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报
 
 

 寄给朋友政府主网页

行政长官商会午餐会演辞全文

*************

以下是行政长官董建华今日(一月十日)在多个商会合办的《施政报告》午餐会上致辞的全文(译本):

各位嘉宾:

  每次应邀到这里与大家见面,我都特别高兴,就像回家一样。香港商界的确像一个大家庭,每位成员或受不同感召各自建立不同事业,但每隔一段时间总会共聚一堂,交换信息、议事论政,意见或同或异,但总会找到共通处,而最重要的,是一再确认大家共有的信念宗旨,竭诚建设香港。不过,说我重返老家也不全对,因为事实上我根本不曾离开!香港特区有一个最重视方便营商的政府,过去五年我有幸出任特区行政长官,承蒙在座各位支持,未来五年仍会继续担此重任。因此,尽管我早已断绝一切商业往来,却仍全力推动香港工商发展,藉以为全港市民谋求福祉。所以今天我还是大家的一分子,来跟大家讲话。

  前天,我刚以行政长官身分,在立法会宣读第二届特区政府首份《施政报告》。今天,我想以较个人的角度,与各位谈谈这份报告。

  我希望大家知道,这份《施政报告》是政府经过深思熟虑、集思广益,对关乎商界以至香港整体利益的一切事宜,所订立的施政纲领。五年多以来,我们确保“一国两制”成功落实,令特区政府顺利运作之余,整个领导班子还时刻思量:什么可令香港成功?怎样令香港再次腾飞,超乎前人所望地繁荣兴旺?怎样因势利导,顺应急速的转变?哪里出错或有纰漏,致使发展受阻?有什么可以做、甚或非做不可,才可再度昂首迈进,远胜别人。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我们已找到答案,就在这份《施政报告》内。报告虽由我撰写宣读,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反映广大市民的主流意愿和理想。

  体现这重深义,今年《施政报告》采用了适度形式。报告内政策详情不多,也不细数一年一度传媒最爱落力报道的利民措施。这些都纳入附件《施政纲领》内,是我和各位问责官员合作的成品。今年《施政报告》也不缕述个别政策局政策内容,留待各局局长下周到立法会亲自交代。一改往例,今年《施政报告》阐述的,是第二届特区政府的核心政策方向和施政理念。因此,今年《施政报告》较前精简紧密。之前五份《施政报告》可说是特区政府探索新路向,让回归祖国的香港实现世界级城市之梦;今年的《施政报告》便是结合这多年努力的具体成果。方向明确,前路清楚可见。因此,这份《施政报告》对我别具深意。要是前天你们留意到我宣读报告时格外自豪,现在你们该知道个中原因了。

  担任首届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期间,我最大成就有二。政治方面,是成功落实“一国两制”。经济方面,是抵御了亚洲金融风暴,让香港经济顺利陆。别的地方一旦政局有变,即使规模不大,也往往引发严重社会冲突。香港顺利回归祖国,相安无事。市民爱国心日浓,越来越多人以身为中国人自豪,越来越多人明白我们与国家唇齿相依,前景明丽。政治上有长足进展,经济事务也不曾懈怠。亚洲金融风暴令不少地方经济几乎崩溃,但我们带领香港安然渡过难关,更不忘同时为香港未来发展打好基础。我们不为今天这些成就自满,因为前面还有更大挑战。

  基於种种原因,包括一些根深蒂固的因素,我们仍受严峻的经济问题困扰。第二届特区政府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带领香港摆脱经济困境。当前问题有多严重已是众所周知,在此我不再赘述,倒不如为大家扼要剖析一下问题成因。

  经济周期方面,十年资产价格过度膨胀,泡沫爆破后,随之而来的持续通缩,造成了种种痛苦的后遗症:财富萎缩、失业、信心危机,人们不敢消费,工商界因预期需求短期内无法回升而不愿投资。

  经济结构方面,一体化浪潮席卷全球,知识经济迅速涌现,还有中国改革开放,飞快发展,日见富强。竞争对手瞬间四起,单靠劳力苦干不足应付 - 掌握先进知识、发掘创意才是取胜之道;利用中国过去相对封闭来谋取好处更不可行 - 中国迅速走向现代化,社会日益富强,香港如果不能好好服务这样的新中国,自有别的地方取代我们。

