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报
 
 

 寄给朋友政府主网页

财政司司长记者会谈话全文

***************

  以下为财政司司长梁锦松今日(三月五日)在财政预算案记者会上的谈话内容(中文部份):

财政司司长:今天提出的财政预算案可以说是一个颇大平衡的工作。主要是两方面的平衡,第一个平衡是一方面需要提出一个可行方案在中期内(即二○○六至二○○七年)达致财政平衡,消除赤字。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亦很清楚知道,如果运用的手段太重,走得太急的话,也会阻碍经济发展,这本身是不好的,因为我们说过,消灭财赤的最重要的手段是发展经济。第二个平衡是平衡社会上各个不同阶层人士的利益,所以今天的财政预算就是要平衡这两方面,希望大家可以接受和满意。

记者:为何预算案所提及的财政储备指标只是可以用九至十一个月;以及动用土地储备基金作为政府开支的理据?

财政司司长:大家在去年的财政预算案也看到,我有三个指标是所谓硬指标,那三个硬指标就是在二○○六至二○○七年达致经营帐目和综合帐目的平衡,以及是把公共开支回复至整体经济的百分之二十或以下,这三个就是硬指标。

  另一方面,财政储备方面基本上是有一个目标,就是达致十二个月政府开支。大家亦看到去年没有把财政储备跟任何金融问题挂恥,基本上,我们觉得是一个合理的水平,特别是用以应付政府周转的需要。大家看到,如果继续好像今年所提议的开源节流方案,在未来数年,我们便会低於这十二个月的指标,只剩九个月、十个月、十一个月。如果要达到十二个月的指标,很可能便要在短期内,无论是在开源或者节流的力度都要加重很多。我觉得这样是不大符合香港的经济现况和需要,因为蒥民的负担会很重,亦很可能会使经济的复苏受到影响。所以考虑到各方面的需要,我宁愿是在这方面接受一个低一点的财政储备水平,而不去加大开源节流的力度。

  当然,你的第二个问题指出这样会否有人冲击港元时,便会少一点抵御能力。但是你要切记我们香港是采用联系汇率制度及货币发行局制度。货币发行局抵御货币冲击的主要手段是用利息而不是外汇储备,所以应该是不会受到影响。

记者:想问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提及○六/○七年额外开源二百亿,当中有一百四十亿元是税收,另外,三年额外的六十亿元究竟是什么,是不是从政府收费中取得?第二个问题就是未来的五年会有一千一百二十亿元的资产出售或者证券化,这些项目究竟是什么?又会怎样做?

财政司司长:预计由现在至○六年总开源的数目为二百亿元,今天提出了一百四十亿元出来,我们觉得这一百四十亿元是合理的、可行的。至於余下的六十亿元,现在按下不表,卖个关子。当然,如果到时在其他政府收费可以有一定调整的话,这些经调整后收到的数目就会在六十亿元内。但会否有其他事情,到时我们要视乎情况提出具体的建议,现阶段没有既定的项目。

  至於,出售资产和证券化是什么呢?其实在我们一些较厚的电话簿中,大家已经心中有数,当然有些是所谓“usual suspects”,很容易被猜中。例如,九铁、地铁,当然就不是即时;有些是政府的贷款,可以证券化,如隧道各方面,这些我想你们看看电话簿就会知道。

记者:如果地铁和九铁会出售或证券化的话,是否经济一日未有改善,不能做得到?

财政司司长:去年推迟地铁第二期发售,并不是因为市场不好。你可以看到去年中国银行也可成功上市,数目比地铁第二期还要大,所以是与经济无关,其实是政府在研究是否两铁合并,而将之推迟而已。

记者:在预算案中,你预算在二○○六、二○○七年会达到收支平衡。但这是基於假设,在二○○三年至二○○七每年的经济增长会有百分之三,会否过份乐观?若经济增长真的没有这样好的话,财赤问题是否要再拖数年才可解决。

  第二个问题,预算案中,似乎政府很积极开源,包括加税,以及不再冻结一些政府的收费。但是在关水喉、节流方面,除了如公务员减薪及减综援方面,还有什么实际措施去关水喉?

