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行政长官于行政会议前会见传媒开场发言及答问内容(附短片)
****************************
  以下是行政长官李家超今日(七月十二日)上午出席行政会议前会见传媒的开场发言及答问内容:
 
行政长官:早晨,多谢大家今日来到政府总部,让我谈谈几点希望给大家知道的事情。今日大致扼要谈四点:第一,前厅交流会——我们与立法会沟通后,明日将是第一次举行,由我带领三位司长、三位副司长和特首办主任一起出席。实际安排由立法会决定,因为我在立法会答问会中建议以前厅交流会作为一个交流的常设机制,实际运作会听取并交由立法会决定。

  首先,照我理解,明天的安排是交流会在上午九时十五分开始,我们知道十一时将举行立法会大会,所以打算在十时四十五分结束。有几项重点,第一,前厅交流会只是一个起点,我希望常设一个机制,让大家有一个互相认识、交流和跟进的机会,即是在这个起点之后,有很多发展、延续的交流机会和活动,将会交回有关的立法会议员及我们的司局长跟进。另外,前厅交流会将我们的交流扩阔,以往真真正正常设的交流是由政务司司长与立法会内务委员会主席和副主席,三人每星期开会讨论立法会的事务,前厅交流会则将交流范围扩大至所有司长、副司长和局长,以及各局的相关人员。这只是一个开始,前厅交流会以后如何再进一步发展并优化不同细节,我们在过程中可以很务实地、以提升联系为目标,大家来不断优化。因此,第一次的交流会,我将以身作则,希望做到给大家看,我们是认真的,而且希望常设一个沟通的交流制度。
 
  第二点与大家谈的是有关四个工作组。我在七月六日于立法会提出后,有关工作组在七日内,即今日将会召开第一次会议,这包括「弱势社群学生摆脱跨代贫穷行动组」、「土地及房屋供应统筹组」、「地区事项统筹工作组」和「公营房屋项目行动工作组」四个组今日都会开会。我很高兴工作组在七日内已经展开第一次会议,我对于其积极感到满意。
 
  第三点是行政会议(行会)今日召开会议后便将休会,复会的时间将另行公布,但在休会期间,不同的专题小组也会进行内部讨论,就某些事情作出讨论并与有关部门研讨,而当有需要时我也会召集行会成员召开特别会议。
 
  第四点与大家谈的是大家都关注的防疫抗疫工作。我们现时的目的是尽量把我们因为防疫抗疫而作出的规限,以精准的方法尽量减至最低,从而让大部分人士在不需要规范之下进行自己的活动,又或容许他们进行某些本来因为规范而受限制的活动,包括一些点对点的活动。
 
  医务卫生局现正研究的「红、黄码」,现正构思的适用范围是狭窄的,即「红码」只针对确诊人士,只有确诊人士会有「红码」,大家都知道,证实确诊的人士是不应该再进行活动而感染他人。「黄码」的适用范围亦是狭窄的,只是针对现时在酒店集中隔离的人士,我们正考虑如何优化整个隔离时段而推出「黄码」来处理这一类别的人士。所以只是针对这两组人士。
 
  长远来说,我们要研究什么?倘若在过去的第五波疫情中,大家曾经历疫情可以超负荷地推倒我们不同的系统的情况,我们是否应该有一个更快、精和准的方法来识别有关人士,从而控制确诊数字上升?我们现时正在构思应对这些可能性的措施,我们在考虑这些措施时亦一并考虑怎样把对市民的不便减至最少。正因如此,识别方法应可令更多市民不需要受限制或者受限制的人数减少,令因识别方式而受影响的人士减至最少。我们现时正在聆听意见,希望尽量把一些新措施与现有制度接轨,所以不同的意见我们都会聆听,实际最终措施如何,我们作出决定后一定会告诉大家。但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诉大家,现时构思中的「红码」和「黄码」只是针对刚才所说的那两种类别人士,即是确诊人士属「红码」,在酒店受检疫的人士属「黄码」,其他人士不受影响。大致上的情况是这样。

