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财政司司长出席「2018新情势下的香港经济出路」论坛致辞全文(只有中文)(附图/短片)
*******************************************
  以下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一月二十日)上午出席香港管理专业协会工商管理研究社、香港中文大学亚太工商研究所和信报财经月刊合办的「2018新情势下的香港经济出路」论坛的致辞全文:
 
卢永文主席(香港管理专业协会工商管理研究社主席)、张惠民所长(香港中文大学亚太工商研究所常务所长)、邓传锵总编辑(信报财经月刊总编辑)、各位嘉宾、各位在座的同学、各位朋友:
 
  大家早晨!我很高兴今天来到这里参加这个研讨会,和各位专家朋友就香港的经济发展进行交流。我亦希望藉此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香港经济未来路向的一些看法,以及一些具体的机遇和挑战。

  其实每次要谈香港的经济发展,无论是过去几十年的进程、现在的形势,以及将来的机遇,均是和国家的经济发展紧扣一起。
 
  今年二○一八年是国家经济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这四十年间,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回顾这段不平凡的历程,香港在不同阶段一直发挥角色,从中助力、乘势转型,亦从中得到益处。
 
  一九七八年内地开始经济改革开放,不少港商率先响应,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国际营销网络。香港制造业亦北移,协助释放内地当时庞大的土地和人力资源。其后,内地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对相关支援服务的需求亦快速增长,例如贸易、物流、金融、专业服务,促使香港经济结构向服务业转型。香港的服务业在这几十年间大幅增长,占我们经济的比重由一九八○年代的百分之六十九,跃升至现时的百分之九十二。二○○一年国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总量从此大幅扩张,亦进一步巩固了香港作为全球采购和供应链管理中心的角色。
 
  今天,内地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规模超过80万亿人民币,约是12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约百分之十五。二○一七年内地经济增长约是百分之六点九,而过去五年内地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超过百分之三十,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发展推动器。
 
  我们香港背靠祖国,可以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在过去近四十年,当内地的GDP增长31倍时,我们香港的GDP亦增长超过了10倍,而最近十年我们的经济增长是平均百分之二点九,亦较其他先进经济体高超过一倍。过去四十年,内地货物贸易总值增加了178倍,我们亦「水涨船高」,大幅增加了66倍。这些数字充分反映国家经济不断壮大,是香港经济的强大动力。
 
  到了今天,内地发展进入新时代,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且致力优化经济结构和转换增长动力。在未来,我们要思考的,是香港应如何以自身的独特所长,在国家发展的新阶段,乘着国家继续全方位改革开放这个机遇,亦趁着他们在国际上全面接轨,话语权不断提升,并且由此而引致的国际经济政治大格局的转变下,如何进一步推动我们香港的经济发展。
 
  我认为,我们是有三方面的大优势,一定要努力保持。
 
  第一,是「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国家经济实力举足轻重,我们背靠祖国,当各地经济体希望与中国加强经贸合作,香港就拥有这些国际竞争对手无法可及的连系、人脉优势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另一方面,香港与内地城市相比,我们也有他们无可比拟的国际化、法制和人文的优势。「一国两制」是保持香港成功的基石。
 
  第二,我们要保持香港高度国际化、与国际接轨的体制,当中包括我们自由灵活的市场机制、资金、货物、资讯和人才的自由流动、具竞争力的税制和低税率,以及稳健的金融规管系统。我们也要继续保持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良好的法治、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先进高效的基础建设设施。
 
  第三,我们要留住人才,亦要吸引人才。大量具丰富国际经验的人才,一直是香港经济的支柱。香港的勞工生产力强劲增长,自二○○一年以来,香港的劳工生产力平均每年增长约百分之二点八,位居先进经济体前列。目前,香港的人均本地生产总值接近四万四千美元,超越日本、英国和不少欧洲先进经济体。
 
  接下来,我想讲讲香港的机遇。香港现时的经济处于上行周期,经济前景乐观。但中长线而言,我们要继续发展,但必须要同时巩固我们现时的优势,亦要开拓更大的发展空间。我认为,当中有几个层次的区域合作和创新科技的应用和发展至为关键。
 