财政司司长:第一个问题我留给K.Y.(政府经济顾问邓广尧)回答,因为由经济学家说经济问题,可能较为可信也不定。

  其实在节流方面,第一,我们订下一个所谓资源封套,把开支上限由二○○六年本来的二千二百亿定到二千亿。当政府订下这些上限分给部门,部门便会如实地执行。这个其实是政府一个相当好的财政管理制度,保证他们的开支不会超逾此数字。

  但在公共开支方面,大家看到大部分的开支均与人有关的。在人的开支方面,我们做了两件事,第一,把公务员的薪金减到九七年六月三十日的水平,分两期执行。第二,行政长官已说过,就是把公务员的编制减百分之十。这是有相当大的财政影响。当然,除了这两个这么具体和整个政府都通用的措施外,我们较为相信每一个局、每一个部门握着那个财政封套,他便会知道那些可以节省多一点,那些可以节省少一点,我们很相信他们会满足到这些开支封套的上限。

  经济方面,我让K.Y.回答。

邓广尧:关於中期预测方面,大家都可以想像到任何关於未来的经济预测,都会存在不肯定性,但我们一直都有留意市场和权威的国际机构对香港所作出的预测。在中期预测而言,我们的实质增长每年平均是百分之三。这是较为市场内,譬如有一个名为Private Sector Consensus Forecast,即所有分析员所提供的意见对中期预测的平均数。我们看到最新的数字,他们的平均预测是百分之三点五,较我们的预测为高。其他某些的国际权威机构,如IMF(国际货币基本组织)对当前对香港的预测也较百分之三为高,所以我们并不认为预测太过乐观。

记者:在你整个口号说共同承担,但看税款的分布,薪俸税占了六十八亿,而利得税只占三十五亿,看起来承担是否不很平均?第二,在政府削减开支方面,要到○六、○七年才做到二百亿,但问题是要经过四年,一开始头一、两年在税项方面就已收到一百四十亿,甚至还有那六十亿加进去。是否比较侧重了开源方面,而节流相对比例较轻呢?

财政司司长:开源、节流其实大家也是二百亿,当然究竟速度有多快,两者不是一定每一年也要划一个绝对等号的。由现在一直到二○○六年,开源节流是逐渐加大力度,各有二百亿。其实开源方面,今日我提一百四十亿不是一次过入来,第一年是入六十亿。

  你刚才问利得税和薪俸税加起的总数好像有些不平衡,其实所有事都是观点与角度问题,可能从另一角度来说,薪俸税现时只是回复到九七年的水平,而利得税是远远超过九七年的水平,因为用历史来作比较的话,是回到八十年代中期的水平。因为大家记得在九八年减税时利得税的减幅只有百分之零点五,而今天建议是增加百分之一点五,是三倍当年的减幅。薪俸税税阶方面只是回复到九七年水平。

记者:...有千几亿...,另外有七百几亿来自土地收入,没有细节说到包含什么内容,令外界公众有怀疑政府在利用数字游戏以令你的硬性指标可於二○○六、七年达到,有否这成份?今次成份数都好似在加加加,蒥民听到可能不高兴,又加税又加费,现在消费信心这样低、经济这样疲弱,会否打击消费信心?

