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政府回应网上有关《2021年医生注册(修订)条例草案》的文章
******************************
  就网上近日一篇有关《2021年医生注册(修订)条例草案》(条例草案)的失实评论文章,政府现澄清如下:

(1)条例草案并非为引入内地医生铺路 

  政府已多次强调,申请成为特别注册医生的人士必须为香港永久性居民,而条例草案的目的旨在吸引在香港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香港永久性居民医生回流香港在公营医疗系统服务。

(2)执业试并非评核医生水平的唯一途径,非本地培训的港人医生仍须接受多重监管 

  现时国际上有不少国家(如新加坡及澳洲)均设有不同机制去引入非本地培训医生。这些非本地培训医生在满足一定条件后,便可在当地取得正式注册。考试并非唯一取得正式注册的条件。政府重申,有关修订并非要取缔现时执业资格试的制度,而是在确保医生质素的前提下,新增一条路径让合资格的非本地培训医生来港在公营医疗系统服务。
 
  事实上,特别注册的医生须受以下多重监管,以确保质素:
 
(a)持有非本地医学院颁授的认可医学资格,并已在该等医学院所在的任何地方取得医生注册资格;
(b)如特别注册医生已持有专科资格,其资历须获香港医学专科学院(医专)认可等同本地专科资格;
(c)如特别注册医生未获得专科资格,须在香港接受或继续其专科培训,医专及其专科学院将监察其表现再颁授本地专科资格;以及
(d)在取得专科资格后在公营机构工作最少五年,期间须接受持续的在职评核,确保其表现良好,并具备医生的能力。 

  相比之下,本地培训的医生在完成实习后便取得正式注册,政府对这些非本地培训医生的要求其实更为严格。
 
(3)现行注册制度成效不彰,非本地培训医生数目大幅下降 

  在一九九六年九月之前,非本地培训医生是本港医生人手供应的重要来源。其后,所有非本地培训医生均须通过香港医务委员会(医委会)的执业资格试,并完成指明的评核期,方可在香港成为正式注册医生执业。结果,持有非本地医学资格的新增注册医生所占比例大幅下降,由一九九二年至一九九六年五年间的每年平均56%降至二○一五年至二○一九年五年间的每年平均13%。
   
  经执业资格试途径取得香港执业资格的医生为数甚少,原因不一而足,例如执业资格试关卡重重。此外,虽然非本地培训医生可透过有限度注册计划在香港执业,但有限度注册须每三年续期一次,带来不确定因素,加上有限度注册医生只限在指明机构工作,显然窒碍他们参加计划的意欲。
 
(4)条例草案并无绕过医委会 

  政府强调尊重医委会规管医生的法定权力。医委会为医疗业界的重要持份者,故政府建议负责制定认可医学资格名单的特别注册委员会设于医委会之下,而委员会内将有四名医委会代表,包括医委会主席及三名委员。日后循新途径来港执业的非本地培训医生仍须向医委会注册,并如其他本地医生一样受医委会的纪律监管。
 
(5)政府正积极推展各项措施以加强公共医疗服务 

  政府明白公营医疗系统面对许多挑战,医生人手只是其中一环,有些结构性问题需要另行处理以改善公共医疗服务。事实上,政府正积极推展各项措施来加强公共医疗服务,其中包括促进公私营协作计划,利用私营界别的容量来减轻公营界别的压力;推动基层医疗,加强基层医疗领域各专业、界别和组织之间的协调,以减轻公营医院的压力。
 
  政府将于六月二日把条例草案提交立法会审议,希望立法会议员以及社会各界能支持有关法案,让更多非本地培训的港人医生回流服务,以应对本港人口增长和老龄化对医疗服务所带来的挑战。
 
2021年5月25日(星期二)
香港时间23时05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