  首先,在区域合作方面,是人所共知的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沿线六十多个国家,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二,但所占的GDP只及三分之一。因此,这个沿线地区的发展潜力非常巨大。「一带一路」衍生对基础设施、资金和高端生产型服务的庞大需求是香港的机遇。我们作为高端服务业中心,正好可以好好发挥作用。近年来我们看到有不少香港公司在东南亚、中亚、中东和中东欧等地,均参与了不少基建和发展项目,包括机场、铁路、港口和能源等,累积了不少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城市基建项目发展的经验;同时我们亦在金融管理局之下设立了基建融资促进办公室,要好好利用香港这个平台,能够吸引不同地方的基建项目来到香港寻资和融资。去年四月,证监会亦发出一份通告,就着基建项目公司要来香港上市时,它需要符合甚么条件。此外,我们亦透过金融管理局与世界银行之下的国际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合作,大家共同一起去投一些基建项目,我们出资的承担额达到约十亿美元。此外,我们亦透过金融管理局积极与国企、央企沟通,因为不少这些国企、央企在海外有很丰富的基建投资和建设经验,我们希望透过与他们的合作,亦可以把我们的资金和专业人才带出去。
 
  在金融业方面,我们要继续发挥「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作用。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离岸人民币中心,是内地和海外企业的主要集资、融资平台和金融服务中心。
 
  另外,就是提供保险和风险管理服务,亦都吸引内地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企业,在香港设立财资中心,在这方面,我们已进行了修例,让这些财资中心在香港有税务优惠。同时,面对境外市场对人民币结算、融资和资金管理等业务需求增加,香港亦可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多元化的离岸人民币服务,包括推动发展绿色债券和其他人民币投资及保险产品等。随着国企不断「走出去」进行投资和并购,相信人民币在国际上的地位会一直提升,因此所带来人民币相关的离岸业务对香港来说都是一个相当的机遇。
 
  此外,我们在去年正式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成员,可以助力亚投行各项基建项目在融资、发债、投资、财务管理和外汇管理方面提供支援。
 
  其次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相信大家很熟悉,它亦会为香港带来庞大的机遇。去年七月,香港、澳门、广东省和国家发改委共同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订下大湾区的重点合作领域,包括基础设施互通、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等,要构建一个世界级的湾区。
 
  大湾区涵盖包括有广州、惠州、东莞、深圳、肇庆、佛山、中山、江门、珠海、香港和澳门共十一个城市,总人口六千八百万,GDP达到约一万四千亿美元,这个规模相当于韩国或是澳洲,所以是有很大发展潜力的空间。
 
  大湾区的发展强调优势互补,错位发展。香港是大湾区内最国际化的城市,也是最具竞争力的城市。大湾区将可以为香港的金融、资产管理、专业服务,以及法律、解决争议等高增值服务提供庞大的市场。此外,香港也可以继续利用自身的经验和国际视野与内地、大湾区推行一个双向发展,一方面与内地企业,我们称为「拼船出海」,一起寻找外面的业务机会,同时亦可以做他们的「盲公竹」和风险管理者。此外,亦同时由于大湾区人口众多,对国家来说亦是一个最富庶的地区,因此,亦有不少海外公司要开拓这个市场,因此,香港亦可以在当中发挥一个非常积极的角色。
 
  刚才提到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我们的看法是随着国家的经济一直发展,其实内地的中产人士的人口不断上升,他们的购买力亦很厉害。因此,在香港要发展成为一个资产管理中心和发展成为一个财富管理中心,是非常有前途。因此,在过去一段时间,我们亦引入一些法例,提升我们的竞争力吸引多些基金管理公司落户香港,那时亦可以为我们香港提供多些优质就业机会。除了这些基金管理公司外,在财富管理方面的业务我们相信空间都会是很大。
 
  在大湾区互补合作的前提下,香港和内地在产业发展方面亦会有很大合作空间,特别是在创新科技范畴。香港多所大学的科研实力,事实上在一些范畴是达到世界级水平。因此我们具体科研力量和一定的人才,再加上我们的国际经验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我们相信可以有积极的角色。在这方面发挥所长,我们就要与周边城市作一个整体的互补考虑,深圳在创新科技产业方面发展相当迅速,我们在二○一六年年底与深圳签署一份协议,现时正在全力推动的就是要落实落马洲河套地区发展成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在这方面,我们香港的面积约是零点八八平方公里,在深圳河对面,对方亦有约三平方公里的地方。我们希望透过这个园区,能够一方面吸引海外的科研机构、大学实验室和创科方面的公司落户这里,同时亦会争取国家的一些重点科研实验室和产业来到这里,以至在这里可以发展成为一个大湾区的国际创科中心。大湾区建设可以推动香港产业多元化,同时亦为我们的经济发展创造一个未来的空间,为我们的年青人提供多些优质就业机会。
 