财政司司长:在非经常性收入方面,弹性大很多,现在对卖地收入作估计,有些人认为高,有些人认为低,因为现在用勾地政策卖地,不稳定性是多了,但政府会有多些方法填补这些不稳定性,因为正如你说,卖家当又好,甚至用其他东西,在现金算的制度下,甚至发债亦可当是收入,这不是最重要的,当然我们对能够卖、及证券化的资产是比较有信心,重要的是在去年和今年,我用了不少的篇幅不厌其烦地希望大家关注,不是关注综合赤字,是关注经营赤字。因为经营赤字与大家的家庭财政差不多,你的家用开支,特别是每月的开支:学费、交通费、食、租,与你的收入,现在我们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入不敷支,这些经常性的开支是远远超过收入,现在所提出的开源节流措施,主要集中去解决经营账目方面的大量赤字,而我相信,所提出的措施,可在○六、七年时,令经营账目回复平衡。至於你问及这些措施会否影响蒥民的心情,我也是蒥民的一分子,要面对减薪和加税,但作为财政司司长,我想没有一个财政司司长喜欢加税、减开支,因为这必定是不受欢迎,最好是能年年减税、减费、加福利、所谓派糖,这自然不论在现在或将来也会成为很受欢迎的财政司司长,但是,当财赤这样严重,把问题推给下一届政府,并非负责任的做法,因为大家亦很清楚我以前是做银行的,做过炒家、做过地区主管,经常评估各地区的政治经济风险,现在我们的经营赤字,并非综合赤字,已经超过整体经济百分之五,如果现在不手解决财赤问题,恐怕会导致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当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对每一个蒥民都会有影响,譬如说,若蒥民借钱买楼,只要利息上升百分之一,蒥民要负的利息的差额便已经较现在政府要加的税款多。因为现在调整的薪俸税对绝大部份人士来说,税款的增幅一年也不足一万元,所以,如加百分之一(利息),若以一百万的按揭贷款来说,加一个百分点的利息的利息支出已多於一万元。我很希望能透过这些开源节流措施,虽然会为蒥民带来短期的财政负担,是可以避免长期的、更大的经济问题,从而扫除经济复苏的障碍,使其他的措施可以更有效地令到经济复苏。现在有很多措施已陆续见到效果,所以经济在以往两个季度的表现不俗,出口与旅游的表现不俗。今年上半年的经济势头暂时仍很好,日后还有那些新措施会令香港的经济逐步向好呢?比如短期来说,人货流通方面以往已做了很多功夫,在上一季度,人与货与上年比较增加了百分之八,今年的边境建设措施会逐步改善,例如罗湖桥与皇岗关口等。同时,亦希望广东省居民可以在短期内以个人旅游方式来港,希望能在六月时与内地方面谈好更紧密经贸安排,帮助本港各行各业在内地扩展。九号码头有些泊位会於今年做好,明年会完成更加多,届时香港的货运能力会增加百分之二十,这样可以令我们应付更多与国内及对外的出入口生意。

  二○○五年时,会有新的展览馆落成,Disney又开,到了二○○六年,连接蛇口的大桥亦会启用。在各个要做的领域,一直有进展,蒥民的前景是可预见的,所以我在结语时亦指出,前景并不模糊,而是十分清楚,只要大家努力,一定会前程锦绣。

记者:以前没有尝试过动用土地基金,今次动议上立法会,会是一次性,还是今年在那里拿一笔钱,还是以后会开了一个先例随时可以从土地基金方面拿钱使用。同时,今次要动用土地基金去平衡,是否香港的情况真的是十分危急呢?

财政司司长:肯定来说以往数年,因为年年的财赤,所以在港英时代存下的储备已用光。但大家记得在九七年时土地基金拨给特区政府时,我们一直把它看成财政储备的一部分。这次将提出法案动用土地基金,可以有如以前用财政储备般使用,处理方法与以前是一样的。会不会可以随便使用呢?大家要记,政府要用钱,每年都要立法会批准的。香港政府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始终要经过立法程序,透过每年立法会批准用钱,他们知道有多少财赤,知道会使用多少财政预算,然后才可以动用财政储备。

记者:政府出售资产,政府只是不再成为大股东定抑或是全部撤走?另一个问题就是Land Fund是短期的措施,抑或是将来情况好转后,你会维持现状,尽量不会动用土地基金?第三个问题就是你在外面走一走,会感受到社会上对政府的怨气,你怎样评估今次这个预算案推出后市民的看法,是不是他们只会愤怒一会儿,过后便无事,并不会上街游行,会是逆来顺受?

