地、香港和国际企业互补多赢的局面。

今日这经济峰会的目的是为各界提供一个机会讨论应该如何作好准备,迎接经济全面转型带来的挑战。事实上我的办公室亦在今年八月和贸易发展局和多个本港商会合作,举行了另一个经济高会,集合社会各界一同交流讨论,希望为香港未来的经济建设方向建立共识,订立建设蓝图。当日的会议中,大家都提出了很多极宝贵和有用的建议,我今天想重提其中两点。

第一点是:在经济全球化下,地区之间的资讯流通、物流运作都变得更发达,产业调整得更迅速。因此,区域之间的经济分工和合作亦变得更加重要,而任何经济体系都没有可能全方位和其他地区竞夆。在这环球大趋势下,我们必须认清香港的企业和香港本地人才的相对优势,并尽量预见不同行业的前景变化,集中资源,巩固我们的领先产业,并前瞻地为迎接未来机遇和挑战作好准备。我们现在说的是香港企业,但大家都很清楚香港人才并不只代表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我们一定是集合了世界各地,包括内地的人才来香港的。在那次峰会中,多位讲者都提及我们的资讯科技、创意工业、运输、物流、金融及其他专业服务,以至旅游业等都在不同范畴拥有优势,而这些优势都有一个共通点,便是我经常提及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的优势。

这便带到我们当天谈到的第二点:香港企业既积极参与国内经济活动,为国家全力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亦同时应保持和进一步发挥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都会,拥有完善的市场运作机制,广泛的国内、国外关系网络,并且在各经济领域的专业水平和监管素质都能和国际接轨这独特优势。香港拥有区内罕有的世界级软、硬件、世界水平的金融服务业、在推动国际投资者和内地企业合作方面的深厚经验、以至中西文化交汇的大都会生活模式,都令香港与众不同。而我们对法治精神更是根深蒂固,与我们的社会价值紧密结合。

香港既有全球经济增长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内地作为后盾,亦有一个完善的市场机制和市场运作系统,让中外大小企业发挥所长、创造奇迹。目前已有超过3,600间国际企业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或办事处。这个数目每年都不断增长。即使是在去年SARS期间也是有增长的。单就今年六月比对上年已增加了超过12%。香港作为亚洲国际都会,是世界人才、资本、企业和游客汇聚的地方。政府在制定各项政策时,必定会巩固和加强香港的国际都市角色和与多方面的国际标准接轨的优势。

我刚才是审慎乐观地向大家描绘了香港的经济前景后,我想和大家谈谈几点和来年预算案有关的课题。

首先,由於本年度至今的三次卖地成绩都比预期理想,本财政年度截至二零零四年十月的综合赤字,在计算了发债所得后,为253亿元;对比我们在本年度财政预算案中的预计综合赤字426亿元,情况似乎有所改善。但我必须指出若我们从收入中撇除发债所得的254亿元,目前的综合赤字仍然超过500亿元。而我们事实上亦不应把发债所得视作一般收入,因为我们将来必须偿还这笔款项。

由於本港经济复苏的幅度亦比我们原先预计为佳,从本财政年度到目前为止的财政表现看来,我们在年终的综合赤字有可能比预算案中预计为低。在近日我就明年预算案谘询各界时,亦经常听到有团体以财赤情况已改善为理由,要求政府在明年增加各项支出,甚至减税。作为财政司司长,我有责任履行「审慎理财、量入为出」的原则,这亦是一个很实在的原则。对於各项调整税项或增加政府经常性开支的建议,必须从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负担能力的角度去考虑,绝对不能随便增减。因为这可能会使到大家对公共政策的合理性和延续性存有疑问,因而加剧了经济的波动,最终只会妨碍经济稳步发展和市场的健康运作。

一个负责任的政府是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和需要。一方面,我们要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我们亦要照顾社会各个阶层不同人士的需要。虽然这两个目标似乎有冲突,甚至互相排斥,但其实两者却是相辅相成。一个和谐并让众人都能分享经济成果的社会,是经济长远发展的基础。同样地,要提高整体社会的生活质素,就需要有一个稳健增长的经济。

香港的税基狭窄已是不争的事实。以薪俸税为例,头30万的纳税人已缴纳了八成半的薪俸税;而头500间公司,亦已负担了六成的利得税。近年国际货币基金会有关香港的报告,亦一再提醒我们要正视本港税基狭窄的问题,以应付未来的挑战。

另一方面,特区政府已连续六年录得经营赤字,财政储备亦迅速下滑四成之多。虽然本年度的卖地收入比预期为佳,因而令综合赤字可能会比预计少,但我们不能依靠非经营收入去应付经营开支,因为非经营收入是非常不稳定。在回归以来,我们的投资收入可低至10亿元,亦可高达420亿元。同样地,我们的卖地收入亦由每年5亿元至710亿元不等。以上的数字正充份显示非经营收入的极度不稳定。

我在今年三月份的预算案中已作出承诺,会透过审慎运用财政资源,严格控制公共开支,以向公众证明,我们有决心亦有能力在二零零八至零九年度回复收支平衡。

在过去一年,由於本港的经济持续增长,库房的收入相应增加。我们其实只要继续审慎控制开支,已可以达到收支平衡的目标。但是,正正在这个经济开始重新向上的时候,我们才有条件进一步研究税制改革,特别是扩阔税基等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把握时机,研究如何为香港引入稳定的财政收入安排。

我当然深切明白研究开征新的税项,一般来说都是不会受到大众欢迎的。甚至有人质疑我们的低和简单的税制是否已有所动摇?我可向大家保证,我们的低和简单的税制是绝对没有动摇。但作为财政司司长,我有责任去确保特区的税制,随本港经济结构的转变而更新,以满足未来社会的需要。

正因如此,我在上任第一天,便已提出我们需要对引入商品及服务税作全面的思考和讨论。目前,政府仍在研究这个税项,一个内部委员会将在今年年底向我提交报告,而我亦准备在明年的财政预算案中公布这方面的下一步的工作。

我想在这里再次重申,国际经验显示由决定开征商品及服务税至到实际收取有关税项,需要大概三年时间准备各种施行细则。因此,您们无须现在已就开征商品及服务税这建议预设立场。我希望大家现在不要支持,但亦不须要反对这新税项。我希望大家能持开放的态度,待我们提供进一步较全面资料后,才就有关的议题作全面、理性和健康的讨论,包括是如何减低新税项对低收入阶层的影响、应否对中产人士提供税务上的宽减等等。

至於遗产税,我们已在数月前就应否调整现行遗产税税制,以吸引更多海外资金谘询公徏意见,谘询期已於十月底结束。政府现正研究收集到的意见,并会向我提交建议。此外,亦有意见认为我们应该调整现行酒税,以帮助刺激旅游业,及使香港成为区内的红酒中心和分销枢纽。政府刚於本月初推出了谘询文件,我希望各位,无论你是否喜欢杯中物,也踊跃提出你的意见,帮助政府更周详地考虑这问题。

最后,我衷心希望各位能积极利用各种渠道,表达您们对财政预算案以至香港经济整体发展的意见,好让我们集思广益,一同编制一份更美好的预算案。谢谢。

二○○四年十二月十三日(星期一)

短片 短片(Real Media格式/Windows Media格式)


寄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