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会十六题:建设「海绵城市」
***************
问题:
据悉,「海绵城市」是现代雨水管理模式,有助于有效地收集雨水、透过水循环系统善用雨水,以及适时排走雨水,避免出现水浸情况。现时有不少国家及30多个内地城市采用「海绵城市」理念,而香港已规划建设海绵城市多年。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有哪些在过去三年进行的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统工程于设计阶段采用了「海绵城市」理念;现时进行中的该类工程的详情为何;
(二)过去三年,「海绵城市」相关工程的费用为何;有否评估该等工程的效用;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三)鉴于地下蓄洪计划是「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案例,而本港现时三个地下蓄洪池分别位于大坑东、上环及跑马地,当局有否打算于其他地区(例如新界)兴建地下蓄洪池;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四)鉴于渠务署于其《可持续发展报告2016-17》表示,该署参照「海绵城市」的理念,在渠务设施加入绿化天台及垂直绿化,以减少地面径流,并会每年持续增建4 000平方米该等绿化设施,二○一六/一七财政年度至今,政府增建了多少平方米绿化天台及垂直绿化,以及每年招致的工程费用为何;
(五)鉴于海绵城市相关工程目前由不同的政府部门(包括水务署、渠务署及环境保护署)负责,但该类工程在新加坡由单一部门(即公用事业局)负责,当局会否仿效该做法;如会,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及
(六)鉴于据悉政府正积极于新发展项目加入具有「海绵」效应的设计元素,例如在安达臣道石矿场用地发展规划中兴建全港首个蓄洪湖,以及在东涌新市镇扩展计划中打造全港首个河畔公园,该两个项目如何应用「海绵城市」理念,以及其最新工作进展和完工日期为何?
答覆:
主席:
全球气候变化引致海平面上升、极端暴雨及风暴潮增多,增加水浸风险。为应对气候变化,加强香港的防洪能力,渠务署致力强化排水系统。当中,在规划排水系统改善工程及新发展项目时,渠务署会积极推动于项目中采用「海绵城市」概念的设计元素。
「海绵城市」是一个现代化雨水管理的概念,以「顺应自然,弹性适应」的方式模拟大自然水循环,遵循「渗、滞、蓄、净、用、排」六个方针的整合防洪管理,令城市像海绵一样,在下雨时能够渗水、吸水、蓄水、净水,并在有需要的时候把蓄存的雨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最后才让雨水排放。「海绵城市」概念的设计元素包括多孔路面、雨水滞留及处理池、蓄洪池、蓄洪湖及绿化设施。
就葛珮帆议员提问的各个部分,现答覆如下:
(一及二) 在过去三年,包含「海绵城市」设计元素的工务工程项目及其工程费用表列如下:
编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工程费用* (港元) |
已完成的项目 | ||
1 | 跑马地地下蓄洪计划 | 约10.7亿 |
2 | 安达臣道发展计划 | 约34.7亿 |
兴建中的项目 | ||
3 | 西九龙雨水排放系统改善计划-水塘间转运隧道计划 | 约12.2亿 |
4 | 安达臣道石矿场用地发展-地盘平整及相关基础建设工程 | 约76.9亿 |
「海绵城市」概念的应用能有效减低水浸风险,以「跑马地地下蓄洪计划」为例,蓄洪池容量达60 000立方米,相当于二十四个标准泳池的空间,足以抵御五十年一遇的暴雨。有关蓄洪计划可进一步提升跑马地、湾仔一带的防洪水平。在二○一七年五月二十四日黑色暴雨警告生效期间,跑马地地下蓄洪池引入并暂存了12 000立方米的雨量,相等于约五个标准泳池的雨水,大大减少在暴雨期间流至下游地区的地面径流,帮助市民免受水浸威胁。
(三)现时,香港有四个大型地下蓄洪池,分别位于大坑东、上环、跑马地及安秀道。渠务署将会在其雨水排放系统改善工程研究中考虑兴建地下蓄洪池的需要性和可行性。
(四)在二○一六至二○一八年期间,于政府建筑物上所进行的绿化工程总面绩约为100 000平方米。相关开支一般融合于个别工程项目内,因此未能提供以分项显示的每年开支。
(五)在香港,渠务署是推动与排水系统相关的工程项目加入「海绵城市」元素的专责部门。渠务署在二○一八年更新的「雨水排放系统手册」中,鼓励业界在工程项目中采用「海绵城市」概念。在审议由各公共及私人发展项目提交的排水影响评估时,渠务署会要求设计者考虑采用「海绵城市」概念。此外,香港绿色建筑议会的绿建环评(BEAM Plus)亦因应渠务署的建议,将「海绵城市」设计元素纳入为可计分项目。由于绿建环评的认证有助私人发展项目部分指定设施获批总楼面面积宽免,因此此举可有效促使私人发展项目采用「海绵城市」设计元素。
(六)安达臣道石矿场用地发展及东涌新市镇扩展计划包含了多种设计元素,体现出「海绵城市」概念,详情如下:
安达臣道石矿场用地发展
安达臣道石矿场用地发展采纳了各种「海绵城市」设计元素,包括地下蓄洪池、绿化天台、多孔路面等,地下蓄洪池可临时储存雨水,而多孔路面则能减少在下雨时产生的地面径流。而发展项目中的湖泊公园,更是香港首个兼备防洪及康乐用途的公园。位于公园内的防洪人工湖,运作上属防洪设施,能临时储存雨水,以缓减下游排水系统的排洪压力。而在日常的情况下,该人工湖可供公众作为休憩用途,并推动亲水文化。此外,人工湖收集到的雨水还会重用于灌溉,以善用水资源。
项目现正处于施工阶段,预计可配合二○二三/二四年度供居民使用。
东涌新市镇扩展计划
东涌新市镇扩展计划亦采纳了多种「海绵城市」设计元素,包括河道活化、雨水滞留及处理池、多孔路面等。
东涌河作为东涌西的一条主要河道,在东涌新市镇扩展计划下亦会提升其排洪能力。在河的两岸,会设立东涌河畔公园,旨在保育东涌河的生态及活化东涌河的人工河段,从而修复其上游和下游之间的生态联系。同时,该工程可美化环境,为市民提供更多康乐及郊游空间,促进亲水文化和生态教育。活化东涌河会仿效天然河道而设计及采用自然河床底层,以促进河水的渗透。东涌河周边会建设一系列的雨水滞留及处理池,收集相邻道路和发展区内的地面径流并进行过滤处理,然后才把雨水排放到东涌河。同时,在部分新建路段亦采用了多孔路面,以减少产生地面径流。
未来河畔公园在暴雨等恶劣天气下会关闭,届时公园范围内会化身成为河道以疏导洪水。
东涌新市镇扩展计划会分阶段施工,项目现正处于详细设计阶段,相关工程项目时间表在审视中。
完
2020年1月15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5时25分
香港时间15时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