财政司司长:政府卖家当,究竟是卖断还是继续掌管控制权,是各有不同的情况,具体的问题会具体处理。

记者:有些什么会保留作大股东?

财政司司长:到时真的出售的话,会告诉你。跟着你的问题就是说市民会怎样去看待这份预算案,希望市民可以理解到政府也有难处,政府的钱不是政府的,抽得的税款不是袋进我们的袋里,这些税款始终是用来支付一些服务,这些服务是服务市民的。香港提供不少的服务、有很好的环境,每一个人也是受到法律保护,香港的治安是全世界有数的良好,交通在区内是数一数二。我们有一个高流通性的社会,许多人的家庭出身不太好,也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从而透过个人努力,可以出人头地,这一切是要靠政府的政策以及资源去维持。所以当政府有这么大的财赤时,就要考虑究竟是调低这些服务还是增加税收来支持?政府已经承诺,大力推行节流,减公务员人工、减人数,透过资源增值、精简架构各方面,去令到我们用较少的资源来提供服务。

  另一方面,我们亦都知道如果不采取适当的开源,万一炒家真的冲击港元,到时受害的不单只是政府,也是市民,所以很希望市民能够看到这点去支持政府的财政预算。

记者:土地基金会否有机会还原?

财政司司长:这方面就与以前所说的,对财政储备应该有多少的问题。长远来说,我也希望财政储备可以回到十二个月,问题是中期来说,根本不能达到这个目标。过了中期后,下一个财政司司长会订定什么指标,由他去考虑。

记者:在开源方面,你说会考虑如何增加有关六十亿方面的收入,会不会再考虑销售税?...到时达不到平衡,会不会考虑在问责制下你会如何做呢?

财政司司长:我今年是说了政府认为在长远来说是要开征商品及服务税,即大家所说的销售税,因为这不单是是否回到财政平衡的问题,而是涉及税收比例,直接税、间接税和收费的是怎样的比例,才是长远来说较符合香港现时经济转型和经济结构,我觉得这点是需要检讨的。而我们已经明确说了长远来说是需要开征这个税收,不过在现时的经济环境来说,当经济增长仍是很慢,特别是低下阶层或中产的收入仍是慢慢减少时,开征销售税是一个累退的制度,所谓regressive tax,在这个时候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不合适,所以现在不开征。但这个是不是已计算在那六十亿之内呢?这六十亿是仍未有定案。根据去年的报告指出,销售税一开征最好在开始时定於百分之三,因为太少,行政费用可能得不偿失。在去年估计百分之三已是一百八十亿元,所以由现在至○六/○七年那六十亿元未必需要开征销售税,所以会否开征要看到时的情况而定。

记者:关於问责制...

财政司司长:○七年之后看情况都不是我的问题。

记者:财政预算案在社会福利方面有双位数字的减幅,但对高收入人士的减幅比较轻微,会否有点偏袒高收入人士?有立法会议员和市民都批评说「越穷越见鬼」,正如他们所说是劫富济贫,可否说一说。

财政司司长:我不明白你所说的是增幅?什么减幅?

记者:就是减社会福利方面的开支,例如综援。

财政司司长:社会福利、综援,并不是怎么减,只是将社会福利水平回复当年设计的水平。所以并没有减。若你用年份来说,是返回九七、九八年时的水平,高收入人士,今年提出增加标准税率,已经超越了九七年的水平,九八年时并没有减标准税率。在利得税方面,已回到八十年代的水平,所以要视乎你在那一个角度去看。

记者:你开始时说是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但整份预算案中,特别在增加税收部分,给人的感觉始终也像是向中产阶层开刀。若中层阶层问「为何又是我们?」你会怎样回应?

