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立法会九题:厨余的收集及回收
**************
  以下是今日(七月十三日)在立法会会议上陈绍雄议员的提问和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的答覆∶
 
问题:
 
  厨余占都市固体废物的一个主要部分,而超过一半的厨余来自家居,家居厨余的弃置量近年亦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政府透过回收基金推出特邀项目支援住宅楼宇采用智能回收箱技术以收集及回收厨余(特邀项目),以助业界提升回收能力和效率。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特邀项目的执行情况为何;
 
(二)鉴于有业界人士反映,就特邀项目提出的申请,当局审批的进度缓慢,令业界未能适时配合政府减废及回收的工作,当局有否检讨有关进度缓慢的原因为何,以及有何改善措施加快审批工作;
 
(三)鉴于为特邀项目预留的一亿元仅足够向40宗申请提供资助(以每宗申请的最高资助额为250万元计算),当局有否计划对特邀项目增加拨款;及
 
(四)鉴于根据《厨余分类,收集及运送至有机资源回收中心第1期工作守则》,该中心第1期只接收含有按厨余重量少于20%的惰性物质(例如食物包装物料及大型骨头),当局有否计划解除有关限制,以增加该中心第1期的厨余处理量?

答覆:
 
主席:
 
  就陈议员的提问,现回覆如下:
 
(一)至(三)近年来,用于厨余收集的智能回收箱技术已渐趋成熟。智能回收箱有助提高回收商的回收效率和回收量,同时保持收集过程清洁卫生。政府回收基金于二○二○年年底,推出「支援住宅楼宇采用智能回收箱技术以收集及回收厨余」特邀项目(项目),并预留一亿元,旨在鼓励和促进住宅楼宇等家居厨余回收,通过使用智能回收箱提升厨余收集效率,提高居民的厨余回收意识,让居民率先起动参与体验回收厨余的过程,并在资助项目完结后继续回收厨余,而收集的数据亦有助分析家居回收厨余的成效。
 
  合资格申请人包括私人住宅及资助出售房屋的居民组织或代表他们的物业管理公司。为鼓励居民持续保持收集厨余的习惯,项目为期最短24个月(包括六个月的筹备工作),最长为期48个月。为确保有关申请项目具成本效益,申请机构必须合乎相关评审准则,包括提供至少200伙参与住户的支持证明、营运成本及行政费用资助上限等。有关申请准则详情已载列于回收基金网站上的项目申请指引内。所有合资格申请一经资料齐备,便会尽快安排呈交回收基金谘询委员会(委员会)作审批。
 
  截至二○二二年六月,回收基金共收到八份合资格申请项目,五个项目获批资助,涉及资助金额约660万元,共约3 000户住宅受惠。另外有三个符合申请准则的项目将于七月呈交委员会审批,至于其他处理中的申请,基本上都未符合申请要求,例如暂时未有足够的住户户数支持参与项目或所提供的资料不齐全等。为协助这些申请人,回收基金秘书处会主动与申请机构跟进,以期在提供额外资料后可符合申请条件,随即安排审批。为了不让这些未能审批的申请长期搁置等待,我们会考虑以最多六个月为限,把所有未能审批的申请提交委员会处理,按其情况作出决定,并将结果通知申请机构。关于项目预留拨款,回收基金会视乎项目的进展情况作适时检讨,善用资源以配合政府的整体厨余回收策略。
 
(四)厨余是指任何在食物制作、分发、贮存及预备膳食或用膳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物,包括生/熟食物、可食用及不可食用的部分。惰性物质如塑胶包装物料,以及大型的骨头、蚬壳和蚝壳,并不是可作资源循环的厨余。回收中心第1期采用生物厌氧分解技术处理厨余,将厨余中的有机废物转化为可再生能源和堆肥。
 
  环境保护署(环保署)参照了内地及国际间的普遍做法和顾及香港本地的实际情况,要求厨余在运往回收中心第1期前,应尽可能把上述惰性物质物料从厨余中分拣出来,确保下游回收过程达至高效率。
 
  考虑到香港本地餐厅食肆在分拣厨余时所遇到的地方及劳工成本限制,未必可以完全配合分拣厨余的要求。回收中心第1期已安装了筛选系统,能够将大约百份之二十的惰性物质从收集的厨余中除去。进一步放宽惰性物质的百份比要求,将会影响回收中心的日常操作。例如惰性物质在厌氧消化缸减少生物气的生产量,塑胶残余物影响下游堆肥质素,其他坚硬碎粒更有可能阻塞喉管,严重时会导致处理设施操作暂停等。
 
  环保署已透过不断的教育及推广,令参与厨余回收的工商业机构和屋苑熟习厨余分类,尽量减少惰性物质混在厨余中,配合《厨余分类,收集及运送至有机资源回收中心第1期工作守则》。
 
2022年7月13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2时45分
即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