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教育局回应传媒查询有关大学收生的安排
******************
  就近日大学收生引起的关注,教育局发言人今日(九月四日)回应传媒查询如下:

  政府现时透过八所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教资会)资助大学,每年为本地学生提供约15 000个公帑资助的第一年学士学位课程学额。基于尊重大学学术自由及院校自主的原则,大学可自行决定收生的安排,并可透过大学联合招生办法(联招)或非联招途径招收本地学生。政府或教资会没有要求教资会资助大学预设经联招或非联招途径录取本地学生的比率。

  整体而言,经联招途径获录取修读教资会资助学位的学生比例在过去三年均维持在约83%,并没有很大变化。而透过非联招途径获录取的本地学生中,超过一半为副学位或学位持有人,其余少于一半是以非本地考试成绩申请入学。统计数字证明,香港中学文凭试(文凭试)考生一直是教资会资助学士学位课程本地学生的主要来源。

  教资会的《程序便览》清楚订明,教资会资助大学在甄选学生方面享有自主权,并为此负责。不论在处理联招或非联招申请人的入学申请时,各教资会资助大学均以公平和择优而取为甄选原则。每所大学均有本身的收生政策和准则,务求在申请人中选出最适合及最值得录取的学生。大学会从多方面评核申请人,包括他们的学历、成绩、面试表现、个人品质、非学术成就、个人兴趣和其他学习经历,以及报读课程的选择优次等,有人纯以考试成绩作比较,并不全面。各大学在评核持不同学历的申请人方面,均已累积丰富经验,确保对持不同学历的申请人的收生门槛水平一致,择优而取。

  据本局理解,不论本地申请人持有何种学历,大学均致力从众多申请中,甄选最值得录取的学生。而国际性的分数对照制度(例如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dmissions Service)亦显示文凭试及其他国际性考试(例如国际文凭及英国普通教育文凭高级程度考试)的尖子同样优秀,教育局认为没有证据显示应考国际性考试的本地学生较容易获录取入读教资会资助学士学位课程。
 
2018年9月4日(星期二)
香港时间19时48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