  第二部分想问假如一旦爆发战争,对你预算案中的预测、解决财赤的进度,具体地,你的估计如何,有什么影响?

财政司司长:希望你可以看到这是一份相当平衡和合理的预算案,并非针对某一个阶层。希望你可以看到政府本身已作出一定的承担,特别在减薪、减人数方面,是做了不少事。

  亦希望你可以看到,在利得税方面的加幅是相当大,远远超过九七年的水平。但薪俸税方面,我需反覆强调,无论税阶和税率,除了是最高薪的万多人外,只是回复九七年时的水平。在综援方面我们亦作出调整。基本上是一个公平和合理的分配,并非针对某一撮人。

记者:如发生战争呢?

财政司司长:战争方面,当然我们现时的经济预测是考虑外围的经济将会怎样,即是今年的表现将会怎样。战争是决定在究竟在何时开始和有多快完的问题,可能外面对特别是美国和欧美经济的估计,可能会打,但并非是拖得很长时间的战事。假如根据这个估计是如实的时候,我们的估计应该是不需要有变动。

记者:(有关增加就业机会及开放专才来港)


财政司司长:制造就业机会的主要责任不在政府,政府培养一个好的营商环境,让私人机构投资和发挥,投资以后,便会增加就业机会,这是我们很坚定的一个信念。

  开放专才,让内地人跟外面人到香港来,我们觉得这是对香港的整个经济有好处。毕竟有能力的人除了为自己选择机会以外,还会给社会带来其他机会,这是从很多的学术研究,跟香港实际的环境、以前的情况,也会有这样一个很清楚的看法。所以香港大部分人都接受,如果真的是专才的话,不会抢香港人的饭碗,反而会提供机会给香港人就业。

记者:我们看到你说另外一个构想就是关於人才那方面,就是吸引年青人到香港来接受基础教育,等他们大学毕业时,可以留在香港工作,这是说特区政府准备拨资金在教育方面,而且是外地人,我想知道什么样的对象,譬如说是内地人想到香港,他们可以用什么途径,譬如说他用奖学金或是自费留学也可以。另外就是你会否担心这些人才,因为可以说内地人,他们的人才是比较高,到香港后可能譬如说新加坡、美国等会把这些人才挖走,特区政府用什么条件来把这些人才,即这些自己培养的人才留下来呢?

财政司司长:香港从来都是一个很开放的地方,对香港人,我们是鼓励他们到外面寻找工作、寻找机会,毕竟他们在外面见识过以后,如果回来香港工作、投资,对香港也有好处,我自己也不是长期在香港,以前也在纽约、东南亚等地方工作,我还是回来了。香港能够成功,因为是一个国际性的城市,香港人到外面闯,外面人来香港工作、投资、学习,这是好事,我们要保持在一个国际化的社会和经济模式。至於年青人怎么样来香港上中小学,当然我有自己的构想,但是也在预算案里说了,我们邀请教育统筹局和保安局及其他的部门去研究这个细节,到有细节时,我们才会公布。但我们希望更多外面的年青人,特别是优秀的年青人来香港念小学、中学和大学,因为毕竟香港现在如果不输入人才的话,人口老化的情况非常严重。

记者:...提及到决定不再冻结收费,那么你心目中的新收费项目会包括那几方面,已经冻结了多年的大、中、小学学费会不会是你考虑之内?

财政司司长:我在预算案演辞中亦提及过,收费的调整方面,会与各个政策局局长进行研究,暂时最少我自己是没有一个既定的范围和项目,这方面要有待各局长提议,再进行研究。

记者:今次在预算案中加许多税,这样做会打击消费意欲。你的经济预测就是可能到了○五年就会回复通胀百分之零点五,这个估计是否太乐观?另外,就是你的预算案中亦提到有十多项基建会交由私人去做,在项目中有那些基建会交由私人去做?你说GDP三个百分点,你说许多投资银行的预测是多过三个百分点,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这个预算案才会有这样的预测,因为你的预算案中有很多是打击一些来香港投资的人,影响经济复苏的措施,其实三个百分点是否太过乐观?