  在创科发展方面的范畴很大,特区政府选定了四个范畴,聚焦我们的资源和力量,这四个范畴就是人工智能、智慧城市、金融科技和生物医药。这四个范畴在未来是我们的工作重点,在行政长官的《施政报告》中说由八方面去推动创科发展。在《财政预算案》里,去年和之前都投入了共约二百八十亿元的资源,在这方面特区政府是下大决心,一方面希望透过创科的应用提升我们不同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就着上述四个范畴希望能够有所突破。你们亦可以看到我们在去年十一月时亦说过,为配合整体的发展,我们的金融服务、上市平台,都会做一些调整,包括容许一些新经济公司以同股不同权的形式在香港寻求上市。除此以外,包括一些生物医药的公司,即使未有收入,如果他们能够达到某一些客观的水平、里程碑的话,都容许他们在香港上市集资。因此,你们可以看到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会作一个长远、全方位的一些谋划。
 
  第三,在区域方面的大势我们要掌握的,就是香港和东盟以至亚洲区内其他经济体的区域合作。亚洲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新兴亚洲经济体的增长将会达到百分之六点五,预计将贡献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百分之六十。
 
  东盟是香港第二大货物贸易伙伴、第四大服务贸易伙伴,双边贸易和投资额在过去十年增长非常迅速,高于整体增长。南亚市场例如印度亦见非常高速的增长,香港与印度的双边贸易和货物贸易额在过去十年急增两倍半。香港在去年十一月与东盟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和相关投资协定,为香港企业提供更佳的市场准入条件。这方面的香港企业亦会包括其他地方,例如是日本的一些企业,他们如果要去东盟市场的话,亦可以透过在香港设立公司,就可以利用这个自由贸易协定所提供的好处,进行相关的贸易和投资。所以这个自由贸易协定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不单是目前在香港的一些公司,其实它的定位和机遇就是其他一些地方有机会的话,都会利用我们这平台进行发展。
 
  此外,我们亦与多个国家签订「全面性避免双重课税协定」,包括印尼、马来西亚、科威特、卡塔尔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我们亦积极争取与一些仍未签署的国家展开谈判和磋商,希望可以尽快能够签订这些双边税务协议。因为在国家一直推动国企「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希望能够吸引这些国企利用香港这个平台作为他们的海外总部,把他们的海外投资通过这个总部来「走出去」。当他们这样做时,如果能落实,不单为我们的金融各方面的服务提供很多机遇,亦为我们提供很多好的就业机会。如果要做好这件事情,除了国家政策支持外,「打铁还需自身硬」,所以我们要具备更有竞争力的条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金融服务和有人才外,就是我们与外面的自由贸易协定,我们与外面的双边税务协定的网络铺得有多阔,当我们能够铺阔这些网络时,当这些企业用香港这个平台出去,他们将会有税务和其他方面的优惠。刚才我提到我们早前立法会通过,为在香港设立的财资中心提供税务优惠,亦是希望透过这样能够提升香港的竞争力和吸引力。而这个定位并不单纯吸引内地企业,你想像一下,如果有一些外国企业对于内地市场、对于东盟市场、对于北亚洲市场有兴趣,他们要找地方落户,甚至设立一个区域总部时,我们希望能够定位我们在这方面有足够吸引力和竞争力吸引他们前来,这样的话,香港这个平台,这个优质服务平台将不单是一个区域服务平台,是一个国际级的服务平台,而且在整个大湾区的定位中,我们是最有条件做这件事,亦可以说这个优势是其他十个城市都无可比拟,亦不是那么容易、轻易可以在这方面与我们「拗手瓜」。
 
  挑战方面,因为时间关系,我不会讲得很长,只想点出挑战方面我们是有的。第一,就是土地缺乏。土地缺乏不单使我们住屋的房价很昂贵,亦使我们办公和其他土地用途都很昂贵。所以这一个障碍,我们一定要努力、继续努力来打破。第二个我们要面对的挑战,就是人才。大家在《施政报告》里可以看到,就着护理行业,照顾老人家,面对人手不足。事实上,建造业的人手亦非常紧拙,最新公布的失业率是百分之二点九,有喜有忧。当然,这方面是开心,因为这个是二十年来最低的失业率,全民就业,整体来说,就业收入亦有增长;但同时亦反映人才很紧拙,我们需要就着这方面动脑筋,除了要提高我们的生产力外,怎样去纾解这方面造成对于我们进一步发展的窒碍,这方面要留意。此外,刚才说到创新科技。创新科技当然我们在某一些范畴有优势,但如果我们要吸引这些创新科技的企业来香港时,我们要从人才方面有所配套。而要培训这方面的人才亦不是三、两天的时间,因此,这方面对我们来说亦是一个要动脑筋,想办法寻求解决方法的另一个范畴。
 
  第三个我们面对的挑战,就是人口急促高龄化。人口老化带来的压力,包括参与劳动市场的人口在几年后会减少,在这方面我们要如何去补足?以及如何照顾好续渐年纪渐大,对香港长期作出贡献的长者,他们退休后的生活?这方面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处理的挑战,亦是一个机遇,因为银发市场亦可以是一个经济发展的一个很好的范畴。
 
