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二○一六年香港贫穷情况分析记者会答问全文(二)
***********************
记者: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想问「低津」,即将来会改名「在职家庭津贴」。特首曾经预期会降低两个百分点,但现在是零点三百分点。以及,看在职贫穷情况都维持8%,贫穷率那方面未见很大改善。如果将来改名加强措施后,司长会否预期这措施可以使贫穷率达到降低两个百分点?第二个问题,很快的,长者贫穷方面,除了Dr Law刚才都说到按揭等等,如果加上取消强积金「对冲」,以及将来可能有些逆按揭、年金等计划,有没有预期何时开始看到长者贫穷情况开始会有改善情况?谢谢。
 
政务司司长:家庭津贴我们会改名,暂时都还没有改名,现在我们一直都用「低津」。我们当时以两个百分点的减幅,是基于当时人口的估计,但现在反应实在不是太热烈,大家知道。所以我们现在脱胎换骨,全盘改革。我们有信心,肯定在贫穷率方面减幅会大,但大到多少,还要看实际的情况,因为我们现在都是估计数目。我们估计有十万个家庭,三十万人会合资格。但一件事大家都要知道,因为我们的(措施),其中(的功用是)有防贫作用,不只是扶贫这么简单,因为我们说入息中位数七成都是容许申请。刚才说,二万六千六元,四人家庭可领取一半,即三千二元。如果你(的家庭每月入息)一万九千元,(有)两个孩子,爸爸工作,妈妈在家,家庭收入(每月)一万九千元的话,可领取三千二元。但(每月入息)二万六千六元(家庭)都可以拿到一千六(元),都可拿到(三千二元的)一半。但那些人不在贫穷数字中反映到,因为他们已经脱贫了,他们是(入息中位数)七成(的那群)。我们谈的是入息家庭中位数的一半,这条线是这样界定的。所以大家不要以为这些是扶贫线,其实我们实事求是,帮助低收入家庭,改善他们的生活。如果我们太执着只改在「贫穷线」以下的数字做事,反而我们帮助不到人,所以我们今次(支援的)部分(人)是「贫穷线」以上,但(作用)是防贫,让他(们)不要掉进「贫穷线」内。其实都有一个效应,我们守住、巩固着情况,让他们(继续)就业,支撑着他们就业,让孩子生活好点。你看到今次,即使现在的「低津」都好,对于孩子方面,贫穷率的改善是明显的,所以我们有信心将来这里(「低津」)一定受惠最多的便是小朋友。在孩子方面,儿童的贫穷率会进一步改善。或者罗博士(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博士)可以谈谈。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关于强积金的改善,包括「对冲」的问题,我相信短期内我们不会看到它对现在的长者的贫穷有何影响,因为现在所说的长者,绝大部分已经退休,而强积金的改善包括了取消「对冲」,长远对于我们未来的退休人士,透过改善强积金,他们取得的金额会多些。但这并不是在今天,而是可能在十多二十年后其影响才会逐步明显起来。
 
  我也想说少许有关大家的期望管理,关于「低津」和「在职家庭津贴」,刚才司长已经说了,一定会有增加扶贫的效果,不过如果你留意建议的内容,正如司长所说,会额外增加了住户,而受益的住户比较多会是「贫穷线」以上的朋友。制订「在职家庭津贴」的方程式跟「贫穷线」的计算是有少许差异,最明显的差异就是「在职家庭津贴」是用有经济活动的家庭入息中位数来计算五成、六成、七成,与在(制订)「贫穷线」时用所有住户的入息中位数会有明显差异。
 
记者:想问刚才司长提到其实计算公屋的话会减低很多贫穷人口和贫穷率,但其实政府说过可能不会再兴建公屋,鼓励市民置业,在这方面其实怎样可以达致减贫的情况?因为始终都抵销了现金的效果。以及虽然提到会优化「长者生活津贴」,但其实都在说贫穷率高因为长者人数多,那其实是否在说未来数年后,贫穷情况或贫穷人口是只升不跌?谢谢。
 
