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十四题:非华语学生学习中文的情况
*******************
  以下是今日(一月十七日)在立法会会议上毛孟静议员的提问和教育局局长杨润雄的书面答覆:

问题:

  在二○一四/一五学年,政府引入中国语文课程第二语言学习架构(学习架构),帮助非华语学生解决学习中文作为第二语言时面对的困难,并推出高中应用学习中文(非华语学生适用)科目(应用中文科)。就非华语学生学习中文的情况,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在二○一五年至二○一七年,每年各种资助模式下的学校的中五非华语和华语学生当中,修读应用中文科的学生的人数及百分比分别为何,以及该等非华语学生当中,修读该科目的(甲)服务业中文课程及(乙)款待实务中文课程的人数及百分比分别为何(按表一列出);

表一
 
  二○一五年 二○一六年 二○一七年
非华语学生
人数      
百分比      
  (甲) (乙) (甲) (乙) (甲) (乙)
人数            
百分比            
  华语学生
人数      
百分比      
 
(二)就首届应用中文科的(甲)服务业中文课程及(乙)款待实务中文课程分别而言,(i)提供该等课程的学校数目、(ii)最初的修读人数、(iii)最终的修读人数,以及(iv)该等课程的香港中学文凭考试(文凭试)报考人数(及(v)按考获成绩细分的人数)(按表二列出);
 
表二
 
  (甲) (乙)
(i)    
(ii)    
(iii)    
(iv)    
(v) 达标并表现优异    
达标或以上    
未达标    

(三)教育局有否检讨应用中文科的推行情况及成效;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以及会否尽快进行检讨;

(四)教育局有否采取措施,加强雇主对文凭试应用中文科成绩的认受性;如有,详情为何;如否,原因为何;

(五)过去六年,每年(i)文凭试的中国语文科考生人数,及(ii)文凭试的非华语考生当中,报考该科目的百分比及人数(及按所获成绩细分的数字及有关百分比),并使用与表三格式相同的表格列出该等资料;及

表三

年份:______
                      
(i)  
(ii) 非华语考生人数 百分比
   
成绩 5级或以上 4级
 
3级
 
2级
 
1级
 
U(不予
评级)
 
人数              
百分比              

(六)有否就学习架构的检讨制订时间表和工作计划;如有,详情为何,包括展开及完成日期,以及将会谘询哪些持份者;如否,原因为何?

答覆:

主席:

  就毛孟静议员的提问,现答覆如下。

(一)应用学习中文(非华语学生适用)(应用学习中文)于二○一四/一五学年开始推行,该课程只为非华语学生而设,旨为符合特定情况(注一)的非华语学生提供额外途径,获取另一中文资历。课程是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角度设计,提供模拟的应用学习情境,让学生透过不同的活动学习中文。修读期横跨高中三个学年(即中四至中六年级)。过去三个学年,各种资助模式下的学校(包括资助、官立和直资中学)的中四级学生中,修读应用学习中文的学生资料如下:
 
  二○一五至一七学年 二○一六至一八学年 二○一七至一九学年
  非华语学生
人数 181 178 199
  (甲)
应用学习中文--服务业中文
(乙)
应用学习中文--款待实务中文
(甲)
应用学习中文--服务业中文
(乙)
应用学习中文--款待实务中文
(甲)
应用学习中文--服务业中文
(乙)
应用学习中文--款待实务中文
人数 125 56 138 40 132 67
百分比 69% 31% 78% 22% 66% 34%
注一:学生在接受中小学教育期间学习中国语文少于六年时间;或学生在学校学习中国语文已有六年或以上时间,但期间是按一个经调适并较浅易的中国语文课程学习,而有关的课程一般并不适用于其他大部分在本地学校就读的学生。

(二)首届应用学习中文的两个课程,修读学生资料如下:
  (甲)
应用学习中文--服务业中文
(乙)
应用学习中文--款待实务中文
(i)学校数目 7 7
(ii)最初修读人数(注二) 125 56
(iii)最终修读人数(注三) 118 45
(iv)报考文凭试人数(注四) 111 42
(v) 达标并表现优异 20 9
达标或以上 99 30
未达标 12 12
注二:在中四级修读应用学习中文的非华语学生人数
注三:在中六级修读应用学习中文的非华语学生人数
注四:报考二○一七年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应用学习中文的非华语学生人数

(三)有关应用学习中文的评估工作已于首届(二○一五至一七学年)课程完结后开展。教育局正收集学生参与、学生学习、学生表现和升学及就业途径等方面的资料以作分析。

(四)在聘任公务员时,政府接纳应用学习中文科的「达标」和「达标并表现优异」成绩为分别符合定于香港中学文凭考试中国语文科第二级和第三级成绩的中文语文能力要求。为让雇主了解学生在不同范畴的语文能力,除香港中学文凭的资历外,应用学习中文亦与资历架构第一至第三级挂鈎。教育局会继续与各界保持联系及交流,加深各界对应用学习中文的认识,以助加强应用学习中文的认受性。

(五)(i)在二○一二、二○一三、二○一四、二○一五、二○一六和二○一七年,分别有69 725、69 150、64 540、60 305、55 117和50 108名考生报考香港中学文凭(中国语文科)考试。

(五)(ii)在二○一二、二○一三、二○一四、二○一五、二○一六和二○一七年,分别有510、568、731、830、1 046和1 072名就读公营及提供本地课程的直接资助计划学校的非华语学生报考香港中学文凭考试,其中分别有95、120、113、97、116和106名(即分别约18.6%、21.1%、15.5%、11.7%、11.1%和9.9%)非华语学生报考香港中学文凭(中国语文科)考试。在这些报考香港中学文凭(中国语文科)考试的非华语学生当中,分别有22、37、27、21、32和28名非华语学生考获第三级或以上的成绩(即分别约23.2%、30.8%、23.9%、21.6%、27.6%和26.4%),符合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学士学位课程有关中国语文科成绩的一般入学要求。

(六)教育局在制订「中国语文课程第二语言学习架构」(「学习架构」)时已谘询教师及语文专家的意见,并会继续就「学习架构」及相关配套资源的成效,收集各持份者的意见。教育局持续通过各种渠道,例如焦点小组讨论及面谈,邀请持份者(包括教师、学生、家长和非政府机构)参与,作为有关评估过程的重要部分。教育局会因应需要每隔三年,即在每个学习阶段(例如小一至小三、小四至小六及中一至中三)完结后,检视「学习架构」。教育局正在整理和分析从二○一四/一五学年开始,透过校本专业支援服务、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及焦点面谈等取得的资料,了解学校运用「学习架构」的情况,并就如何优化「学习架构」、中国语文校内评估工具及配套资源提出具体的建议。待相关整理和分析工作完成后,便会向立法会汇报初步结果。
 
2018年1月17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5时40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