  这些结构性问题酝酿多时,我们却被不断胀大的资产泡沫所蒙蔽。九七年年中前,十多年间都未能及时掌握足够新技能、发展足够新科技、充分推动经济、社会、管治体制改进,应付结构转型。我们沉醉於虚妄寄望之际,机遇已悄然溜走。

  我初履任特区行政长官时,便已忠告大家要居安思危。很不幸,太多人要经过四年通缩、五年地产价格下滑、失业率创新高、财赤过大、信贷评级快遭下调的警号,才领会我的意思。至今我们必须痛定思痛,在二零零三年合力应付挑战,排除万难。

  犹幸我们具备各种不易被取代的优势,还有机会力挽狂澜。

  我在今年《施政报告》中说过,尽管外围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香港的优势依然存在。我冒罗唆之嫌也要重申这点,对於自己的长处,有时也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的。香港是中国沿海最具国际视野、最现代化的城市,背靠这个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系,受益无穷。再者,我们是亚太区首屈一指的国际金融、物流、旅游及工商支援服务中心。一言以蔽之,我们不曾褪色,依然是东方之珠!

  面对当前机遇,我们不容错失。中国是举世公认经济发展最蓬勃、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国家已确定未来二十年的发展战略,力争到二零二零年把生产力再翻两番,届时国内生产总值将迫近全球首位。内地经济快速发展,对外日益开放,为香港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时至今日,这个说法似已老生常谈,但未必人人真正领略。让我向大家剖析个中意义。

  我们把金融、旅游、物流和工商业支援服务,定为香港的四大“支柱产业”。试想想:金融方面,如果不是背靠中国,亚洲区内一些颇为先进的城市随时成为我们的强劲竞争对手;而如果香港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地位必大为提升,同区别的城市即使有意跻身亚洲金融中心之列,相信也无一能望其背。试想:早前内地机关才刚放宽规限,方便内地旅客访港,本港旅游业随即复见兴旺,那么几年后会是怎么样的景象?中国正迅速成为“全球加工中心”,其中一个首要出口基地 - 珠三角又毗邻香港,我们称誉世界的物流业又怎会不受惠?试想:全球各大跨国企业都在中国设立根据地,无数中小企也争相跟随其后。但中国市场不易打通,这些公司要寻求各类中介和支援服务,这些服务香港优而为之,也比其他地方历史悠久。此外,中国无数企业也日趋成熟,准备积极进军环球市场,香港也可提供相应的中介和支援服务。因此,如非有中国因素,这四项支柱产业的未来发展,恐怕无一可远超现有水平。能够充分善用中国因素,当可争取无限商机。中国不仅是我们的祖国,也是为商贸和专业人士孕育无限机遇之地。

  不过,我们不可把这些机遇视为理所当然、唾手可得。我们也许享地利之便而早占先机,但面对全球敏锐的竞争对手,加上先进资讯科技缩小了地域上的时空差距,不懂得善用优势的人最终只会把黄金机会拱手让人。各位无论是政府人员、私营机构老板还是雇员,都必须用心思量、勤恳工作,以最有效实干方法提升自己,紧握机遇。我很高兴告诉大家,特区政府已经做了不少功夫。现在让我向各位简述一下。

  过去五年,特区政府全力推行了下述工作:

我们削减了各种繁琐规则、取消过分的规管,精简程序,并提高行政效率。为确保更佳效果,我决定成立一个高层次的专责小组去研究有关问题。

我们根据社会共识,把金融、物流、旅游和工商业支援服务定为香港经济四大支柱,也是最急需提升的产业。

除了加强四大支柱产业外,我们还会积极推动深具潜力的创意产业。香港的创意产业规模目前还不算庞大,我们希望增加其产值至占本地生产总值相当部分,与其他先进经济体系看齐。

大型产业以外的传统产业、本土经济和无数中小企业聘用了大量工人,这些企业都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助,日后还会得到更多支援。

人才资源是香港的成功要素。我们在教育方面做了大量功夫,以增加学额、提升人才素质。我们也致力延揽海外和内地人才。我们计划继续投放资源推动有效的教育改革,并修订入境法例。最后,特区政府所推行的首要工作,就是全力加强与内地的经济关系。我在《施政报告》中详细讨论了一些加强与内地经济合作的新措施,例如订立更紧密经贸安排、加快通关及改善口岸设施、推动与珠三角早日经济融合等。我知道在座各位许多都对这些措施有所了解,而且热烈响应。

