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政府发表非传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动计划(附图)
*********************
  政府将推行一套新的策略及行动计划以预防及控制非传染病,务求在二○二五年或之前,减少非传染病在香港造成包括残疾和早逝的社会负担。
 
  策略文件题为《迈向2025:香港非传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动计划》(《策略及行动计划》),当中界定了在二○二五年或之前须实现的九项本地目标,以及一系列可持续及有系统并透过采取贯穿人生历程的介入措施,来预防非传染病的出现和增长,藉此应对非传染病带来的社会负担。《策略及行动计划》由食物及卫生局局长主持的防控非传染病督导委员会制定,以响应世界卫生组织(世卫)呼吁各地制定跨部门行动计划以应对非传染病的威胁。
 
  卫生署署长陈汉仪医生今日(五月四日)在记者会上公布《策略及行动计划》的主要元素。她表示,香港跟许多国家及司法管辖区一样,正面临因人口老化而日益严峻的非传染病威胁。在二○一六年,主要的非传染病,即癌症、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脏病和中风)、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占所有登记死亡个案的55%。同年,这些疾病造成多人在70岁以前死亡,丧失了约104 600年的潜在减寿年数。
 
  陈汉仪医生亦关注香港人的不健康生活模式。根据卫生署二○一四至二○一五年度人口健康调查的结果,年龄介乎15至84岁的市民中,约86%人士的盐摄入量未能达到世卫建议的每天少于五克限量;在15岁或以上的市民中,超过90%每天摄取少于建议的五份蔬果、13%没有足够的体能活动量以促进健康、约60%在过去12个月内曾经饮酒;以及约五成年龄介乎15至84岁的人士属于超重或肥胖。
 
  陈汉仪医生说:「至少三分之一的非传染病可透过奉行健康生活模式得以预防。越来越多证据显示,透过推行全民的介入措施,鼓励市民采取健康的生活模式,可有效地解决导致非传染病的主要成因及潜在风险因素。」
 
  她指出,为配合世卫的《二零一三至二零二零年防控非传染病全球行动计划》,香港推行的《策略及行动计划》将会重点关注四种非传染病(即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四种共通的行为风险因素(即不健康饮食、缺乏体能活动、吸烟和酒精伤害)。这些因素都可预防或改善,并对人口健康具重大影响。
 
  《策略及行动计划》列出以下九个须在二○二五年或之前实现的目标:
 
目标一:市民因罹患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而早逝的风险相对减少25%
目标二:成年人暴饮与有害的饮酒行为(即其饮酒情况具危害性/依赖性)及青少年饮酒的普遍率相对降低至少10%
目标三:青少年和成年人体能活动不足的普遍率相对降低10%
目标四:人均每天盐/钠摄入量相对减少30%
目标五:15岁或以上人士现时吸烟的比率相对减少30%
目标六:遏止市民的高血压患病率上升
目标七:制止糖尿病及肥胖问题上升
目标八:透过药物治疗及辅导服务来预防心脏病和中风
目标九:为市民提供可负担用作治疗主要非传染病的基本设备和必需药物
 
  为实现以上目标,政府将采取新的策略方针,加快行动以减少非传染病。政府将在多方面展现领导能力,例如将学校转型为有利于学童发展的健康学习环境,创造有利进行体能活动的生活环境,与基层医疗专业人员建立有效的伙伴关系,并留意与世卫建议的介入措施相关的实证及海外经验。
 
  《策略及行动计划》制定了一篮子有系统的非传染病政策、计划及行动,包括:
 
  • 优化现行的调查和数据收集方法,以加强监测非传染病,并留意本地非传染病状况及行为和生物医学风险模式;
  • 开展饮酒与健康筛查及短期介入措施,包括加强对酗酒者的治疗服务,协助希望减少或停止饮酒的市民,并加强公众教育;
  • 与教育界及其他界别合作,促进学校和社会的体育活动,并加强相关设施的通达程度;
  • 继续与业界讨论产品配方,以减少食品中的盐分,同时继续努力实施各种减盐计划,并与餐饮业进行对话,提供更多含盐量较少的食品种类;
  • 在烟草控制方面采取多管齐下的方法,包括扩大法定禁止吸烟区,加强对电子烟和加热非燃烧烟草产品的监管制度,并实施戒烟公私合作伙伴关系计划;及
  • 加强各级医疗体系建设,特别是提倡家庭医生模式为基础的全面基层医疗服务,以预防、及早发现和管理非传染疾病。
 
  卫生署亦会举办大规模、有系统和以成效为重点的健康宣传活动,以提高公众对生活模式因素(如健康饮食、体能活动、远离烟草及酒精)的认识,以及这些因素与生物医学状态(如体重、血压和血糖)和非传染病风险的关联,鼓励市民为拥有更佳健康状况而作出适切改变。
 
  同时,政府将采纳34个指标以监察行动计划的成效,当中包括25个根据世卫《全球监测框架》改编而成的主要指标(如癌症发病率及死亡率、青少年暴饮的普遍率、中小学生超重及肥胖的检测率)和九个与本地情况相关的辅助指标(如15岁或以上人士每天吸烟的普遍率、出院时的母乳喂哺率)。
 
  陈汉仪医生说:「为保持计划的动力,政府将定期发布最新指标,并与社区、传媒、持份者及健康促进合作伙伴广泛沟通,令各方持续参与监察过程及防控非传染病的跨界别行动。」
 
  她说:「透过有系统地实施《策略及行动计划》,可预期香港市民不论老幼将会享有更健康的人生和更优质的生活,并为香港带来更高生产力及更持续的发展。」
 
  陈汉仪医生表示,政府在推动议程方面会发挥主导作用,然而,若要成功防控非传染病,各个重要持份者,包括政府决策局和部门、学术界、非政府组织、私营界别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必不可少。她呼吁各界及各部门支持实施《策略及行动计划》,共同努力把香港打造成为更健康的城市。
 
  如欲查阅《策略及行动计划》文件及更多资讯,可浏览以下网页:www.change4health.gov.hk/tc/saptowards2025
 
2018年5月4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16时35分
即日新闻  

图片

卫生署署长陈汉仪医生(左)和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监测及流行病学处主任程卓端医生今日(五月四日)在记者会上公布《迈向2025:香港非传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动计划》的主要元素。
卫生署署长陈汉仪医生(右)今日(五月四日)记者会上公布《迈向2025:香港非传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动计划》的主要元素。她表示政府新的非传染病防控策略及行动计划界定了在二○二五年或之前须实现的九项本地目标,以及一系列可持续及有系统并透过采取贯穿人生历程的介入措施,来预防非传染病的出现和增长。图左为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监测及流行病学处主任程卓端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