政务司司长:首先,公屋方面,政府的立场都很清楚,我们不是说不兴建公屋,绝对不是的。特首都已经出来澄清,从流转的角度看问题而已,我们都是实事求是的,所以大家不用担心公屋的供应、影响方面。公屋效应,我刚才说,影响很大的。如果计算公屋,我们实际上贫穷人口是七十万而已,即10.4%,你可以想像,由14.7%到10.4%,是大幅改善,这个数目是不小的。另外,或者是否想罗博士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
 
记者:关于那个……
 
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如果纯粹去看长者人数上升,特别是退休人士数目上升,政策介入前的贫穷数字因为人口高龄化,明显因此会继续上升。问题是,因为现时我们订定「贫穷线」其中一个目标是去评估政府政策介入后,它所产生的扶贫效果。所以我希望大家留意,除了看政策介入前的数字,亦要看减幅,甚至除了贫穷率的减幅外,也留意贫穷差距的减少,这些都是反映政策介入的效果。刚才特别提到长者生活津贴,譬如以现时金额计算,增加高额长者生活津贴至3,435元,明显如果你以独居长者来说,以今天的贫穷线是4,000元,他仍未脱贫。不过,有部分长者不是零收入,有百分之十几现正领取长者生活津贴的长者有一些收入。如果他领取高额(「长者生活津贴」)约3,400元(3,435元),再加上现有收入,他脱贫的机会便会高过今天只领取约2,500元(2,565元)的水平。所以可以想像,到明年二○一八年的数字便会减低。不过希望大家留意,不是在二○一八年公布的数字会减低,因为二○一八年只会公布二○一七年的数字。所以就长者生活津贴,特别是高额(「长者生活津贴」)的影响,大家要多等两年,到二○一九年看到二○一八年(的数据)的时候,才看到它的影响。
 
记者:我想问一下,其实都说了很多一人或二人的那个「贫穷线」,其实都不能反映到现实情况,因为有很多长者在内。其实会否考虑计算多一条线,就是只计算有工作、有收入的一人或二人住户,而长者那条数另外再计,更好地反映那个贫穷现况?以至可以更好地就着他们所需要提供相应的policy?另外想问,其实预计到那个人口老化问题更严重,说到如果单凭收入长者要脱贫的话,是否便可以靠那个年金或政府那些扶贫措施以致他能够有一个比较有guarantee的退休生活?
 
政务司司长:是的,你问得很好。首先,我们刚才在扶贫委员会都谈过那些具体措施的问题。我们都会,当然这些数字是历史性的,过了一年。但我们也要着力一点看看有哪些措施我们具体一点,例如你说在那些长者就业方面,有经济动力的或经济活跃的长者那一群,可否我们做一些细致一些的分析,有甚么措施真的再具体些再进一步帮帮他们,但现时如果在福利,看整个福利的蓝图、福利的架构,我们已有「长津」,我们刚才说的「长津」,优化了「长津」,而优化的「长津」不是凭空想出来,是在考虑退保过程中想出来的。大家聚焦,集思广益,那个已经有好明显的方向,我们已清楚,亦在等待实施的时间,即明年年中。这个我们是有盼望的,因为我刚才说,就是会有一定数目的长者会受惠。我们说的是十几万长者是会拿到高额3 425元一个月的那个(津贴)。另外,亦有些长者是因为放宽了那个资产上限,亦可以拿到一个普通额(津贴),所以数十万长者、四十多万长者一定会受到安全网的保障,但是否能脱贫仍然要看实际情况。因为如有少许收入的那些(长者),再加津贴便可以脱到贫;亦有长者可能有少许兼职,或种种理由,有少许收入,这些数字要慢慢才能反映到。但反而实事求是,我们觉得应该是要多管齐下去帮那些长者。例如服务方面,有些长者其实不是说现金那么简单,服务对他们重不重要,例如那些院舍方面的服务、日间护理、到户服务,长者有很多要求,我们亦加强家居安老服务、社区照顾服务、服务券等等一连串的(支援),一定要看整套的,不应只看现金。其实医疗对长者是最重要的,反而医疗的支援做得到位,长者的晚年更过得好一点。现金不是不重要,但医疗对于长者,十个有九个都说,你最紧要不要有病有痛,医疗反而是最重要,所以我们觉得要几管齐下的做、全线要做,不是单说现金,一定要看安老,怎样令长者生活过得好,一定要看几条支柱,我们都说四条支柱。我们那时谘询的过程中,有强积金、有社会福利,亦有个人储蓄,再有其他支援。几条柱一起看才构成一个所谓的退休安全网。我们仍会继续优化的,不会停留在这些数字上。我们今次开会都谈得很详细。集中讨论那些个别情况、哪些范畴可以多做一点。
 