  各位朋友,二○一八年展望,全球宏观经济方面,我们觉得开局良好,香港的经济估计也可望延续去年二○一七年一直向好的势头。现时香港外贸增长和内需都非常稳健,刚才说失业率也下降到二十年年的最低,访港旅客数字也止跌回升,摆脱了连续两年,即二○一五、二○一六年的跌势。但在一片向好的乐观因素下,我们仍然需要保持一定的警剔和警觉性,尤其是随着美国联储局会持续加息和缩减他们的资产负债表;同时其他国家的主要央行亦逐步减少货币政策刺激力度,这将会令全球的货币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国际资金流向会怎样走?速度有多快?这个将会是一个影响我们重要的因素。因为资金流向会牵动我们的利率,由二○○八年金融海啸至二○一六/一七年,由于流进香港的资金约有一千三百亿至一千四百亿美元,近几个月的股市畅旺,亦看到有些钱流进来,所以未来的资金流向是我们要关注。
 
  此外,就是地缘政治局势,尤其是我们邻近地方地缘局势紧张。
 
  第三,就是继续留意在美国所引发的保护主义情绪会升温至甚么程度。这些都会对我们的经济带来不确定性。
 
  上述种种,会影响我们的资产市场,因此,我们会很留心,一直注意着这些相关的发展。
 
  刚才提到美国税改方案,不错,这个是需要留意,这个估计对全球都会有一定的影响。美国减税短期来说可以刺激经济,但同时有可能为美国带来更大的财赤,根据一些智库的研究,美国这次减税可能会在未来带来达到一万亿美元,甚至以上的的赤字,这个会加大它的通胀压力,加大它通胀压力时,就会影响它加息的速度,影响加息速度亦会影响我们,因为连系汇率的关系。此外,就是美国的一些企业以前在海外赚取的金钱,赚了未汇回去,将会暂时不用交税,今次这个税改方案将会画一条线,以前这些美国企业在海外赚的钱就算不汇回美国,也要用一个比较优惠的税率缴交一次税;也会让这些企业分若干年补交这些税。在昨天或是前天的报章,我留意到苹果公司将会调三百八十亿美元回国交税。只是一间公司!你可以想像一下,这个力量和这个变数是大家都留意的,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会如何,因为企业的投资行为受很多因素影响,除了受他们本国的因素影响外,亦会受其他地方的投资机会、宏观政策等各方面的影响。
 
  此外,由于美国这样做,其他国家会否有一些相应措施出来?会不会引发一些税务上的竞争?这个都是我们需要留意的。在目前来说,我们的评估就是以我们的「二级税制」,以及我们仍然拥有区内比较低的利得税税率,我们觉得目前来说我们的税制仍然有相当的竞争力,无需在现阶段太过冒进地做任何事,但同时我们亦要密切留意,因为这些全都是动态的变化。我相信我们要密切留意,警剔外面的各个情况。
 
  在国家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大环境下,香港与内地经济融合的过程会持续,亦会一如以往般以我们所长,服务国家所需,同时在中间找到我们自己独特的位置,有一个好的发展。在这方面特区政府将会继续努力,亦很希望大家如果看到有哪些地方我们可以做得更好,或是有甚么意见提点我们,我们是非常乐意考虑。
 
  最后,不足一个月将会是农历新年,在此我藉这个机会向大家拜个早年,衷心祝愿大家来年身体健康、事事如意、家庭幸福。多谢大家。
 
2018年1月20日(星期六)
香港时间18时11分
即日新闻  

图片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一月二十日)上午出席香港管理专业协会工商管理研究社、香港中文大学亚太工商研究所和信报财经月刊合办的「2018新情势下的香港经济出路」论坛,并在活动上致辞。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一月二十日)上午出席香港管理专业协会工商管理研究社、香港中文大学亚太工商研究所和信报财经月刊合办的「2018新情势下的香港经济出路」论坛。图示(左起)香港中文大学亚太工商研究所常务所长张惠民教授、Lalamove创始人及行政总裁周胜馥、香港管理专业协会工商管理研究社主席卢永文、陈茂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席教授张博辉博士和信报财经月刊总编辑邓传锵在论坛上合照。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今日(一月二十日)上午出席香港管理专业协会工商管理研究社、香港中文大学亚太工商研究所和信报财经月刊合办的「2018新情势下的香港经济出路」论坛。图示陈茂波(右)在答问环节与参加者交流意见。

网上广播

财政司司长出席「2018新情势下的香港经济出路」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