  总括而言,未来我们必须发挥固有优势,强化四大支柱产业。我们还要促进创意产业发展、推动创新科技、扶助中小企开发新行业。我们会加快与珠三角的经济融合,以利经济转型和增加职位。我相信我们已向正确方向迈进。

  港人要紧记自己的优势,更要审时度势,与时并进,认清内地和全球的发展路向,紧握个中机遇,灵活应变,这方面我刚才已经说得不少。此外,我们也必须正视政府财赤恶化问题。

  财赤已恶化至严峻程度。预计今年三月底本财政年度结束时,政府财政赤字将再创新高,超过700亿港元,相当於本地生产总值百分之五以上。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为免港元信贷评级遭降低、港元联系汇率受到冲击,以至其他更严重后果,我们必须在未来好一段日子,大幅度紧缩开支,否则经济复苏恐怕遥遥无期。

  我相信社会各界已经认识到财赤问题的严重性,提出了许多解决的意见。我有责任、信心和决心,采取一切必需而审慎的手段,在未来五年之内恢复财政收支平衡。

  我们会从三方面入手。首先全力推动经济增长,然后厉行节省公共开支和适当增加收入。我们目标是通过各种措施,到二零零六至零七年度,把预计的2,200亿元政府经营开支,削减200亿元。我们也会适当增加税收和一些政府服务的收费,以增加收入。

  我要特别强调,公务员不是导致今日财政出现赤字的原因。过去几年,他们为节省政府开支作出了很大的承担,以较少资源提供更多服务,维持服务的质量。很高兴告诉大家,我们与多个公务员团体磋商时,同事们积极回应,表示愿意合力至二零零六/零七年度节省200亿元开支。同事们乐意与港人共渡时艰,必要时会接受减薪。

  此外,我们打算订定总体指标,务求至二零零六/零七年度,把公务员编制数目减少一成,即由目前的178,000人减至160,000人。由今年四月一日起,政府全面暂停招聘公务员,并将推出第二轮自愿退休计划。我强调一点,推行这些计划并非纯为减省人手。减省人手之余,还会采取措施使政府运作更合乎经济效益、提高效率、取消过剩服务、重调资源、力保公共服务素质无损、社会所需服务不虞匮乏。

  为了显示与市民共渡时艰的决心,我、14位问责官员、两位最高级委任官员决定由今年四月一日开始减薪百分之十。我深信,在政府与市民共同努力下,政府一定可以解决财赤问题。

  现在我想说说《施政报告》最后提到的《基本法》二十三条问题。香港现已回归祖国,保障国家安全,是天经地义的事,每个人都应该履行这份最基本的公民责任。特区政府一直强调,落实《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的立法工作,目的纯为保障国家安全。这完全无碍於保持香港开放多元的国际都会特质,不会影响到市民的基本权利和各种自由,也不会影响到特区一贯遵循国际公认的行为准则。

  在过去三个月的谘询过程中,社会对立法建议作出了热烈和充分的讨论。我觉得这样的讨论是正常的,也是应该的。特区政府注意到市民广泛认识到需要立法落实《基本法》第二十三条,也有部分市民反映了对某些立法建议内容的疑虑。我们高度重视市民的意见和建议,会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也会在未来几个星期就这些问题与有关市民作进一步的沟通。我深信,在特区政府提出条例草案时,大家一定可以看到,市民所提出的很多意见将会得到政府的接纳。

  各位朋友,刚才一番不短的演辞里,有很多令人忧忿的说话。其实香港现况并非那么差。大家都正勉力求进,顺应转变,确保顺利转型,而外围环境也似乎有利於我们。今年香港经济回复增长,出口和转口贸易同告慍升,美元贬值使港货出口竞争力提升,失业率稍见回落,旅游业表现大有好转。

  这种种现象,说不准是否真的经济复苏先兆。若真是复苏先兆,我们在实现经济转型的路上,会少一点苦痛障碍。若非复苏先兆,我们仍会沉应战,继续拼搏,打造光辉明天。世事虽难料,努力耕耘却必有成果,只争早晚而已。这是历久常新的定律,以诚取信者常富之道。

  抱持这股信念,信靠我们的固有优势和回归以来的耕耘成果、坚信我们未来成就更高,加上全港市民同心协力、中央政府全力支持,我们定能摆脱困境、振兴经济。我们必会成功。

  谢谢。

二○○三年一月十日(星期五)


寄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