记者:想问问,因为刚才也提及过当年推出了「低津」后,政府说贫穷的百分点可以下降两个百分点,但结果是反应不如预期,为甚么司长这么有信心去到二○一八年,一些措施优化后将会有一个明显改善?因为早前推出一个新政策又做不到预期效果。另一个问题,就是因为看到这三年贫穷人口数字一直在上升,即是外间社会都会诟病,政府是否解决不到贫富悬殊问题?谢谢。
 
政务司司长:第一个问题,我先说「低津」的历史。的确我们当时想出来时,我们纯粹用人口推算的入息来计算,我们真的不知道他们的工时,没有办法知道他们的工时,亦不知道他们的资产情况,亦可能有些家庭并不太想在表格中填写那么多个人资料。现时,我们真的是大刀阔斧,我们听了很多很多意见,包括我们落区与市民谈话,我去学校问一些小朋友,为甚么我叫校长派表格给他们,学生们都不肯取,因为他说爸爸妈妈不想人知道他是低入家庭,因为这个是我们的「低收入在职家庭津贴」。于是我把这个问题带回劳福局,决定剔除「低收入」这三个字,重新命名为「在职家庭津贴」来鼓励就业。这亦是一个进步,在心理上会少了一个屏障。但我们会大量放宽,收纳意见,社福界的意见说,例如为甚么一人不给(津贴)?我们说的家庭,若果是一个人,他们一个人永远都没法子取得支援,所以现时我们(让)一个人也可以申请。另外,(现在)亦有很多具弹性的,你可以看到我们增加了工时,在192小时和144小时中间加多一个阶梯是两者中间──172小时。这些全部都是弹性,加多一些机会给他们,可以有多些选择,让多些人可以受惠;金额方面亦增加了,例如小朋友原本是800,现时增至1,000元,全额津贴由1,000元增至1,200元。这些大幅的改善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到很多基层家庭,还有一点,我们找一些非政府机构帮忙,帮助他们填写,如果那些不懂填(写表格的),我们会找一些地区机构、社福机构帮忙。一连串这样的安排,用家会更方便、申请者方便,我相信友善的做法,能够鼓励多些人可以申请,这个我有信心会有改善。
 
记者:其实见到这四年来贫穷人口都低于一百万,都是徘徊在972至996(万),是否代表总结这四年来,政府做的扶贫措施都只能维持现在贫穷人口,但做不到实际减贫的目的或功效?谢谢。
 
政府司司长:我想这样看。我刚才说,因为人口高龄化的压力很大,我们每年有五、六万的长者,即五、六万的香港市民进入长者组群,这是不可逆转的事实,结构性我们一定要面对,但是我们都是用一个务实的措施、务实的做法,用一些针对性方法来处理,例如我刚才说优化「长者生活津贴」、服务方面要改善、其他措施例如年金等等,我们都希望推出来。但过程中往往是长时间,因为措施实施到推行中间有一段时间。所以这个分析正正只反映出一六年实际数字而已。我相信一七、一八年开始情况有(改善)。但这些数字要一九年才能看到。你明白我意思吗?所以我们都不能够纯粹看数字,我们反而实事求是,不只说现金,我们在服务方面更加重要,医疗、社福服务方面、院舍、到护服务、社区支援等等,例如护老者培训、护老者支援,全面都可以令长者生活好些。这是我们的目的。整件事围绕退休那环节。

(请同时参阅答问全文英文部分。)
 
2017年11月17日(星期五)
香港时间21时13分
即日新闻  

相关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