记者:你好,李生。想问政府推出「红、黄码」,「黄码」是希望缩短入境酒店检疫日数,其实早前有传「5+2」的酒店检疫和家居健康监察的安排会否再放宽?有意见认为若推出后,其实也不需七天的酒店检疫,这方面是否可考虑?第二,政府提到推出「安心出行」实名制和「红、黄码」,虽只限制两个组别人士,但有议员表明担心成为疫情以外的一个政治工具,有议员提到内地出现有政府利用「红码」限制一些银行存款用户自由出入的情况。到底政府如何说服市民这「红、黄码」只有疫情用途,而没有其他用途?最后,政府推出这些政策前,有否谘询专家?未来会否委任专家顾问?或直接由医务卫生局局长下决定?谢谢。
 
行政长官:刚才说「红、黄、绿码」,我亦清晰说明,「黄码」现时只针对某一类别人士,检视需要检疫的日数,如何可将日数符合数据,从而将限制减至最少,令经济活动也好,社会活动也好,以及香港国际竞争力可保持,这是第一点。实际上,日数如何定案,我们也视乎数据,医卫局(医务卫生局)正积极分析数据,我相信应会尽快向大家公布新的考虑。
 
  第二,香港无论使用什么方法处理疫情,一定符合法律。我们是一个非常守法的地方,政府必然会守法,所以将任何措施用于非抗疫范围是不会发生,亦不切实际。如任何人尝试在这方面制造事端,我可告诉他,这绝对不是事实,大家亦不需相信。我们运用任何措施时,若不符合法律,第一,政府不会做;第二,一定会有后果。我同意我们会做好整体解说工作,在这方面,第一,我和政务司司长已同意在整体统筹和推出所有措施时,我们会认真审核所有范围所涉及的问题,从而在解说和解释方面到位,让大家知道实际情况只是针对疫情,只希望尽可能将受抗疫措施影响的人数减至最低。换言之,本来5 000人要受限制,我希望减至1 000人,其他4 000人都可有一些例如我们准许的点对点活动,目的就是这样。
 
  另外,专家顾问(方面),我们会委派。事实上,在我当选而未上任时,我已跟专家组有过两次接触,一次是我本人,另一次是我加上卢(宠茂)教授,即医卫局局长。当时因我们未上任,所以有一个非正式沟通。我们当然听专家意见,亦认为专家意见——特别在数据和科学方面的意见——值得我们参考,我们很快会宣布委任专家的事宜。
 
记者:你好。首先想问关于防疫方面,可否说说由上届政府所成立的专家顾问团,现在是否仍运作?因上届政府有提及希望检讨第五波疫情的处理手法,而前特首亦说希望就此事给予意见,所以想知道现届政府有否这计划?第二,留意到特首上任后加强了网上宣传工作,增加分享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点滴,想问你是否认为这样做能修补社会累积下来的撕裂?接下来会做什么以增强市民,尤其是年青人,对你的信心?谢谢。
 
行政长官:刚才我已回答,我们很快会再次委任专家顾问组。事实上,当我还是候任行政长官期间,我已和专家组见面两次,一次为我本人,另一次和卢教授一起,我们有很认真的交流,大家特别在科学的论述和观点都有充分交流。而将来我们亦会听取专家意见,以作出任何防疫抗疫决定,这是将会做的。
 
  另一方面,我认为任何人若更了解政府的运作或我本人——这行政长官——的性格如何,或我个人对事物的看法如何,通过沟通,大家了解,会增进认识,这在将来任何沟通的领域都有帮助。当然,除了在社交媒体作沟通,我亦说过我会接触不同界别的人士,在(准备)十月《施政报告》的工作中,其中需要的是听取不同人士的意见、对《施政报告》有何看法。因此,在整个过程中,无论是我还是司长、局长,都会接触不同人士听取意见。大家在过程中,能看到我们和哪些人士进行哪类型的沟通,以及在过程中如何接触。谢谢大家。

(请同时参阅答问内容的英文部分)
 
2022年7月12日(星期二)
香港时间12时59分
即日新闻  

网上广播

行政长官会见传媒