财政司司长:第三个问题你不如等那些投资银行出了报告后,然后才去答,我不能代他们作答,我已经不在投资银行工作。第二个问题有什么项目,在演辞中我已经说过,首先会推出一些与文康有关的,具体方面,你要等何志平局长回答你。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措施对经济影响,在演辞中一壹四段中,已经显示了政府自己的计量经济模式,即是econometrics model,已经看过我们现时的开源和节流措施对经济的影响有多少,就会减低经济增长为每年平均百分之零点一四,对物价方面减低百分之零点二一,加起来才是百分零点三几,这方面已经是预计了这些影响后,才会作出的经济预测。除了自己去做这些计量经济模式之外,亦找过一些大学做过这些评估,结果跟我们所做很相似,是比较轻微的。

记者:你不再冻结收费的问题,因为现在经济不好,蒥民负担重,对加费是很敏感,你是否可以告诉大家,决定那一样项目是否应该调整的大原则,譬如是否是一些冻结了很久,或是现在的收费距离收回成本很远的那些会优先作调整?

财政司司长:关於这些,正如我所说,要具体地跟各政策局去考虑,我们有些收费是按照成本回收的原则,但是有些却从来也不是,譬如是教育,从来没有说需要百分之一百回收。所以在这个时候,因为政府是有这么多的收费,可以提出一个大原则是这么多收费都适用的话,估计我要让你失望了。但是总的来说,在收费方面,我们是会跟各政策局去研究,但是现在各政策局还未有建议。

记者:有七百亿元的财赤,开源和节流两方面是各二百亿元,还有三百亿元是依靠经济复苏,是否可以说你怎样筹措这三百亿元回来?刚才你说以百分之三来说,邓先生则说外界专家估计,IMF估计是高於百分之三,但我想你回答的是那三百亿元,我用实际的银码来问你,我不计算百分之三的话,你怎样找到三百亿元?另一个相关的问题,到了二○○三至二○○四年仍然是有六百七十九亿元的赤字,今年你做了这么多项措施,一百四十亿元的措施,其中有六十亿元是在二○○三至二○○四年可以得到,为什么还会有六百七十多亿元赤字,是否在支出方面有什么是控制不到?

财政司司长:大家也知道政府的税收,特别是直接税和间接税,也跟经济活动是息息相关。如果在经济增长的时候,一个很可能及应该是可以预见的,就是公司的盈利会增加,大家的收入也可能会增加,这样的时候,即使你不需要增加税率,税收也会增加,所以这三百亿元大约是由这样得来。

记者:为什么在二○○三至二○○四年,你还估计有六百七十多亿元的赤字?

财政司司长:这便是政府跟私人机构不同之处,私人机构说要节流,可以立刻会做到很多事情,可以删减一个部门,也可以解雇很多人。但是在政府,不是在说做生意,而是说要节流,便要看看怎样尽量不要影响对蒥民的服务,即使是影响的时候,也需要是慢慢地调校,使蒥民不受最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我们说要缩减人数,跟私人机构不同的,就是不可以立刻解雇他,是要透过自然流失及自愿离职计划,这些都是需要时间,这一点大家也可以理解。

  在二○○三至二○○四年,没错,有些开支项目是一定会增加,包括什么呢?包括是公务员的退休金和综援,即使是调整物价达致九七年的水平,综援的总数仍然是会增加,而且增加得相当快,所以这些仍然会在二○○三至二○○四年的开支方面会反映出来。

记者:有三个小问题,第一是想问政府资产,就是可以出售的的资产总额是多少?能不能给一个总数,就是包括机场、地铁和九铁?

财政司司长:你说的是可以出售还是我们计划出售的?

