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教育局局长就「规定初中中国历史独立成科」议案总结发言(只有中文)
************************************
  以下是教育局局长吴克俭今日(十一月十六日)在立法会会议上就「规定初中中国历史独立成科」议案的总结发言全文:
 
主席:
 
  我再次感谢张国钧议员的原议案,以及叶建源议员、叶刘淑仪议员、姚松炎议员和郭家麒议员的修正案,以及多位议员的宝贵意见。
 
  我听到大家的意见主要有几个部分。第一,中国历史是重要的学习科目,所以学习好中国历史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完全赞成,作为中国人学习中国历史是理所当然的,这点很清晰。第二,过去中国历史学科在教与学方面是出现了问题,这都很清楚,所以我们很希望如何可以更正、优化,令我们的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中国历史科。第三个,大家亦有提到,就是我们真的要很尊重、很尊重我们专业的老师、学校领导、校长、团队。当我们讨论意见的时候,都不断提醒自己,真正去教、面对学生的就是老师,特别是中国历史科的老师,我们要记住这一点,因为最后是由他们去教,我们可以给予很多意见。还有一点,就是希望尽量减少将这个学科政治化。
 
  我刚才在开场发言时提到三个主要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三个我们觉得可以改良、加强的建议。在此,我会作一些简短及聚焦的回应。不过之前我想讲两句说话,澄清几件事。第一,在主体分享(开场发言)中,我提到现在89%的学校已经专科专教,而4%仍然以中国历史为主位,借助其他一些学科,加强它的教学,而另外的几个百分比,最主要是学校的学校情况、学生情况不同。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就明白,如果一间学校有50%或60%的学生是非华语学生,在课程安排上就会有一些调动。大家都很清晰知道,中国历史就是中国历史,我们可能需要多些了解什么是专科专教。第一,科目本身就是一个独立学科,即是它有自己教与学的方法和特别的课程,而大家朝着这个课程、方法去教与学。在这个阶段我们真的要小心,现在的教育政策已经规定了初中学生必修中史,不同课程模式各有所长,课时亦很清晰说明每周两节课,我们都听到个别声音指如果他做不到又如何,这方面我们真的要加强,要和学界优化整个实践的过程,但是硬性规定全港学校只能够采取单一模式教授中史,这是否最佳方法?我想我们真的要多些在这方面听取意见。刚才大家发表了很多,校长会亦表达了他们的意见,这一点我想特别提出。第二,整个过程中我们都提到「古今并重」,其实看看整个课程的改革部分,整个课程的大纲是没有改变,只不过以往有很多部分,特别是近代史、现代史的部分少教或者略教,所以要重新令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教这部分,而我们觉得这部分不单对同学是重要,亦能够增加趣味,提升学生学习动机,这是整个「古今并重」方面,我特别想强调的。
 
  第三部分,叶刘淑仪议员说得好好,就是政治和文化史兼备。事实上,修订课程建议强调政治史与文化史两者必须兼备,「文化特色」是连贯各个历史时期的主线之一,这已能让同学对中国历史及文化有一个基础而全面的认识。中国的经典文学着作乃至经史子集的部分内容,学生在其他科目,如中国语文科等亦会涉猎。当然,教师在授课时,可按进度和学生的能力及兴趣,援引经史子集和经典文学着作的内容教授,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能够发挥,这也是一个重要环节。
 
  郭家麒议员有提到客观认识历史,让同学按史实作合理判断。在修订课程大纲方面,个别议员建议课程内容应包括当代,甚至是最近发生的历史事件。我在此重申,现阶段谘询文件主要就课程架构、大纲等修订方向进行意见收集,而课程大纲亦不能巨细无遗胪列所有历史事件。历史事件如「六七暴动」、「六四事件」等,其实现在的教科书有这些内容,没有逃避。个别老师在这方面做得好而获得不少教学奖。所以,如果能够配合到学生的能力和兴趣,持客观持平的态度帮助学生探究和认识这些史实,是重要的。
 
  我认为历史教育除了为学生提供坚实的知识基础,同样重要的是思维训练。刚才个别议员也有提到,期望学生能透过认知、理解、归纳、综合分析及评论等技巧学习历史,进而建立个人对史事的观点。我们不单只在修订课程下工夫,这几年我们加强了工作,让同学亲身参与主题式的游学交流,作主题学习,例如以中国历史为主题到内地不同地方,教授和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这是一个平台。在过去一年,不单只中国历史,连同其他科目等主题式的游学交流,共有约七万五千名中、小学生及七千名老师参加,实地考察,优化学习。
 
  中国历史科老师的专业能力很高,我相信每一位都能本着专业精神及操守,客观持平地教授中国历史,以训练学生的理解、综合分析及评论史实的能力,我们对他们要有高度的信任。
 
  至于开发课程资源和加强教师专业支援,也是很重要的,我在开场发言是也提过,最后面对学生的正正是老师,不是你和我。所以怎样加强对老师的支援,让他们能更高效地,在一个好的环境下教授中国历史科,是很重要的。其实我们在二○一六/一七学年将会为老师举办多种不同类型的活动,例如研讨会、工作坊、「课程领导系列」、「知识增益系列」、「学与教及学习评估系列」等多方面的师资培训活动,以及制作很多特别的教材,令老师在学与教的过程中得到更多支援。刚才大家所提到的「数码化」或IT形式的教材,现在的使用量也很多,有很多老师参与。
 
  主席,修订初中中国历史课程由开始至今,一直受到各界的关注。刚才个别议员提到只给予一个月时间谘询。其实在二○一三年已经开始,二○一四年亦有进行,在二○一五年十一月时已作不同交流、谘询,以及聚焦小组等,所以不是一刹那进行的,业界也主动参加。我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关注,多些给予意见。更多不同持分者提出意见,令我们在优化过程中能更有效及成熟地进行。教育局再次强调,我们认为应该尊重学校的专业领导,让学校按校情、学生能力和学习需要以决定推行中国历史的课程模式,并作专业调适,是需要的,亦是必要的。发展及推动中国历史教育虽任重道远,但只要大家同心,一定可以成功,多谢主席。
 
2016年11月16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21时25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