记者:两个数字都可以,你能够给我一个也可以。

财政司司长:我们给了一个数是一千一百多亿,是计划内的。

记者:这是计划内的,还有其他现在还没有计划,总共以后将来的...

财政司司长:这个不能给你。

记者:这一次在减税、加税里,我认为对大陆的一些影响比较大的是综援的减幅特别大,即是说与其他相比来说达到百分之十一点几,这个幅度非常大,大陆人来这里生活会受到影响非常大。

财政司司长:但是大陆人一来香港就领综援的话,这也不是很好吧!

记者:第二个问题,这与你其他幅度相比的话,政府调整的这个幅度是如何得出来的?第三个问题就是整个计划里面,开源的项目是非常少的,除了加税以外,没有其他可以看到比较振奋一点的开源东西。

财政司司长:加税也是开源方式之一吧!其他人都说开源很多。在综援的调整,是前阵子杨永强局长已经说了很多,我在这里不再说了,如果你需要的话,可以给你以前杨永强局长说的文件。

记者:我想请问有关薪俸税方面分两期加,怎样考虑以及鉴於明年立法会选举,如果今年...,明年可能会否加不到,你会怎处理?

财政司司长:当考虑利得税和薪俸税时,究竟是怎样加,以及加多少,我们考虑到对经济的影响及纳税人的负担能力。现在提出这个方案,是符合此两个因素考虑。

记者:刚才你提及收费方面会跟各部门讨论。但会否订下一些原则,例如你已经有这么多加税的措施,例如会影响民生,增加水费及大学费用的是不会做的,或是影响营商环境的亦不会做,是有否原则?

第二方面,有关利得税,你刚才说加幅都算大。但在你公布预算案前夕,有很多大商家,包括李嘉诚先生也说一次过接受加两个per cent。为何你不多加一点?他们的容忍幅度大一些,你加一点五还有没有后下面又再加。

财政司司长:香港胜在有言论自由。透过大家的报导,大家也看到不只一个声音,很多人也说多过一个per cent是很不愿意和一定不可能,所以这是一个公平和合理的建议。

记者:收费方面,有没有大原则?

财政司司长:收费方面已说了很多次,就是要与局长去研究。每一个项目也有其实际的考虑,有不同的原则,所以不可以说那些加,那些不加。这方面我相信要跟局长研究过后才可对大家说。暂时来说,是没有放入数字中任何加费建议。

记者:第一,香港现在加了税,你认为会否威胁香港的competitiveness,特别是与新加坡相比,因为differential近年来已经窄了;第二,地铁第二期何时出售?你说到时告诉我们,我要求比较高,不大满意这个答案,可否再答得确实一点,譬如○三、○四年有没有机会,机会有多大?

财政司司长:我很了解你的要求,但不会给一个更确实的答案。第一个问题是,一个企业考虑在一个地方设立总部也好,投资也好,税是一个考虑,但不是最重要的考虑,最重要的考虑是当地的营商环境,即是否可以赚钱。全世界很多地方的税收都比香港高,但他们也会去,特别是现在很多人到内地投资,内地的税也比香港高。在比较税收时当然我们十分注意,也紧守一个低税制及简单税制是香港的竞争手段之一,会很珍惜,不会动摇。就算在加税建议实施后,香港的税率仍然十分低,而且投资者看税时并不只看一项,而是看所有的税项。香港的利得税到时会是百分之十七点五,仍是比新加坡低;第二,香港并没有很多其他税项,没有capital gain tax,没有资产增值税,没有dividend tax,即是没有股息税,没有interest of holding tax,没有销售税而新加坡是有销售税的,所以看税项时,一般的投资者会看整体的税率,但最重要是看在当地经营是否有利可图。

记者:刚才反覆地强调今次预算案的所有加税、加费措施是公平和合理。但市民都会看到公务员减薪六个per cent也可以分两期,有四成公务员还可以得到增薪点,还有五花八门的公务员津贴仍然可以享受。似乎大家都牺牲,不过公务员的牺牲较少。

  以及你已答应公务员减六个per cent后,现届政府不会再减他们的薪金。你可否给小市民一个承诺,今次操刀这么凌厉,下次的六十亿元加度会否轻一点,刀锋不要再向我们?

财政司司长:首先大家不要把公务员变为对立面,毕竟公务员是公仆,是为市民服务的,大家也不想看到公务员军心涣散,因为这是直接影响对大家的服务。

  公务员减薪的幅度,《基本法》有一定的限制。公务员其他的福利,《基本法》亦可能有一定的限制。但政府亦承诺会大力节流,在人手方面会削减,会减少浪费。在预算案的演辞已经说过,政务司司长已委任行政署长和效率促进组专员去看如何减少浪费。我亦相信各个政策局长会积极令资源更好地运用,因为资源是属於大家的,真的是民脂民膏,我们一定会很珍惜。

  但假如大家把公务员变成对立面时,对社会、对经济复苏、对大家的服务都没有好处,很希望大家不要这样看这个问题。

记者:那么有没有承诺?

财政司司长:我刚才说了,由现在至二○○六/○七年时,我要想一想是否有需要再开源六十亿元呢?

记者:你去年计算(为应付财赤)约要一百亿元,今年你说这个「湲」(赤字)在未来几年会预计是四百亿,所以说这一年力度大些,找多些钱,有没有一个承诺或是一个信心给市民,他们不知道你明年会不会告诉要填的「湲」(赤字)不止这么多,又要多加点税?

财政司司长:正如K.Y.所说,很多是与经济预测有关的。经济预测没有人可以有一个百分之百准确的水晶球,这一次为什么差距这么大,是因为对未来的物价变动估计,即是说我们今年估计通缩持续情况是比较去年的估计严重了。但因为现时的赤字这么严重,特别是经营赤字这么严重,而我想提醒大家,经营赤字并不是这一、两年才有的,九八年开始,当年的经营赤字已占经济的百分之二点五,一直在增大,所以当经济预测错误时,需要比较快作出行动,令到投资者,包括本地投资者、外地投资者看到我们是有能力可以解决财赤,从而不要影响他们的投资信心,从而不要影响市民,因为可能会在受金融危机阴影下而没有信

心。当然如将来的经济预测可能有错误时,有需要改动,不过,我自己觉得现时的估计是合理的,正如K.Y.所说是较其他人估计保守。同时,如果今年的政策能够落实,立法会同意时,我们就可以买到时间,因为在两年后,赤字可以由百分之五点多下降至百分之三以下,那时的回旋余地就比较多。如果现时赤字只占经济总值的百分之一时,可能根本不需要开源节流,不过问题是去到百分之五、五点五,远远超过欧美,他们说很大赤字的指标时,投资者、投机者就不会与你的看法一样,所以我希望市民大众可以理解,你以为我真的想开源节流吗?但问题是开源节流不是为了政府的口袋、不是为了我的口袋,是希望为市民大众避免金融危机,希望市民大众不会受到利率震荡而影响大家的口袋,影响大家的经济,影响大家的生计。

记者:跟进预测的问题,假如在你任内,发现中期预测的百分之三真是做不到的时候,你是会在那二百亿元的开源节流方面再做一些大力度的动作,抑或是把财赤的问题交给继任人去处理呢?

财政司司长:这便要看看是在什么时候出现,以及当时的财赤情况。刚才我也略为透露了,如果现在的财赤已经是控制到在一个投资者和投机者可以忍受的水平的时候,可能我便会轻松很多了,届时只是剩下少许,劳烦继任人办妥它。但是以现在来说,达致百分之五点五而不解决的话,对金融震荡的危险是不能掉以轻心。

二○○三年三月五日(星期三)

(请同时参阅英文谈话全文)

现场/ 普通话/ 英文 /粤语


寄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